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研究

2014-01-26 19:58赵广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股骨头

赵广刚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重建患者髋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对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71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并实施了24~36个月的随访。鉴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重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有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71髋),左侧置换23髋,右侧置换26髋,双侧置换11髋。男性患者37例(43髋),女性患者23例(27髋),年龄在45~72岁,平均年龄为(55.6±3.5)岁,平均病程为(72±15)个月,对患者随访的最长时间为36个月,最短时间为24个月。其中,股骨颈陈旧性骨折患者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0例,股骨头颈肿瘤患者15例,先天性髋脱位患者8例。假体类型分别为骨水泥型35髋、非骨水泥型23髋及混合型13髋。

1.2 方法

手术前,单侧置换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双侧置换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侧卧,将患肢置于上方,并将患髋弯曲45°,手术医师从后外侧切口。手术切口应根据患者髋关节的畸形、软组织的挛缩状况及手术医师的习惯与经验而定,选择便于关节显露、软组织松解及假体置入的切口。显露髋臼、股骨头,并向后脱出股骨头,注意保护坐骨神经,保留1.5 cm股骨距切断股骨颈,依次用髓腔锉扩大髓腔,充分显露髋臼,切除髋臼关节盂唇、髋臼内圆韧带、臼缘增生骨赘、然后维持正确角度用髋臼锉磨锉髋臼至软骨下骨呈点状出血,髋臼四壁和中心各部无未磨锉和过度磨锉的髋臼侧壁为准,安装假体试模试复位,见松紧适度,无脱位,冲洗,根据选用假体类型选择合适假体,保持正常前倾角、外展角安装假体,冲洗,复位,置入负压吸引管,经手术切口外另戳切口引出体外。分层缝合手术伤口,给予加压包扎,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20 mL即可拔除引流管[1]。术后1~2周给予患肢外展中立位,常规给予二连或三联抗生素5~7 d,并于术后两天给予踝泵与足底静脉泵锻炼,给予抗凝药物,防止形成静脉血栓。

1.3 观察指标

依照Harris评分标准,观察并评定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优:>90分;良:80~89分;中:60~79分;差:<60。

2 结果

60例患者均受随访,患者的Harris评分从手术前的平均37分上升到了随访时的92分,优良以上的为77.5%,中等14.1%,差7.0%,并有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异位骨化的患者4例,深静脉栓塞的患者6例,假体松动的患者4例,假体脱位的患者1例。

3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主要由人工股骨头与人工髋臼构成。如今,国内外采用的髋臼均为超高分子的聚乙烯制作而成,而人工股骨头为低强度的模量金属制作而成。人工全髋关节的设计与类型非常多,设计对象主要分为股骨头直径及骨固定髋臼面[2]。作为治疗患者髋关节疾患的重要手段,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有效解除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重建全髋关节的稳定性与活动度,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关节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实施的医师要求非常高,而能否稳固地重建患者髋臼是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3]。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治疗效果的不断提高,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中期疗效的评估缺乏系统规范的评估标准。因此,在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调整肢体长度。肢体的长度应该是由股骨颈截骨位置的高低进行调整,不能简单地增加股骨假体的颈长,避免因增加股骨假体的力距而引起肢体发生机械性松动。因此,在手术时,应该将软组织的扩张力作为判断肢体延长度的重要指标,从而避免损伤神经。针对软组织挛缩与合并肢体缩短的患者,在手术时应彻底松解其挛缩软组织,并恢复其原本的肢体长度。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机器人辅助能很好的判断肢体长度[4]。②术后慎用抗凝治疗。分别给予患者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和口服抗凝药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静脉栓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口服抗凝药6周与皮下注射一定剂量的低分子肝素3 d的疗效。经比较后发现,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状性静脉栓塞、大出血及治疗失败等症状的患者较口服抗凝药的少,因此,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更利于患者治疗。③加强围手术期锻炼。患者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努力消除病理性步态,并平衡置入的肢体,使用患肢保护自己,减小因患肢异常负重而对关节造成的冲击力,从而降低患者髋臼底的磨损程度。在围手术期行指导性锻炼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早日恢复。④选择正确的翻修时机。人工假体常会出现无菌性松动,需要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翻修,而正确的翻修时机对患者非常重要。当患者感到人工髋关节出现松动并带有明显的疼痛,或发现感染及骨溶解时,就应该立即进行翻新手术,若推迟手术最佳时间会使假体周围的骨结构遭到二次破坏,进而增加手术的难度。若患者的假体已出现深度感染,应将感染的假体取出并清创后,再实施二期翻修手术,而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不能低于半年。行二期翻修手术时,需要对肢体骨缺损的部分进行修复和重建。二期翻修可选用钛网或特质髋臼假体加骨移植的方法修补髋臼的缺损,再用组合型股骨柄假体、长柄及超长柄,行股骨髓内与髓外的异体骨移植对股骨骨缺损进行修补。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解决了患者的全髋关节病痛,帮助患者恢复全髋关节功能,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李明清,胡懿郃,李康华,等.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中期疗效[J].中国修复建外科杂志,2012,26(8):897-901.

[2]陈明,郭承军,黄和生,等.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评估[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4(48):8937-8940.

[3]王亮,甑相周,郭前进,等.早期国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3):201-204.

[4]陈兴华.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5):1253-1255.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股骨头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3D VOI 技术在SPECT三时相骨显像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