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的病因与防治

2014-01-25 08:41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2期
关键词:溶血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

张 婷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山东 青岛266071)

很多人对于风湿的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风湿就是关节炎,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风湿”并不是单纯指一种病,它是以骨、关节、肌肉以及结缔组织病变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而“关节炎”涵盖也颇为广泛,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变及边缘骨质增生。关节炎不一定是风湿引起的,得了风湿也不一定会有关节炎症。

常见病症

风湿热一般由链球菌感染引起,受累区域广泛,主要分布在关节及其周围结缔组织、肌肉,甚至心脏,常见的症状如下:

1.前期症状:风湿热出现之前会出现咽喉炎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伴随不规则的发热现象,发病较轻微、短暂。初发时起病缓慢,有疲倦、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佳、低热、手足麻木刺痛等症状。

2.风湿性关节炎:作为风湿热最突出的症状,风湿性关节炎常常发生于膝、髋、踝等关节,关节肿大疼痛,周围皮肤温热、潮红,自动或被动运动时都会引起疼痛,并逐渐游走至其他关节。

3.心脏炎症:风湿热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伴随发热、不对称性心动过速等症状。

4.皮肤表现:多环形红斑,并随时间逐渐扩大,无瘙痒、无硬物感。关节处会出现皮下结节,常聚集成群,对称分布,数周后自然消退。

5.舞蹈症:常发作于儿童,主要症状有精神不宁,易激动,肢体和面部不自主动作,肌张力降低甚至共济失调。

病因

根据现有免疫学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风湿热发病主要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该菌荚膜表面抗原特征性与人体滑膜及关节液中的透明质酸存在共同的抗原,细胞壁和细胞膜的蛋白成分也与人的心脏、肾、神经组织等的蛋白组成类似。人体感染该菌后,免疫系统迅速作出反应,分泌抗体与之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在正常免疫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识别,将人体正常细胞作为抗原处理,对其造成免疫损伤。

中医学也有类似的记载,在《类证治裁·痹证》中写到:“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夹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中医认为,风湿热是由于先天体质不足,肝肾亏虚,营气不足,从而使风寒湿毒入侵导致。这与西医学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说法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风湿热伴随的风湿性关节炎常会在天气阴冷潮湿时加重,很多看法认为风湿性关节炎是关节受潮受寒导致的,其实这种说法很片面,风湿性关节炎虽然和受寒受潮等刺激有关,但这些因素只是诱因而不是病因。寒冷潮湿的环境会导致肌肉收缩,关节血液运送量减少,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1],关节滑液分泌减少、黏度上升,这些都会增加关节负担,加重病情。

临床鉴别诊断

风湿热发病常伴随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症状,此时需要与其他病因的关节炎和心脏炎症相区分。

1.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侵蚀关节的关节炎症类疾病,其主要病变体现在滑膜炎以及引起的软骨破坏,除了关节晨僵、疼痛外,还伴随关节强直、骨质及软骨病理性变形,最终导致关节变形[2]。而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相对较轻,与类风湿对关节的破坏性相比,风湿性关节炎不会导致关节破坏,不会影响关节的功能,且疼痛时间不长,几天便可消退。

2.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病前常会有呼吸道或者肠道病毒感染,主要受累部位在心肌,无关节炎症、环形红斑伴随。

对于判断疾病是否为风湿热,目前主要从两方面协助判断:确定是否有过链球菌感染,阐明患病特征的存在和持续性。

溶血性链球菌能分泌多种具有抗原性的物质,使机体对其产生相应抗体。这些抗体的增加,说明病人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此外,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免疫反应亦可通过血常规检测白细胞数目是否增加来判断。对于特异性血清成分,包括红细胞沉降率、黏蛋白等,在风湿热急性期或者活动期也会呈阳性结果,因此也可以作为判断依据。若抗体和特异性血清成分测定均为阳性,提示活动性风湿病变;抗体阳性而非特异性血清成分测定阴性者,表示发生了链球菌感染;若抗体正常而非特异性血清成分测定阳性或二者均为阴性,应考虑其他疾病。

预防与治疗

风湿热的发病与链球菌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防止链球菌感染是预防风湿热的一项最重要的环节。风湿热前链球菌感染发生在上呼吸道,因此要对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保持警惕并予以积极彻底的抗生素治疗,目前主要以青霉素或红霉素为首选。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应手术摘除扁桃体,手术前后用青霉素预防感染。在人员流动大、封闭的集体人群中做到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建立必要的保健制度,可以避免链球菌感染,大大减少风湿热的发病率。

风湿热复发率较高,心肌受损的风湿热患者愈后再次感染链球菌极易引起风湿病症,因此需严格预防其感染复发,需长时间按照规律预防用药。常见用药方法有肌肉注射青霉素制剂或口服磺胺嘧啶,必须持续用药预防。

对于急性风湿热的治疗用药,临床上常用水杨酸制剂,对风湿热的退热、消除关节炎症和血沉的恢复正常均有较好的效果。中医方面宜采用祛风清热化湿疗法,辅以针刺疗法缓解关节炎症,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舞蹈症患者,应尽量安置于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刺激,耐心细致护理,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药物治疗大多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语

风湿热作为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能对关节和心脏器官造成伤害,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但因其可预防,只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并辅以身体锻炼,患病后积极治疗,预后较高。

[1]Mc Alindon T.Changes in barometric pressure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influence osteoarthritis pain[J].Am J Med,2007,120(5):429-434.

[2]王云,王礼文.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4):370-373.

猜你喜欢
溶血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
重庆市中医风湿专科联盟举办诊疗规范研讨会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两种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的急性毒性研究
颈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体会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
不同副溶血性弧菌菌株成膜能力及成膜影响因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