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体会

2014-01-26 19:58李红良刘跃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刀片髓内股骨

李红良 郑 冰 刘跃华

(漯河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多出现骨质疏松现象,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会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出现,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经过有效内固定及早期功能训练,患者多可康复。传统内固定手术治疗中,患者机体损伤较大,卧床时间长,常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功能康复,近年来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临床使用逐渐推广,效果显著,为对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收治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35例,女21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72.6±2.5)岁。受伤原因:摔伤20例,交通事故伤35例,高处坠落伤1例。受伤部位:左侧骨折26例,右侧骨折30例。骨折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16例,Ⅲ型21例,Ⅳ型9例。合并脑损伤2例,多处骨折6例。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15例,糖尿病26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心脏病6例,阻塞性肺气肿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骨牵引或皮牵引,摄患髋正侧位CR片及CT三维重建。同时对患者基础性疾病进行治疗,给予降糖降压等,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平卧体位,患侧垫高15~20 cm,健侧极度屈膝、屈髋90°并固定。C臂机透视下进行闭合牵引术,手法复位效果满意为止。保持患肢牵引轻度内旋内收位,与大转子顶端近侧向上后方作弧形切口,长度约为2~4 cm,导针钻入后,在C臂机透视下观察导针进针是否满意,保证满意后扩张进针点并将合适大小的髓内针缓慢插入,对导向器调整后,在股骨颈方向,颈干角125°前倾角15°钻入1枚导针至股骨头软骨下5 mm,在C臂机透视下将导针扩口并将股骨颈螺旋刀片打入,完成后将锁定刀片顺时针旋入,将髓内钉尾端螺帽及交锁钉拧入固定远侧,常规留置引流管,冲洗并逐层缝合伤口。术后2 d给予患者康复良好,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下肢肌肉等训练,术后3 d后可坐起训练,进行屈髋屈膝训练,术后1周根据病情患者可扶拐下地进行不负重活动,4周后负单拐进行行走训练。然而对于骨质疏松严重或Ⅲ型骨折固定不牢固患者,需适当延期进行上述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时间、康复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患者康复情况。

1.4 疗效判定

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患者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评定。优:骨关节活动基本恢复至手术前,骨折完全愈合,髋部未出现疼痛。SF36量表评分恢复至骨折前水平。良:骨关节活动至少恢复至骨折前80%,骨折愈合良好,髋部偶尔出现疼痛,SF36量表评分至少恢复至骨折前80%。可:骨关节活动受限,骨折愈合,伴随轻微髋内翻,患处出现疼痛。差:骨折愈合畸形或不愈合,内固定失败,髋关节活动基本完全受限,疼痛严重。

2 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35~7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56.85±9.35)min;患者出血量为78~125 mL,平均出血量为(98.62±23.58)mL;对患者进行为期3~12个月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36±1.21)周。所有患者康复中均未出现骨不连、延迟愈合、缩短畸形、螺旋刀片松动移位、创口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患者。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1例(37.5%),良31例(55.3%),可3例(5.4%)差1例(1.8%),优良率为92.9%。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患者[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Boyd等在对3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并发现,患者伤后3个月内病死率高达16.7%,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高病死率可能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骨折创伤严重,输血量较大,而所需手术治疗亦会导致机体损伤的加重[2]。股骨转子间骨折是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扭转而引起,其发生机制为老年人骨质疏松下,跌倒或下肢突然扭转导致大粗隆直接接触地面导致受伤,从而引起骨折发生,由于粗隆部位多受到向前成角及内翻符合应力,引起小粗隆蝶形骨折,同时髂腰肌突然收缩造成小粗隆撕脱骨折,由于粗隆部位骨质较为疏松,因此多为粉碎性骨折,手术难度较大。老年患者多伴随呼吸、心脑血管、内分泌等基础性内科疾病,骨折后并发生发生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尽早采取有效处理方式,尽快固定,治疗基础病对于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作用。

PFNA是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的手术形式,具有微创、滑动加压、弯矩较小、力臂短等优势,同时具有成角及抗旋转稳定性,固定效果良好[3-5]。PFNA的旋转刀片与骨组织接触面平滑为宽大,插入同时能够压紧周围骨松质,提高内置物稳定性及锚合力,有效预防塌陷及旋转的发生,同时抗切出力明显提高。PFNA的远端设计有效降低了远端应力,避免了股骨干骨折发生危险,同时预防近端骨折移向外侧。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良好的治疗效果,医师要熟练掌握PFNA技巧,具体如下:①术中采用C臂机下反复对正侧位进行透视,对旋转刀片及髓内钉的位置进行监测。②手法复位尽量实现解剖复位,持续牵引,维持对位。③适度内收患肢,方便髓内钉进针。④医师要熟练操作,掌握手术适应证,在对外侧粉碎严重患者需要采用加长髓内钉,从而维持内固定系统稳定。

本次研究中,患者经PFNA治疗骨折转子间骨折治疗后,患者康复优良率为92.9%,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陆晴友,李增春,李国风,等.PFNA及PFNAII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1):54-56.

[2]董延杰,邓宁.PNF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47-148.

[3]徐春程,郭斌,桂枫,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4):471-472.

[4]祝先锋,刘玉春,胡祥浩,等.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905-906.

[5]顾豪杰,王剑锋,凌志丹,等.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2,17(1):7-9.

猜你喜欢
刀片髓内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基于APKT150412-MM型号废旧刀片的研究实验及二次利用
卧式青核桃脱皮机链板输送机构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圆盘剪高速剪切时的刀片温度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