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过敏性紫癜15例临床诊治体会

2014-01-25 13:1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0期
关键词:腹型紫癜皮质激素

江苏省兴化市戴窑中心卫生院,江苏 兴化 225741

腹型过敏性紫癜15例临床诊治体会

徐跃武

江苏省兴化市戴窑中心卫生院,江苏 兴化 225741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方法对10年来我院收治的1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入院时4例分别误诊为胃肠炎、出血性胃炎、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经改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消退,全部治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少见,腹痛部位不固定、腹部体征轻,腹痛程度不一致,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

腹型过敏性紫癜;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体会

腹型过敏性紫癜是临床上少见的血管过敏性疾病,早期易误诊为多种其他疾病。但及时诊断和治疗疗效明显,预后良好。现选取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腹型过敏性紫癜15例,分析其诊治过程,误诊4例,皆因入院时未能体检到皮肤紫癜、症状体征多变、经验不足等原因造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年龄18岁,平均年龄10岁。13例发病前有乏力、咽痛、鼻塞、流涕、低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5例患者腹痛,程度轻重不一,阵发性脐周痛10例,上腹痛4例,右下腹固定痛1例。腹痛较重的伴呕吐13例,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2 例,腹泻稀便1 例。皮肤紫癜15例,双下肢11例,臀部9例,双上肢6 例。关节痛6例,轻微痛,无红肿及关节压痛。体检:腹部无压痛点,无肌卫及返跳痛,皮疹可触性及压之不退色。辅检:所有患者B超、胸腹透、出凝血时间、血常规正常,大便潜血阳性10例,尿常规见少量蛋白尿和或血尿+~++,胃镜3例发现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充血、水肿,胃小弯粘膜出血斑1 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

1.2 诊断标准 按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1]:①可触性紫癜;②发病年龄≤20岁;③急性腹痛;④组织切片显示小动脉和小静脉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符合以上2条或以上者可诊断过敏性紫癜。所有病例皆有明显腹痛及紫癜。

1.3 处理方法 去除致病因素,有感染给予抗生素,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或药物,静滴地塞米松5mg/日,连用3天后改口服强的松片20~30 mg/d,共2周,肌注阿托品0.5 mg,有过敏症状的口服敏迪,1片/d,静注葡萄糖酸钙10 ml。

2 结果

本组研究,15例患者中有4例在入院时发生误诊,但入院后经诊断性静注地塞米松5mg数小时腹痛明显减轻。所有病例经上述处理腹痛一天内明显减轻或消失,皮疹10d左右消退,住院10~20d,住院治疗期间未见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出院时未发现后遗症。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因为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膜下区域,引起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解体,释放的蛋白水解酶使血管内膜层损伤并断裂,表现出明显血管炎性病理特征。临床上有4种类型[2]:皮肤型、腹型(Henoch型)、关节型、肾型。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上并不多见,主要表现为除皮肤紫癜外,因胃肠道及肠系膜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和体征,如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特征性紫癜出现前,腹痛部位不固定,常为阵发性腹痛,部分病例对疼痛敏感,认知能力欠佳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又因腹肌紧张、明显右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而易误诊外科急腹症。本组4例误诊分别为胃肠炎、出血性胃炎、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经临床密切观察发现皮疹后改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消退。

诊断要点有: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咳嗽、流涕及发热、乏力、疲劳等症状,随之出现典型临床表现。特征性紫癜常高出皮肤呈可触性,以四肢远端和臀部多见,躯干部少见,对称分布,分批出现。本组三例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片状水肿、糜烂、出血及浅表溃疡形成。陈忠华等[3]报道,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损害表现较为独特,散在或广泛片状糜烂、出血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略高出黏膜表面,病灶之间黏膜水肿,出血严重者可形成大泡,以浅表多发溃疡形成为主。因此对诊断较困难者胃镜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过敏性紫癜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半数患者束臂试验阳性,外周血有嗜酸细胞增高,血小板计数正常可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过敏性紫癜使用解痉剂、抗生素、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无效,必需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迅速缓解腹痛,在无明确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禁忌症的患者可试作诊断性治疗。

综上所述,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本病:近期上呼吸道感染或食物、药物过敏史;阵发性腹痛部位不固定,其严重程度与腹部体征不相称,体征不如症状明显;特征性紫癜;束臂试验阳性,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复杂病例可查胃镜;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症状可迅速缓解。

[1]王吉耀主编.内科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59-860.

[2]陈灏珠,林果主编.实用内科学[M].1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88.

[3]陈忠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内镜特点[J].实用全科杂志,2006,4﹙5﹚:506.

R554+.6

A

1007-8517(2014)20-0126-01

2014.07.08)

猜你喜欢
腹型紫癜皮质激素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应用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腹型肥胖或可增加HFpEF患者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