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91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4-01-26 19:58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肺源电解质心脏病

任 波

(吉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91例临床疗效观察

任 波

(吉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1例,进行抗感染、吸氧、解痉、祛痰、利尿等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心律失常情况,心电图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91例患者中显效55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21%。心律失常的发生类型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与并发症、电解质和年龄等有关。结论对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该尽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进行心电监护,给予恰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电;临床疗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一种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是由于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血管发生慢性病变,从而导致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出现异常,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使右心肥厚和扩张,甚至诱发右心出现心力衰竭[1,2]。该病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常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是中老年人死亡原因之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较多,而最长见的并发症就是心律失常,且在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均较易发生。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针对诱因有效治疗,能够使病情得到明显好转,但是如果救治不当,患者的心律失常严重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甚至使患者发生死亡。本院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91例,男67例,女24例,年龄49~86岁,平均64岁,病程1.75~24.5年。排除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3,4]

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糖检查、血气分析、肝功能检查、电解质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监测以及胸片等。如果患者病情严重,要对患者实行24 h持续的心电监护,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则仅需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患者的心律、心率、心律失常类型等进行及时记录,如果有需要辅以心脏彩超及心功能测定。所有患者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控制感染的发生,防止发生痉挛,保持呼吸顺畅,进行祛痰处理,改善通气功能,纠正心力衰竭,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防止缺氧,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同时要分析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确定发病的诱因,判断心衰程度,相应的进行治疗,使用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支持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治疗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5]

临床疗效的标准主要有:显效、有效与无效。显效:患者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改善明显,下肢水肿消退,肺部啰音消失,心律失常发作完全消失或明显减少,心率恢复正常,心功能等级改善2级;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减轻,下肢水肿改善,肺部啰音减少,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和时间比治疗前减少,心功能等级改善1级;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肺部啰音及下肢水肿没有得到改善,心律失常依然存在。显效与有效二者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数据,对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然后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P<0.05,统计学处理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与转归

经过治疗后,91例患者中,显效55例,占60.44%;有效28例,占30.77%;无效8例,占8.79%,总有效率为91.21%。治疗时不仅要针对原发病,更要兼顾并发症的治疗。经过对感染进行积极的控制,对水平衡、酸碱平衡等进行纠正,改善通气进行吸氧,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即可好转,部分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应用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2.2 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及其发病率

在91例慢性肺源性心病患者中,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6例,占39.56%;窦性心律不齐19例,占20.88%;房性期前收缩18例,占19.78%;心房颤动7例,占7.69%;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占4.40%;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占7.69%;室性期前收缩3例,占3.30%;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占2.20%;房室传导阻滞 1例,占1.09%。多数患者同时兼有两种以上心律失常。

2.3 心律失常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①心律失常的主要相关因素:本组91例患者中,80例并发肺部感染,61例并发电解质紊乱,37例并发低氧血症,35例合并冠心病,45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②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的关系:心律失常与电解质密切相关,本组患者中低血钠23例,低血氯11例,低血钾27例。③心律失常与年龄的关系:本组患者中 60岁以上73例,占80.22%,60岁以下18例,占19.78%,经统计学处理,发现肺心病患者的年龄越大,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也越高。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非常多,及时同一患者也可能伴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而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非常特殊,多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给治疗带来困难。轻度心率失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阵发性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病窦综合征等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引起胸闷、头晕、大汗淋漓、低血压、晕厥和心悸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会猝死[6,7]。确诊心律失常的性质常常需要依赖心电图,但也因人而异,为了更好地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要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发作时是否伴有抽搐、心绞痛、低血压、昏迷或者心力衰竭等表现,同时询问既往发作的诱因和发作频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从电解质因素角度来看,如果血钾过低,则会由于静息膜电位的减低而造成细胞膜电位接近阈电位,使动作电位0相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均降低,增强心肌自律性,同时减慢传导速度,从而引发心律失常的发生[8]。从并发症角度来看,如果患者合并有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则会引起肺小动脉痉挛或收缩,导致肺动脉压升高,通过刺激右心房的压力感受器而造成心律失常,同时患者若患有低氧血症,则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使三酰甘油脂解成游离脂肪酸并进入到血液中,使交感神经发生反射性兴奋,分泌更多的儿茶酚胺,损害心肌细胞,形成心律失常,而且低氧会导致患者的心肌代谢出现障碍,缺乏能量,使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泵”转运失灵,更易发生心律失常[9]。若患者的缺氧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其心律失常会出现多变性、继发性和暂时性,若病情好转其缺氧症状会得到好转,若病情恶化则会加重呼吸衰竭。大多数患者如果辅以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能明显改善病情,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夜间缺氧容易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所以夜间护理也要引起重视[10]。

综上所述,导致心律失常的基本因素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器质性损害与心肌代谢紊乱,而心力衰竭、合并感染、酸碱紊乱及电解质失衡等会加重心律失常。对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该尽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进行心电监护,给予恰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1] 肖桂贤,陆放,张永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9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55-156.

[2] 张炜平,周长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389例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6):950-951.

[3] 高莉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12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76.

[4] 曹明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142例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1):82-83.

[5] 刘玉英.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72例临床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6):660-661.

[6] 梅桂青.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160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5):99-100.

[7] 薛雨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9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7):21.

[8] 孙良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118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08-1609.

[9] 蒋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180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8):1221.

[10] 李春蕾,陈团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65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4):608.

R541.5

B

1671-8194(2014)11-0220-02

猜你喜欢
肺源电解质心脏病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