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意义△

2014-01-23 22:23麻春杰龚延萍海青春孙丽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蒙药蒙医脑血管病

莲 花 麻春杰 龚延萍 海青春 孙丽君

(1.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级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29;2.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3.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4.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近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全部脑梗死的70%以上。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等因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因而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危险因素是减少脑血管事件的意义重大。蒙医认为本病是赫依、希拉、巴达干失去相对平衡引起的慢性病症,从而三根七素失衡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功能紊乱,精华和糟粕不完全分离,使精华混浊,常以血为载体,巴达干痰浊堵塞血管、阻碍气血运行引起萨病[1]。

传统蒙医药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主治功效,在临床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地域性知名药种,“神药”之称的传统蒙药额尔敦-乌日勒(珍宝丸或珍珠丸)是蒙医治疗“白脉病”(类似于脑出血、脑梗塞、神经损伤、神经根炎等脑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西医诊断的脑血管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等病[2]。近些年对额尔敦-乌日勒的研究逐步深入,临床研究表明其治疗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3-5]。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概述

缺血性血管病又称缺血性卒中,脑梗塞。是指突然发生的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供糖等,使该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塞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为: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栓栓塞;②心脏来源的栓子所致脑栓塞;③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炎、血管损伤以及癌细胞、手术外伤所致的栓塞等。脑梗塞占脑卒中病人的绝大多数,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由于脑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AS)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中止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主要以脑动脉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等导致局部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脑梗死灶的脑血管疾病。临床常见类型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6]。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常伴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7]。

2 蒙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

传统蒙医称之为“萨病”,属蒙医白脉病范畴。多见于中年以上血盛者,发病急剧,病势危重。蒙医文献有关“萨病”的记载始于公元8世纪,宇妥·元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8]对“萨病”论述为属“阿德病”范畴,分嘎拉萨(热性)及乌素萨(寒性)两种。临床以突发半身不遂、失语、口眼歪斜、强哭强笑等症状为主,治疗方法有内服药、熏药、蒸气疗法、外用洗药等,年过60岁病者治疗愈后差等记载。关于病机《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9]归纳为:“是因众多外因所致体内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失调,赫依与琪素相搏引起白脉之海-脑之受损而致病”,而《蒙医内科学》[10]又阐明:“萨病病因为黑脉硬化所致”。

3 蒙药额日敦-乌日勒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干预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节奏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成为全球性的重负和世纪的挑战。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血症或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其他较少的病因有各种脑动脉炎,结蹄组织病,先天性血管畸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高凝状态等,本病机制常见在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当处于睡眠、失水、休克、心衰、心律失常,红细胞增多症时,引起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黏稠度增加或血凝固性异常,则易于导致血栓形成。动脉硬化好发于在血管的分叉及弯曲处。动脉内膜损伤破裂或形成溃疡后,胆固醇沉积于内膜下层,引起血管壁脂肪透明变性,进一步纤维增生,动脉变硬、迂曲,管壁厚薄不均,血小板以及纤维素等血中有形成的粘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11],导致脑梗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和2002年的报告,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占人群总死亡的28.7% ~52%[12];2000年报告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脑卒中、冠心病。预计202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将增加50%,增至2500万人。其中76%分布在发展中国家[13]。

近些年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 MMP1、MMP2、MMP3、MMP8、MMP9、MMP12、MMP13以及神经营养因子方面的研究较多[14-18]。如构建其组织病理和行为学变化与人类缺血性脑卒中表现相似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MCAO),应用神经行为学指标观察各组大鼠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缺血侧大脑匀浆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bF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lh factor,bFGF)浓度;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BDNF、NGF、bFGF mRNA的表达水平。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并有年轻化的倾向。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与人们生活习惯的原因,经常大量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猪、牛、羊肉),增加了AS的危险性,因而更容易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因此,加强此类疾病的防治是我国、我区医药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内皮功能损伤→脂质条纹形成→斑块形成→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致残致死。新近研究表明,在这个过程中,决定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因素是斑块的稳定性,而不是简单的斑块大小。因此,如何稳定易损斑块变得更为重要。大量研究亦表明,采取不同措施加强对AS易损斑块的干预是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蒙医理论认为萨病属于白脉病范畴,是气血瘀滞导致黑脉(血脉)阻塞而白脉之海-脑失去功能而发病。从病理变化看,蒙医认为该病以血瘀为本,因瘀致损,由损而发病。这一点与现代医学观点亦相吻合[19]。蒙医将萨病辨证分型为寒性、热性、中性3大类。其中寒性包括赫依型和巴达干型,热性包括希拉型和琪素型,中性即希日乌素型。蒙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治疗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活血化瘀,疏通脉道,扶正益脑为主。额日敦-乌日勒方中牛黄、麝香等有杀粘,清热解毒,开窍作用;藏红花、草果、诃子具有活血化瘀,疏通脉道,条例气血功效;草决明、珍珠等具有安神益脑,扶正固本作用。同时,该药物安全、可靠,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0,21]。

综上所述,珍珠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非常显著的疗效,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疾病虽然症状不同,但只要病因(黄水)或病位(黑脉、白脉)相同,均可针对其病因或病位运用珍珠丸配合相应的药物予以治疗,这就是蒙医学病因辨证与病位辨证的一大特点。

麻春杰教授在蒙药“额尔敦-乌日勒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研究”及“额尔敦-乌日勒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当中经过大量的文献回顾以及结合临床实际用药情况,对多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蒙药如扎冲十三味丸、冠心七味片、匝迪-5、阿戈如-8等进行比较、评价,并请专家论证,最终一致认为“神药”额尔敦-乌日勒最为理想,因为此药临床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具有可长期服用等特点。再者,我们在实验研究中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亦发现额尔敦-乌日勒与阳性对照药银杏叶片和尼莫地平有相似的作用,而这两种中西药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常用药物。因此,我们充分证实传统“神奇”蒙药“额尔敦-乌日勒”不仅有活血化瘀,疏通脉道,扶正益脑功效,还能够抑制家兔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抗炎、抗氧化、降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途径发挥稳定斑块及脑保护作用机制[23,24],充分体现了传统蒙药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优势,亦能临床中更好地应用蒙药是广大患者的福音,让世人进一步认识“传统”蒙药的魅力。

[1]李玉棠.蒙医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及其早期干预意义[J].中国民族医药杂,2012,4(4):65-67

[2]王拥军.我国每年卒中医疗支出达400亿元[N].医师报,2011.11.10:6

[3]边小华.治疗萨病的体会[J].中国蒙医药,2010,(1):53

[4]那仁满都拉,斯庆.治疗心悸的体会[J].中国蒙医药,2010,(3):10

[5]查干夫,塔娜.脑梗治验[J].中国蒙医药,2010,(5):38

[6]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64

[7]刘玉珍,蒋戈利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和细胞浸润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2):122.

[8]特·特木热校注.四部医典[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17

[9]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87-189

[10]策·苏荣扎布.蒙医内科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40

[11]高希言等.中医心脑病学[M].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234-260

[12]蒙古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医学卷》编辑委员会编.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蒙文版)133-134

[13]许俊堂,胡大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J].中国医刊,2006,41(7):4-5

[14]边小华.治疗萨病的体会[J].中国蒙医药,2010,(1):53

[15]王磊,马依彤.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0,2(2):108-111

[16]Momiyama Y,Ohmori R,Tanaka N,et al.High plasma level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8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Atherosclerosis[J].2010,209(1):206-210

[17]Nurkic J,Ljuca F,Nurkic M,et al.Biomarkers of plaque instabilit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J].Med Arh.2010,64(2):103-106

[18]Johnson JL,Devel L,Czarny B,et al.A Selectiv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2 Inhibitor Retard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Development in Apolipoprotein E-Knockout Mice.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J].2011,31(3):528-533

[19]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92;92

[20]田利清.额日敦-乌日勒治疗脑梗死的13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8(8):10

[21]池明宇,等.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196

[22]李静.蒙药珍珠丸在临床上的应用[J].使用药物与临床.2005,8(4):62

[23]麻春杰,韩雪梅,图门巴雅尔,等.加减补阳还五汤和额尔敦-乌日勒对大白兔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2,20(2):222,237

[24]乌仁图雅,鲍红艳.观察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对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1):125~126

猜你喜欢
蒙药蒙医脑血管病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蒙药治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蒙药让·阿嘎日-8口服液提取工艺实验研究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