老年人摔跤险情因素分析及运动干预探究

2013-12-26 02:28吴志勇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险情柔韧性老年人

吴志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发展,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够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伟大目标,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于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之一。截至2011年年末,常州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73.3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0.2%,较上年上升0.6%。分地区看,武进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依然很高,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占21.3%,居地区第二。

老人摔跤非小事,家有老人需慎防。为防止老人摔跤而造成严重后果,应当由内而外地扫除老人摔跤隐患,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重要执政理念[1]。目前在国内,对老年人肌力及步态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对摔跤所产生的影响等综合性研究报道不多见。所以,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展开摔跤险情因素和运动干预的实证研究相当必要,对完善老年人保健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武进区鸣南社区、鸣北社区、遥观社区、华润国际社区、丰乐社区、花园社区、花东社区、湾里社区60-80岁的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验法、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究老年人摔跤险情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志愿者实行3个月的预防摔跤运动训练方法,避免或减少摔跤险情发生的可能,完善老年人保健措施。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江苏省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国外文献数据库等,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了解最近两年来是否曾经摔过跤以及摔跤的主要原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联系方式,摔跤情况和身体锻炼情况等,其中发放问卷80份,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95%。

1.2.3 实验法

本研究在上述8个社区各选取3名60-80岁的老年男性志愿者,共计24名,通过体质指标测试以及老年男性与男大学生(20-23岁男大学生志愿者)体质指标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探究老年人衰老的指标及其对摔跤的影响程度。

1.2.4 运动锻炼计划干预

对以上8个社区老年男性志愿者(各3名,共计24名)实施三个月的预防摔跤运动锻炼计划(表1),研究体质指标的变化。每次锻炼的时间是固定的,三个月中每周进行三次(周二、周四、周六),每次1 h(8∶30-9∶30)。

表1 运动锻炼计划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研究结果

2.1.1 通过问卷调查,最近两年内老年男性在摔跤次数上令人惊讶(表2),从76份有效问卷中统计出近两年内31人有过一次及以上的摔跤历史,摔跤原因各不相同(如环境、疾病、心理等因素),受伤程度有轻有重,通过了解,有的老年朋友由于在摔跤后突发脑溢血、心梗等,来不及抢救就离开人世,令人心有余悸。

表2 60-80岁老年男性受访者最近两年内摔跤次数百分比统计(%)

2.1.2 本研究在上述8个社区各选取3名60-80岁的老年男性志愿者,共计24名,通过体质指标测试,与随机抽取的常州纺织服装学院24名(20-23岁)男大学生体质指标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3)。探究老年人衰老的指标及其对摔跤的影响程度。

表3 老年男性和男大学生体质指标测试对比

1)柔韧性是极为重要的身体素质指标。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和伸展能力,即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双手后勾,新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是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指标。双手后勾是反映肩关节活动幅度的指标,还有新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是反映髓、腰、躯干等关节活动幅度的指标。据统计显示,老年男性组的柔韧性平均水平远远低于男大学生组平均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连接骨与骨的关节囊、韧带、肌键等会逐渐老化,柔韧性会变得越来越差[2]。柔韧性的衰退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从而造成摔跤险情的发生。

2)平衡是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优良的平衡能力对于保证人体完成各种活动方式,包括站、立、走极为重要,也是预防老年人摔跤的重要保证。张薪等研究表明,20-25岁间最稳定,随后渐浙减退,至70岁以后降低明显[3]。从表3可以看出体现老年男性静态平衡能力的闭眼、开眼单足站立测试结果,老年男性组平均水平与男大学生组平均水平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inett等研究表明摔跤的发生与静态平衡能力的下降有关[4]。

3)下肢蹬踏爆发力能够反映下肢肌肉群力量发育水平,且是反映肌肉力量的重要指标,老年男性组的下肢蹬踏爆发力平均值小于男大学生组,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下肢肌肉力量是一个保持平衡和预防摔跤发生的重要因素[5,6]。在本研究中,老年人下肢肌力测试指标的减退提高了摔跤的可能性。

4)对以上8个社区老年男性志愿者(各3名,共计24名)实施三个月的预防摔跤运动锻炼计划后,再对这24名志愿者进行柔韧性、平衡能力及肌肉力量的指标测试,平均值与表3比较,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如表3),而平时老年人在活动时,活动形式单一(如慢走),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针对性训练可以提升前庭系统的稳定性、肌肉本体感觉的敏感性和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功能,改善身体的姿态控制能力,提高人体对身体姿态变化时的调节能力,减少老年人摔跤的概率,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和预防摔跤所致的损伤非常重要[7]。人体姿态的稳定性依赖于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功能的协调一致。大多数的摔跤与肌肉力量减退特别是下肢肌肉力量减退有关。肌荣力量的下降导致老年人动作协调性障碍,增加摔跤概率。因此加强肌肉力量特别是下肢肌力的锻炼及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将会减少摔跤的发生。

表4 针对性运动训练3个月后体质指标的变化对比

2.2 讨论

老年人发生摔跤就是体力衰弱的一种体现,且发生摔跤的可能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由此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摔跤所造成的严重的生理或心理障碍,成为致使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摔跤在老年人意外伤害中所占的开支最昂贵,且健康医疗费用随着摔跤的频率和受伤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长[8]。

2.2.1 体质因素

随着老年男性机体的逐渐衰退,身体内会不断减少肌肉重量、肌纤维、神经元和运动单位,而平衡和步态的维持是神经系统、骨骼肌系统功能完整的表现[9]。这些功能的衰退,必然导致平衡能力的衰退和步态的不平衡,导致身体活动水平降低。而身体活动水平的降低会使老年人采取更加谨慎的缓慢行走,步幅短、行走不顺畅、脚不能抬到一定的高度,从而导致摔跤危险性陡增。骨关节肌肉疾病导致活动障碍或肌肉力量衰退亦可导致摔跤的发生概率。有相关研究报道,老年人由于髋膝关节活动障碍、肌力减弱而摔跤的占体质因素的75%[10]。

2.2.2 环境因素

由于存在步态不稳定及平衡能力较差的情况,很多日常的环境因素都可致使老年人摔跤。有水的地砖、纹理过多的地面、不平整的地毯、过道杂物等,都可导致老年人站立不稳而摔跤。大多数摔跤的老年人发生在室内,由于视力下降而造成的不稳定,过暗或过强的灯光,楼梯或浴室缺少把手,沙发过于松软,凳子过低,寝室里家具摆放不当等均是造成老年人摔跤的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摔跤病例报告中显示,有38%的病例是由于尿失禁而滑倒在尿液上[11]。大部分老年人摔跤是在活动(如变换体位或走路)中发生,少部分发生在从事有明显危险因素的活动中(如参加体育活动或爬梯子)。而发生在上、下楼梯(尤其是下楼梯)时的跌倒约占10%[12]。

2.2.3 心理因素

老年人自身心理因素也是引起摔跤的原因之一。抑郁、焦虑、沮丧以及糟糕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削弱老年人的专注力,致使老年人对环境险情因素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这样发生意外而摔跤的概率就会上升。另一个关键的心理因素就是害怕摔跤,害怕摔跤虽然会使老年人在活动时更加小心,换句话说,这会导致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的减少,使身体活动能力加速下降,导致摔跤风险的增加。

2.2.4 疾病因素

老年人患慢性疾病是摔跤的潜在险情因素之一,如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等对摔跤危害很大。随着患病种类越多,跌倒的可能性就越大。某些导致晕厥的老年性疾病,影响氧供应及脑血流灌注的心血管疾病,均可导致头晕、体力不支而摔跤。

2.2.5 其他因素

老年人的药物一般上可分成4类:降低血压的药物、镇静剂、麻醉药和酒精。很多时候,这些药物都有副作用。一些止痛药的副作用就是会使人昏昏欲睡。例如:吗啡(Morphine) 和Buprenorphine。 更糟的是,如果老年人吃药期间再饮酒,造成酒精和药物混合,可能会使情况加剧。

3 小结

人的衰老是客观存在的,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老年人摔跤险情的发生有诸多因素,针对老年人的特殊状况,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构建全面、系统的老年人生活保障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运动干预对于减少老年人摔跤的险情发生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研究属探索性研究,样本有其特殊性,样本量不大,所以运动干预效果的评定还需进一步研究。

[1] 胥英明,金淑娟.全民健身运动应服务于和谐社区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9(7).

[2] Canpbell A.,Borrie M.Spears G Risk Factors for falls in a community-based prospective study of people 70 years and older[J].J Go rontol Med Sci,1989,44(4):M112-117.

[3] 张 蕲,陈俊宁,杨佩君,等.人体平衡功能定量测评[J].中国康复,1998,13(2):49-52.

[4] Tinetti ME,Speechley M,Ginter SF.Risk factors for falls among elderly persons living in the community[J],N Engl J Med,1988,319(26):1701.

[5] Schlicht,J.,Camaione,D,N.,&Owen,S.V..Effect of intense strength training on standing balance, walking speed and sit-to-stand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J].Journals of Gerontology;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2001,56(5):281-286.

[6] Yates,S.M.,&dunnagan,T.A..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home-based fall risk reduction program for rural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J].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2001,56(4):226-230.

[7] Lord SR, Clark RD and Webster. Physiolog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alls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J].AM.Geriatr.Soc,1991,(39):1194-1199.

[8] Rizzo JA, Fried kin R, Williams CS, et al.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and costs in a medicare population by fall status[J].Med Care,1998,36:1174-1188.

[9] 顾 新,Patricia ES.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速度的相关性[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8(4):199-201.

[10] 李林涛,王声涌.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8).

[11] Meddaugh DI .特护病房病人跌倒的有效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5):218.

[12] 范宝华,王秀平.老年人的跌跤问题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2):24.

猜你喜欢
险情柔韧性老年人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二)
认识老年人跌倒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河北销售备战险情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