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评估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4-01-26 19:58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评量病情冠心病

阴 雪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冠心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严重地危害了人们健康,且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常有心绞痛型、隐匿性、猝死型、心肌梗死型等几种分类。影响冠心病的因素有很多,家族遗传、血脂异常、血压过高、缺乏运动、身体素质等都有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1,2]。在其漫长的病程中,患者要承受极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为使其病情有所好转,本研究在对患者实施专科护理的同时,引进了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的方法,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及附属医院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100例,男患者54例,女患者46例,年龄在40~75岁,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A组男27例,女23例;B组同A组。两组患者比较之中出现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时,意味着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A组的管理护理中,按照一般的方法进行。在B组的护理中,先采用专科护理进行治疗,并伴有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普及,向患者介绍一些病的发生症状、禁忌、以及各种注意事项等,并做好饮食指导工作。可定期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调解患者情绪,培养乐观态度,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1.3 观察指标

选择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做出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相关软件对本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组间SAS与SDS评分比较应用的是t检验,当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值及抑郁自评量表值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前,A组的SAS值为(55.9±4.8),SDS值为(61.3±4.4),B组的SAS值为(56.0±5.7),SDS值为(61.6±5.9)。治疗后,A组的SAS值为(48.8±4.5),SDS值为(52.4±4.1),B组的SAS值为(43.0±5.2),SDS值为(41.7±5.8)。从二者的对比果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病情都有所好转,心理情绪也健康许多,但A组的效果显然不如B组。

3 讨 论

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后的A、B两组的SAS及SDS值显著低于治疗前,说明患者经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将两组进行对比,发现A组的SAS及SDS值要比B组低,说明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在冠心病治疗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益处。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加大重视度,弃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性,减少影响健康的因素。心理疏导主要指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把握患者的心理,解决其心理问题,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冠心病是一种复杂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相当高[3]。其原因除了身体状况、血压等,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必须时时调整好心理情绪,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和健康密不可分,中西方对此都有所解释,中医经典中就有“喜伤心,怒伤肝”之言,西医经大量调查研究也承认心理和健康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临床治疗中,除了对疾病的专科治疗,还需考虑患者的心理情绪,冠心病患者在患病之后,考虑到以后对家庭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容易出现心理焦虑、情绪低落等反应,有些患者对此病的了解较多,焦虑程度更强。治疗是医师和患者两方面的事,患者必须积极配合,有些患者比较悲观,对此不抱希望,甚至产生了放弃的想法,对此患者,护理人员应表现出和蔼的工作态度,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灵交流,加深对患者的了解,尽量使其情绪处于一个较稳定的状态。患者容易出现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理念,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提高治疗效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主动配合医师,能够促进病情进一步好转,保证身体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一旦有所提升,对疾病的治疗同样大有益处[4,5]。在日常的交往中,护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利用语言技巧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谈话时,避免诸如“也许”、“可能”之类的词语,而应该多使用稳定性的言语,在患者面前要对治疗方案有信心,树立一定的权威性,鼓励患者按时服药。语言行为对患者能起到良好的暗示作用,便是所谓的“药物”心理反应。对患者多几分关心,消除他们存在的不适感,使其尽快适应治疗要求,从而开展有关知识的健康指导,在专业治疗的同时,对其心理也加以重视,促使患者摆脱焦虑的状态。

心理忧郁是冠心病患者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反应,之所以忧郁,主要是因为怕冠心病复发,对于一些恢复期或经历过冠心病的患者来说,他们容易担心病情再度恶化,因出院而得不到及时护理[6]。上述现象多半是患者对冠心病缺乏了解,为此,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就应多普及一下相关知识,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给患者吃一颗“定心丸”,使患者及家属多多了解冠心病的注意事项,掌握基本的锻炼方法和自救能力,以防突发状况。尤其是患者出院之前,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心理指导,使患者确定自己的病情有了很大改变,只要保持乐观心理,少生怒气,心胸开阔,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就能防止冠心病的复发。

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一旦病情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会明显增加,在普通专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的情绪,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1] 许丽.评价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J].医药前沿,2013,27(16):1072-1074.

[2] 陈雪,陈瑰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214-1216.

[3] 米斐,刘建敏,葛建云.心理于预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558-2559.

[4] 湘琦,庞明,李维,等.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29):2668-2669.

[5] 陈晶.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焦虑与抑郁调查及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711-1713.

[6] 洪荣梅,陈冬梅,梁兰霞,等.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C):151-152.

猜你喜欢
评量病情冠心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