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吸附联合激素与霉酚酸酯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20例临床观察

2014-01-25 16:4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肾炎激素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免疫吸附联合激素与霉酚酸酯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20例临床观察

叶瑾曾国勇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重症LN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吸附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BUN、Scr、ds-DNA、ANA以及SLEDAI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吸附法治疗重症LN患者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重症狼疮性肾炎;免疫吸附;激素;霉酚酸酯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合并症,为典型的自身免疫复合物肾炎,重症LN是导致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霉酚酸酯是治疗LN的常用药物,但是对于重症LN患者来讲,疗效并不显著[1]。为探讨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吸附治疗20例重症LN患者效果明显,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40例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肾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WHO分型属于Ⅳ~Ⅴ型[2],同时排除合并严重感染等并发症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按治疗方法不同,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女性18例,男性2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6.2±5.7)岁,其中Ⅳ型17例,Ⅴ型13例;对照组女性17例,男性3例,年龄19~53岁,平均年龄(34.5±6.1)岁,其中Ⅳ型19例,Ⅴ型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免疫吸附法联合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具体方法:经颈内静脉或股动脉临时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分离动脉血浆,分离完成后应用吸附柱(由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行免疫吸附,吸附后的血浆连同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一起由静脉输回患者体内,间隔3~7d治疗一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共治疗3~4d;同时在患者首次行免疫吸附法的当天行甲基强的松龙(批准文号H20040014,法玛西亚普)静脉点滴,剂量为0.2~0.5g/d,共治疗4~6d后改用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33021207,浙江仙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治疗,剂量为1mg/(kg·d),并于治疗6~8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同时给予霉酚酸酯(国药准字H20031240,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剂量为1.0g/次,2次/d,连续用药6个月后改为1.0g/次,2次/d维持治疗。对照组除不给予免疫吸附法治疗外,其余药物应用均与观察组相同,即单独联合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含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核抗体(ANA)以及IgG、IgA等指标均测定比较;应用SLE疾病活动度评分标准(SLEDAI)[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进行判定,分值0~95分,得分越高表明病情对活动度的影响越大,反之越小。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具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表±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糖皮质激素一直是治疗LN的传统药物,但是外源性大剂量激素的应用易产生大量副作用,严重限制了该药的临床应用。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淋巴细胞鸟嘌呤经典合成途径,抑制T和B细胞增殖,同时具有副作用少的优势。但是其在LN中的确切疗效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且对重症LN患者的疗效更缺乏明确依据[4]。随着对LN疾病认识的深入,临床目前普遍观点认为急性进展期LN、危害生命的SLE、迅速发展的肾病综合征以及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免疫吸附法的应用。

免疫吸附法的治疗原理是在血浆置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血液净化技术,其可迅速清除血液中的大分子免疫复合物,可特异性的将LN患者体内致病的大分子免疫复合物如ds-DNA、ANA清除,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吸附法可更好的改善临床指标指标,显著改善病情,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1]陈士芳,施向东.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1,3(10):715-716.

[2]Cameron JS. Lupus nephrit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1999,(02):413-424.

[3]Schellekens GA,Visser H.The diagnostic properti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bodies recognizing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J].Atrhritis Rheum,2000.155-163.

[4]徐虹,宋善路,周利军,等.霉酚酸酯治疗儿童IV型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8):554-555.

[5]禤晓燕,梁子安,杨爱成.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霉酚酸酯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4,36(3):380-381,387.

[6]肖洁,张路家.国内使用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Meta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365-2367.

R593.24+2

A

1007-8517(2014)23-0053-02

2014.09.25)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肾炎激素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食品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初探
爵床抑制肾炎细胞增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