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烧伤休克期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4-01-27 01:14张春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病员补液尿量

张春兰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吉林 榆树 130400

烧伤是人体受热力、电能、放射能和化学物质等作用引起的损伤,严重烧伤不仅破坏皮肤、肌肉、骨骼,并能引起全身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危及生命。由于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病人一般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护理工作在烧伤治疗,特别是在病员烧伤休克期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将我院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抢救成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34岁,女31岁。两患者是夫妻,因火灾导致周身烧伤面积达95%以上,伤后1小时来本院就诊。诊断为Ⅲ度烧伤,入院救治。

2 入院后处理程序

2.1 整理卫生 除去脏衣物,剃去创面四周毛发,铺上无菌床单及烧伤垫。

2.2 体检 包括测病员的生命体征,并协助医师检查烧伤病员有无合并伤或吸入性烧伤。

2.3 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痛药 可遵医嘱给杜冷丁、异丙嗪注射,有呼吸困难者禁用吗啡。

2.4 入院后立即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必要时可建立第二条静脉通道。按照先晶体后胶体,先盐后糖的输液原则补液。维持收缩压在1.97kPa以上,尿量保持在30ml/小时。

2.5 留置导尿管 注意残余尿的性质 (有无血红蛋白尿、血尿等)和量,常规给予送检,记录每小时尿量。

2.6 留置胃管 抽取胃内容物,防止呕吐及误吸。

2.7 吸氧 严重缺氧时,可吸入大于60%以上的氧浓度,但持续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一般情况下吸入40~50%的氧浓度可以满足病员血氧饱和度和伤员的生理需求。

2.8 抽血进行血生化、电解质、血型交叉、血培养等检查。

2.9 注意抗生素的应用 是预防烧伤感染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并给予病员注射足量的破伤风抗毒素。

3.0 待伤员休克期平稳后进行清创处理。

3 休克期的护理

大面积烧伤后,由于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免疫力下降,超高代谢等严重的全身反应。病员休克期多发生在烧伤后48小时内,主要是因为大量血浆渗出,丢失在创面和组织间隙,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烧伤休克期以伤后6~8小时出现最快,24小时达高峰。

3.1 补液 建立好静脉通道是重要环节。准确无误地执行输液计划,根据24小时的复苏总计划,以每8小时为一单位计算出每小时输液量和每分钟滴数。按补液公式:胶晶公式Ⅱ、Ⅲ度烧伤面积 (%) ×体重 (公斤) ×1.5ml+2000ml(基础水分)=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晶体:胶体为2:1或1:1。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为第一天晶、胶体总量的一半加基础水分2000ml。在具体实施补液计划时,应该监测临床一些指标对补液进行合理调整。在补液纠正休克过程中,各种液体必须交替给予,切勿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输入或口服大量水分,以免引起水中毒。

3.2 早期液体复苏监测指标。

3.2.1 精神状态 病人神志清晰,语言流利,安静合作,提示复苏得当,血容量恢复,组织灌注良好,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正常。若烧伤病员烦躁不安,精神恍惚,甚至神志不清,是脑供氧不足的表现,应以加强复苏补液入手,并注意有无头颅创伤。

3.2.2 心律和脉搏 大面积烧伤病员多有心动过速,成人维持在120次/分以下,小儿140次/分以下,音强而有力,律整。大于此限表示复苏补液不足,但也应注意补液过量而引起的心力衰竭。

3.2.3 血压 成人收缩压应维持在11.9kPa以上。休克早期因代偿因素往往血压正常,甚至略升高,但脉压差缩小,实际为血容量不足,当血压下降至11.97kPa进入失代偿期时,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相应调节补液计划,同时检测病员的中心脉压。

3.2.4 末梢循环 肢端要温暖,在保暖的情况下,若病人的血容量不足,则末梢循环差,皮肤和粘膜苍白,肢体远端阙冷,体温不升。

3.2.5 尿量 当肾功能正常时,尿量是反映血容量改变的最简单最可靠的指标。在导尿管通畅的情况下,成人尿量维持在30ml/小时,有血红蛋白尿者要维持在50ml/小时以上,小儿每公斤体重每小时1ml。

3.3 常见症状护理及措施

3.3.1 口渴 表示血容量不足,而且是较早出现的一个症状,多易缓解,并因喝水或补液而消除,故不能以口渴作为指导补液的唯一指标,否则补液易致过量,并限制随意喝水防止发生急性胃扩张和水中毒。

3.3.2 烦躁 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低血容量性休克,吸入性损伤引起的通气阻塞均可表现出脑灌注不良,缺血缺氧,伤员表现为躁动不安,不能合作,而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最常见的原因,治疗应从加强补液入手。

3.3.3 少尿或无尿 尿量直接反映有效循环血量,是鉴别复苏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发现少尿或无尿时,首先应检查尿管是否堵塞,位置是否妥当,有无滑脱等情况,必要时自导尿管灌注入20ml盐水,以排除上述可能出现的情况,如确系无尿,应立即加快补液。

3.3.4 怕冷 休克期伤员创面水分蒸发,热量丧失,大都有畏寒,必须做好保暖工作,室温应维持在32~34℃。

3.3.5 严密观察,正确记录观察应用镇静止痛药物的反映情况,观察加快输液和应用利尿剂后的尿量情况,输液和输血反应等。做好24小时出入量记录,分析。伤后每8小时进行一次小结,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4 讨论

烧伤对病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经历,加之创面疼痛、换药痛苦和面容破损等原因,致使患者烦躁易怒、焦虑、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此时病人的心理反应需要较长时间的调养和恢复。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病人,给予真诚的安慰和劝导,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乐观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通过精细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两例患者安全度过休克期,均康复出院。

猜你喜欢
病员补液尿量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手外科腹部皮瓣患者病员服的设计与应用
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综合护理对策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改良病员服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