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4-01-26 19:58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病患状况医护人员

庄 坤

(郸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周口 477150)

脑梗死病况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且患病率较高,由于精神、身体等各方面影响因素,致使患者身心负荷较大、身心乏力等现象。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措施如:言行、态度等方面对于脑梗死患者病情以及心理均具有重大影响作用,帮助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培养向上情绪,将患者内心忧虑减少到最少,进而增强信心、改善病情、早日康健[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接收的5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为65.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系列检查,诊断为脑梗死。

1.2 方法

1.2.1 初期护理措施

发病初期的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感是最为明显以及脆弱的时期,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要充分利用专业医疗知识为患者讲解有关问题,通过热情、温和的言语沟通行为从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影响,控制其波动情绪,从而创建融洽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对待中高龄病患的态度十分重要,将和蔼、温柔态度融合进感化患者行动中,如实解释病情状况,争取做到每问每答,取得患者信任以及信赖感。对待病情较为严重的老人,医护人员应保持冷静的态度,熟悉运作护理措施,将自身的安全感传递给患者,达到消除恐惧感的目的[2]。熟悉掌握患者的家庭状况、文化背景、职业等基本情况,做到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不同心理护理措施,懂得灵活变动,进而保障治疗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 治疗期间护理措施

由于脑梗死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出现的概率较高,进而容易形成肢体和语言恢复缓慢的现象,患者易出现焦躁、失眠、紧张等复杂心理状况,对此情况护理措施主要如下:①劝告患者尽量处于安静、宽敞、舒适整洁的睡眠环境中,保障睡眠的质量与时间量,若是病情严重患者应主动将其调至单人病房中,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若是病情较为轻的患者,医护人员可将其安排在普通病房中,普通病房人数较多的特点有助于调节气氛,利于患者与患者之间沟通病情、聊天,消除其孤单寂寞情绪。陪护患者进行适量简单运动,还可建议其看新闻、读报用以缓解心理压力,夜间巡房时要动作轻盈避免吵醒、打扰病患休息,对于睡眠障碍的患者来说,随时观察其睡眠状况,非常时期可食用适量安眠药物帮助患者入睡[3]。②当老人发现自己患有脑梗死时,其考虑、担心因素颇多,其中最主要的则是自身的生存问题,随着时间和治疗的进展则会将情绪逐步转移至肢体运行及灵活度上,怕成为子女的负担。此时医护人员要巧妙打消患者消极思想,帮助其重建战胜病魔的信心,与病患家属共同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并且提醒子女要时刻观察父母的心绪变化多多给予父母关心与照顾。值得注意的是,提醒家属不可将自身悲观情绪展现患者面前,使患者全方位感染战胜脑梗死病魔的正能量,使患者胸怀坚信在全体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努力下,定能康复的决心[4]。

1.2.3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对于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要鼓励其自己照料生活起居并进行简单适量的运动,安排其投入简单的公益活动,使其多多接触人群感受社会对病患的关心与容纳,达到树立患者向上生活的积极心态最终目的。对于恢复状况欠佳的患者,虽然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口齿不清、步履蹒跚、动作呆板等系列现象,为了安抚患者暴躁情绪,医护人员要发挥语言优势,采取辩证论点劝告患者从另一角度看待不良效果,扩大搜罗能够治愈或帮助脑梗死的先进技术,从各个方面获取患者的再次信任和依赖。针对反应迟缓、动作呆板等症状,需为患者量身制定一套物理康复措施,进而锻炼其肢体的灵活度,并随时进行随访工作[5]。

2 结 果

接受心理护理的25例患者身体恢复状况远好于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的25例患者,A(实验组)25例患者病情均得到良好控制和改善且患者心态积极、良好;B(正常组)25例患者病情相对A(实验组)而言并不理想,患者情绪无良性波动。

3 结 论

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帮助其正确认识病理特性从而正视病况,进而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依据本文分析、比较的结果可总结出:仅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的25例患者需自身调节心理情绪变化,并无专业指导和提示,对其身心恢复状况并无帮助、促进作用,而接受专业护理的脑梗死患者不论是从身体恢复状况还是思想态度上都较术前有了很大改观,心态逐渐积极、健康向上,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与向往并且思绪有所开阔和见地,使其显得更加年轻化、富有活力,由此证明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1] 陈妮娜,沈雅君.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护理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27):169.

[2] 马彩霞,王雪梅,袁艳平.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2):65-66.

[3] 王维茹.门诊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护理[J].成都医药,1999,25(4):32-33.

[4] 栾桂珍,徐欣,张雅丽,等.护士的语言与举止对病人的心理作用[J].黑龙江医学,1995,19(12):70.

[5] 唐梅香.护士的语言、行为与病人的心理反应[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7,19(S1):52.

猜你喜欢
病患状况医护人员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心血管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