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缘骨和软骨结节的平片表现及诊断限度

2014-01-13 09:42黄永穗彭荣华谭传允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骨块后缘平片

黄永穗,彭荣华,谭传允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E-mail:yunyanguiyi@163.com)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LPMN 是边缘性软骨结节的特殊类型,可能是在终板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在日常外力作用下,致髓核冲击缺损区形成LPMN,其实质与椎体上或下缘的Schmorl’结节及椎体前缘椎缘骨相同[1-3]。笔者对39例腰椎椎缘骨及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观察中,X 线平片对椎缘骨的显示比较明确,而显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不如CT,当椎间孔有游离骨块时,此征象平片诊断有极大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腰椎正侧位3 403人次,可显示椎缘骨及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共39例,其中椎缘骨27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12例,年龄范围在23~50岁之间,男性19例,女性20例,平均36岁。临床病史:2例有腰部扭伤,1例产后,36例无明显外伤史,全部病例均有腰痛或背部疼痛,疼痛时间最短2天,最长2年,8例伴有短期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

1.2 检查方法 全部常规照腰椎正侧位,X 线摄影机使用通用difin6000。14例用单排CT 日立Carinio扫描,常规做L3/L4,L4/L5,L5/S1椎间盘扫描,部分加扫L1/L2,L2/L3,层厚5 mm,层距5mm,扫完相应椎间孔范围。

2 结果

39例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中,27例椎缘骨中,25例病变位于椎体前上角,L21例,L33例,L415例,L56例;L3下缘1例;同时发生在L3椎体上下缘1 例;12 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中,L4椎体后下角9例,L2椎体后上角2例,L1椎体后下角1例,其余椎体未被发现,显示椎体后翘8例,游离骨片突入椎管4例。全部病例正位片无异常发现,均在侧位片显示。

2.1 椎缘骨和软骨X 线平片表现

2.1.1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见图1,相对椎体后上或下缘局部弧形或切迹状骨质缺损伴椎体后缘翘起,后缘为斜面与缺损区对应,游离骨块与椎体之间为一条宽窄不一的不规则透亮带。平片对骨质缺损的显示能力有限,只能隐约可见,而对突入椎管内游离骨块显示较为清楚,但突入椎管何处难以判断。

2.1.2 椎缘骨 见图2、3、4、5,椎体上或下缘斜形带状骨缺损,缺损的前上角或下角有一个三角形、长条形的游离骨块,内为松质骨,其间有一厚薄均匀的透亮带,宽度约2~6mm,颇似椎体被利刀削砍过一样,骨块移位不明显,周边硬化,与骨块斜边相对应椎体斜边也有硬化。

图1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X 线平片图:L4 椎体后下角骨质缺损并游离骨片突入椎间孔;图2 椎缘骨X 线平片图:L3 椎体前上、下缘分别见一三角形游离骨块影与椎体间有透亮带,前上角骨块为分节状;图3 椎缘骨X 线平片图:L3 下缘呈米粒样大小的游离骨块与椎体之间条带状透亮影;图4 椎缘骨X 线平片图:L4 椎体前上角三角形游离骨块影,椎体前缘周边骨质硬化;图5 椎缘骨X线平片放大图:为图4的局部放大像,L4 椎体后下角骨质后翘,该椎体后下缘1/3处尚见一小Schmorl’结节

2.2 CT 表现

2.2.1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见图6,类圆形骨质缺损区的密度大致与同层椎间盘的密度一致,CT 值约60~90 Hu[4],缺损区边界显示清楚,周边骨质有硬化带,缺损区后方可见条状或弧形骨块突入椎管内,骨块可游离或与一侧椎体相连,骨块可导致椎管狭窄,相应硬膜囊及神经根可受压。

2.2.2 椎缘骨 见图7,椎体前半部半圆形或梭形的骨折缺损,约占椎体的1/3,周边骨质硬化,其中有游离骨块,横行于缺损区的前方,呈长条形或节段状。

图6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 图:显示L4 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周边骨质硬化伴骨块后突压迫左侧硬膜囊变形,骨块左侧与椎体后缘相连、右侧游离;图7 椎缘骨CT 图:见L5 椎体左前缘游离骨块与椎体之间有透亮带,游离骨块中央为松质骨

3 讨论

有关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以往的命名较多,说法也不一,有软骨结节、永存骨骺、椎角离断体、边缘骨等,难以统一。最近有作者报道[5],无论软骨结节发生于椎体前缘、中部或后缘都称为腰椎软骨结节。检查方法有平片、CT、MRI等多种方法,虽然CT 及MRI对椎间盘病变的表现非常敏感,但在基层医院,平片检查仍是本病最常用的方法,在侧位片观察LPMN,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翘突入间孔,本组大部分病例(8/12)平片只显示椎体后翘,而CT 检查发现椎体后缘存在软骨结节,与Schmorl’结节表现相似,所以,椎体下缘后翘应高度怀疑软骨结节存在的可能。当平片上显示椎间孔处有游离骨块影,这一征象对诊断软骨结节意义较大,在CT 片上观察该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往往较大较深,增厚并后突的骨质造成椎管前后径变窄,引起椎管内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受压。其发病机制有多种说法,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可能是在终板先天性缺陷的基础上,在日常外力的作用下,诱发椎间盘突出,使得椎体骨骺分离形成椎体骨块,髓核冲击缺损区形成LPMN,其实质与椎体上或下缘的Schmorl’结节是相同的[1-2]。椎缘骨,椎体前上角显示三角形游离骨块时,骨块与椎体之间存在透亮带相隔,局部椎体缘骨质硬化,该征象为椎间盘前突的特X 线平片的征性表现,其发病机制是椎间盘内容物在椎体边缘与软骨板连接处疝入到椎体内所致,在椎体边缘产生一个或一个以上三角形游离骨块,又称椎前缘软骨结节,与LPMN 相同,即椎体先天发育缺陷是因,髓核疝出是果。笔者认为,把椎缘骨与软骨结节两者的发病机制是否视为边缘性软骨结节,值得关注,但从本组病例观察,值得注意的是,显示椎缘骨及腰椎软骨结节发病年龄以中青年轻人群较多,这进一步证明了先有椎体先天发育缺陷后导致髓核突出的说法,只不过病变的部位发生在椎体前缘或后缘不同而已。该病的发生部位主要是在L4,与文献报道相符[1-6],推测与L4的活动范围较大,其终板软骨最容易受损,并且与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相似,还与椎间盘变性、突出的表现形式也相似。

椎缘骨及软骨结节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椎体前、后缘骨折:有明确外伤史,碎骨片密度骨块与骨质缺损相吻合,MRI检查发现有软组织损伤改变,动态观察有骨痂生长;②前、后纵韧带钙化:椎体无缺损区,CT 矢状重建可鉴别;③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多见于老年人,多在椎体前缘或侧缘,骨质增生甚至骨刺形成,骨质致密,致密骨中不含软组织影;④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无硬化带,破坏骨质的周边可以见到软组织肿块、椎旁脓肿等表现。

X 线平片诊断腰椎椎缘骨及软骨结节的限度。在本组病例当中,平片诊断椎缘骨较为明确,典型表现为椎体前缘一等腰三角形的游离骨块,与椎体有均匀的透亮带相隔,当游离骨块呈长条形或节段状时,容易误诊,尤其有明确外伤史的情况下更容易误诊为骨折,导致医疗纠纷。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在平片上看到椎体后上或下角骨质缺损伴有不规则骨质增生、硬化,特别是椎间孔有游离骨块,这一征象对诊断有极大价值,未显示骨质缺损只有椎体后缘后翘时,诊断受到一定的限度,但应高度怀疑软骨结节存在的可能性(见图5),此时有必要进行CT 检查,CT 不仅能明确椎体后缘的骨质缺损、周边硬化带,还可以直接显示后突骨块压迫硬膜囊的程度。

[1] 曹来宾,曹庆选,徐爱德,等.椎缘骨100例临床X 线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0,9(1):35-36.

[2] 祝世峰,陈志仁.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3):1699-1700.

[3] 向旭.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 和MRI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49-50.

[4] 黄志凌.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 诊断[J].中国医疗前沿,2011,6(4):71-74.

[5] 郭爱军,王进述,张显忠,等.腰椎软骨结节的多层螺旋CT 分型及临床意义[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9):702-704.

[6] 付振杰,付瑜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影像学表现及诊断[J].医学论坛杂志,2009,30(14):100-101.

猜你喜欢
骨块后缘平片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可吸收缝线结合Nice结在长骨干骨折游离骨块中的应用
改良关节镜双袢法Latarjet术治疗严重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