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刺拔罐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69例

2014-01-25 08:41宋修芳姜文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2期
关键词:经气闭目筋脉

宋修芳 姜文平

(山东省文登市肿瘤医院,264400)

周围性面瘫(以下简称面瘫)是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也很多。若治疗不正确,往往留下终身面瘫,影响面容,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笔者自2006年开始采用三棱针点刺拔罐加针灸治疗面瘫169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9~16岁3例,17~35岁42例,36~55岁99例,56~66岁20例,66岁以上5例。男97例,女72例。患病1~5d就诊90例,7~10d就诊50例,半月以上就诊29例。

诊断标准:①起病前数日可有同侧耳内、乳突部疼痛。②晨起发现面部僵硬,面颊动作不灵。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部皱纹消失,眼裂扩大,口角下垂,患者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鼓颊、撅嘴。闭目时麻痹侧眼球上转,由于眼裂不能闭合,露出巩膜,即贝尔现象。鼓颊吹哨时一侧口角漏气。下眼睑外翻面有泪外溢。进食时,食物滞留在颊齿之间,唾液自口角外流。③舌前部味觉减退,听觉过敏,唾液分泌减少。

治疗方法

①首先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方法:先用食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医者右手持三棱针,左手垫一块纱布,将患者的病侧口角扯起,患者张大口,使患侧内颊部充分暴露,在内颊膜部咬合线上触及较硬的小结或索条状物或唇内及口腔内细络点刺,然后让病人用力吸吐血液到吐不出血为止,3d1次,共用3~5次。②毫针针刺患侧。方法:先将患侧面部常规消毒后,取穴: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主穴),太阳透下关,阳白、四白、翳风、人迎(双)、风池(双)、合谷(双),得气后留针20 min。注意:发病5d内针灸只取人迎、合谷、翳风穴,5d后加用上穴。每日1次,连续针刺3d后可隔日1次。加减:风寒型,加刺外关;风热型,重刺双侧合谷;肝胆郁火型,加刺太冲、阳陵泉;味觉减退或消失,加刺足三里。③拔罐。方法:针刺取针后,在颊部、颧骨部、下颌角附近显露静脉或细络点刺拔罐放血,10min取罐,局部碘伏消毒。3d1次,共用3~5次。顽固性面瘫可多放几次。嘱患者避风寒。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面颊动作灵活,皱额、闭目、鼓颊、撅嘴功能恢复,两侧基本一样,额纹深浅两侧一致。好转:两颊动作欠灵活,少许夹饭,皱额、闭目无力,额纹较健侧略浅,漱口少许流水。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好转。

治疗效果:1个疗程15d。169例患者1个疗程治愈123例,好转36例,无效10例。2个疗程治愈36例,好转6例,无效4例。3个疗程治愈3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

讨论

西医学认为,面瘫多由面神经的营养血管受风寒或面部炎症因素刺激,导致痉挛,造成面神经微循环障碍或微血栓形成,使该神经缺血、缺氧、水肿,发为本病。本病急性期主要以病变局部炎症、水肿为主,面神经兴奋性异常升高,治疗应以控制炎症、消除水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为首务。恢复期炎症水肿大多消除,而以神经细胞变性为主,面神经兴奋性降低或消失,失去支配作用,治疗应以提高神经兴奋性,恢复其支配作用为首务。

中医学认为,面瘫多由络脉空虚,外邪乘虚侵入面部筋脉,痹阻经气,使筋脉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为病,属于中医学之“真中风”范畴。本病初期外邪始中络脉,正盛之时,以邪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故应以祛邪为首务,邪祛则经气自畅,气血回流,筋脉得养,纵缓之肌肉自复。后期邪气羁留络脉日久,络脉瘀阻日甚,经气已虚,以正虚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此时只靠疏散外邪已无济于事,唯以鼓动面部络脉之经气为首务,使经气调畅,以行气血,通经络,濡养筋脉。

综上所述,中医学和西医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对面瘫病理治疗的认识角度不同,但在面瘫治疗原则实质上是一致的,所以达到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针对以上病因病机,笔者采用三棱针局部点刺拔罐放血加患侧穴位透刺,均可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畅通经络,使正气恢复,外邪祛除,正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理。

猜你喜欢
经气闭目筋脉
通里穴治疗“支膈”症理论探析*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人体经脉养生律
知足常乐
浅论手太阴肺经经气运行规律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黄鹤楼
饭后闭目静坐最养肝
一统天下(龙首)
闭目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