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2例疗效观察

2014-01-26 19:58马国丽齐艳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包块异位

马国丽 齐艳红

(1 辽宁省瓦房店市轴承医院,辽宁 大连 116300;2 锦州市解放军205医院优生优育中心,辽宁 锦州 116000)

异位妊娠是我国妇产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异位妊娠的发病率较高,其中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为95%左右。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输卵管妊娠在流产或破裂前已经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对于那些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应进行保守性药物治疗从而将输卵管予以保留,从而达到与保守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使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案较多,普遍采用甲氨蝶呤单次或多次治疗、米非司酮治疗或搭配使用中药进行异位妊娠的治疗[2-4]。本文将进入该院治疗异位妊娠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单次甲氨蝶呤治疗和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进入该院治疗的62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8~38岁,平均年龄为(27.48±2.32)岁,大部分患者具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停经史以及下腹痛史。手术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和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查,每位研究对象的生命体征平稳,估计腹腔内出血量不超过100 mL。62例病患血清HCG均≤3000 U/L。超声检测后宫内未见妊娠囊,其中48例患者的异位妊娠包块直径≤3 cm,14例患者的异位妊娠包块直径>3 cm,均未见心管搏动。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肝、肾检查结果均为正常。

1.2 方法

对照组的31例研究对象均应用单次甲氨蝶呤治疗方式,实验组31例研究对象则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式,其中甲氨蝶呤的应用剂量为50 mg/m2,米非司酮应用剂量为50 mg,2次/天,治疗周期为6 d。两组研究对象均自愿加用异位妊娠Ⅱ号方消包块协助治疗,由该院中医科医师进行开方并在该院药房使用机器完成中药煎熬,给予患者服用。对照组和实验组全部患者都进行了中药治疗。治疗后检测血HCG下降状况以及超声检测包块消失的时间。依据血HCG下降状况和超声测量的异位妊娠包块大小情况逐渐增加检测的次数,当HCG<30 U/L则停止监测观察。

1.3 治疗评定标准

治疗成功:治疗完成一个疗程后检测血HCG指标显示为每周下降>15%或者治疗进行一个疗程后血HCG指标每周下降<15%,但在第二疗程的甲氨蝶呤单次治疗后患者的血HCG指标每周下降>15%,最后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异位妊娠包块消失。治疗有效:治疗完成两个疗程后血HCG指标下降>15%。治疗失败:治疗后血HCG指标每周下降<15%或血HCG指标升高,同时伴有腹腔内出血量增加,异位妊娠包块内出现心管搏动,急腹症情况出现,需进行手术治疗。

1.4 统计学检测

研究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结果分析,当P<0.05则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HCG及异位妊娠包块直径结果为对照组患者的HCG含量为(1.442±236)U/L,包块直径为(2.3±1.5)cm,实验组研究对象在治疗的前HCG含量为(1.562±452)U/L,包块直径为(2.4±1.8)cm,统计学结果表明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HCG含量以及超声测量的异位妊娠包块直径的差异不显著。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的观察结果为对照组保守治疗不满意患者为3例,超声观察异位妊娠包块内出现心管搏动的患者为1例,在破裂前进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出现急腹症,进行急诊手术;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2周后血HCG含量下降>15%,表明治疗有效,但<50%,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成功率为93.5%。实验组中2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成功率为94.0%,其中1例患者的为治疗后2周血HCG含量下降至183.4 U/L,而急腹症的状况加剧,患者拒绝进行保守治疗,而选择了手术治疗方式;2例患者因血HCG含量下降不满意而进行手术治疗。治疗进行2周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HCG含量将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时间为(22.45±5.6)d,异位妊娠包块消失时间为(27.34±6.7)d;实验组研究对象的血HCG含量将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时间为(15.37±4.2)d,异位妊娠包块消失时间为(37.46±11.3)d;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组血HCG含量将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时间以及异位妊娠包块消失时间均差异显著。对治疗过程中的中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结果表明对照组中10例患者进行了两个疗程的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则有7例患者进行了两个疗程的甲氨蝶呤治疗,实际结果为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2例,实验组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28例,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

3 讨论

甲氨蝶呤是目前我国临床上治疗异位妊娠最为常用的一种药物,甲氨蝶呤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对叶酸还原酶和胸腺嘧啶合成酶进行抑制,对酶的抑制直接导致滋养细胞无法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从而致使滋养细胞产生分裂障碍,直接杀死胚胎[5-8]。米非司酮是一类具有抗孕激素活性的药物,同时没有孕激素、雌激素及雄激素活性[9],同时较黄体酮与孕酮受体的亲和力强5倍之多,因此,临床使用米非司酮对妊娠起到有效的终止作用。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进入该治疗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时,患者的血HCG含量下降速度较快,异位妊娠包块消失时间较短,显著好于单一应用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此外,研究表明甲氨蝶呤单次使用时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小,主要多见于胃肠道和口腔溃疡反应,然而,随着实际使用剂量的不断增多,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米非司酮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一般较轻,大多数病患耐受。本研究中的实验组病患的胃肠道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所以,临床上治疗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能起到有效的协同作用同时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徐晓华.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7):33-35.

[2]邓琦,柳露,丁尚玮,等.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10):764-766.

[3]裴海英,吴钦兰,肖高秀,等.甲氨蝶呤联合官外孕2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随机对照试验[J].医学信息,2011,24(2):130-132.

[4]纪新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5):299-300.

[5]沈琼,冯丽娅,米哲,等.甲氨蝶 呤联 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5):213-2l5.

[6]顾欣欣.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324-326.

[7]张爱勤.米非训酮配伍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200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2):132-134.

[8]徐学山,程桂凤.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7):56-57.

[9]陈洪.甲氨喋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0):1565-1566.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包块异位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