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的文化涵量浅见

2014-01-28 13:44黄雷基百色学院青年教师广西百色533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

黄雷基 (百色学院青年教师 广西百色 533000)

流行音乐的文化涵量浅见

黄雷基 (百色学院青年教师 广西百色 533000)

“流行音乐”作为一个学科概念,对其内涵广度之量度可谓众说纷纭,而其涵义涉及的多方面文化特征却为我们试图界定出一个阶段性稳定的定义提供了一种途径,并就此展开讨论。

流行音乐;文化;阶段性

1.本文首先把流行音乐概念限制在外来词汇“popular music”出现后至今的时间范围内,使其有别于古典音乐,传统民间音乐。另外,作为滥觞之一的爵士乐,就包括纯音乐的形式,所以本人试图在文化特征的归纳中予以注意。

2.从审美定位及社会功能的角度看,“流行音乐”的一般性特征无法超出受众平民化(不与大众小众的定位相冲突),审美预期(音响逻辑)大众化,内容娱乐性强的范畴。(所谓一般性特征不与作为赞颂/反叛社会某种意识形态的严肃题材面目出现的作品相冲突。)由此将“流行音乐”与某种程度上采用其音响听觉习惯的严肃作品,及使用其素材进行延伸的严肃音乐类型基本相分离(强调“基本”)另外,绝大多数流行音乐作品其形式均体现出短小简练、程式化等特征,可以作为一个补充的衡量标准。

3.价值取向。从绝大多数流行音乐涉及的内容来看,多关注于爱情,生活,社会公平等,并与当下一定范围内社会群体的某种普遍心理及关注点相契合。其创作大多以发泄个人及群体的某种情感,表明态度为主,较少升华为牺牲奉献等内涵。

4.系统进行的商业性运作,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作品定位,偶像包装,宣传,销售传播等。至今世界上发展出高度规范及先进的经营体系,整个产业链模式的对参与一部作品从创作到面对受众过程中的每一个协作个体都有很强的约束力。这一点具体到某一环节上举证,则可以举作品创作者很大程度上被淡化的情况。同时,在此基础下产生的作品无疑其作为商品的属性较为明显。这与创作初期阶段没有规范化地定位市场和受众的严肃音乐及自发的民间音乐在理念上有很大区别。而作为中国特色的大量主旋律歌曲,应该可以作为特例,纳入流行音乐中,虽然这一类型体现出政策性保护,有非商业化因素,但从其定位、推广、包装,社会效应上说,与本文试图定义的流行音乐的属性极其吻合。

5.参与性:流行音乐并不把发展高度技巧作为创作的重要原则,仅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音响素材及严肃创作中产生的开拓性技巧进行一般性应用而非最大化处理。这与其受众定位相适应,也容易引起共鸣及引发参与活动。此其一。其二:作品创作目的明确,处理好版权之类权利问题后,允许大量改编复制品出现,同时,流行音乐会,卡拉OK等活动均充实了这种参与性表现。

6.流行音乐以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少年与拥有成熟购买力的中青年为主要消费对象。在当代音乐生活中,包括大、中、小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群成为流行音乐市场中最大的消费群体。

基于以上六点对“流行音乐”普适性特征的归纳, 可以对流行音乐有个概括性的认知,但仍未可下一定论。下面论述其困难:

1.主动边缘化的音乐,比如早期摇滚,晚期爵士,当代自娱自乐的部分网络歌曲,其创作的动机有比较纯粹的非商业性。至于其去边缘化后被纳入到商业运作中体现出越来越温顺的一面或者因为契合时代而获得始料未及的商业利益等情况,此种模式接近于19世纪作为中产阶级成熟消费品的古典浪漫音乐的渠道。不但有推广,而且有自发推广。

2.某部分编曲后投放市场的民歌如发烧碟,经典老歌回笼等,明显符合本人总结的1.2.3.5点,在商业运作上也只是缺失一些环节而已,本人认为应该在成品上划分为流行音乐。而经商业运作的原生态民歌专辑,经过包装过的民歌手,应一时之风的情况,应该仍按照其作品本身的自娱属性定义,但是成品同时具有的商业属性,仍使得这一讨论存疑。

3.世界音乐,new age音乐 如让·米歇尔等人,其创作上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新音响素材进行最大化处理,并且在精神内涵方面也有相当广度。但与其对应的成熟商品市场却是符合其商品性的本质表现。

4.管弦乐或混合形态的电影配乐。这一类型曾发展出高度的技巧和冲击巅峰的艺术高度。更令人迷惑的是很多作曲家在写完配乐之后又顺手将其压缩为严肃音乐体裁的组曲一类的作品。但它在商业运作上,从市场定位到创作中精确控制画面对应,到乐团演奏,到乐手包装,产品铺售。均体现出明显的商业性质。其娱乐性,内容风格,价值取向都体现出极大的弹性。

5.音乐剧,话剧配乐。前者商业运作自不待言,后者很多时候均为通俗歌曲风格。但其两者依附的整体艺术其内在精神却可能达到一定高度,而且也有一定的参与性(如选曲卡拉ok)。两者在欧洲的受众体现出很大的平民性,又具备相当的娱乐性。信息时代中传播手段也是多样化并且迅速的,甚至出现一定的时尚性。在综合艺术时代,我们需要思考这些类型对归纳概念提出的挑战。

6.被称为“终极跨越”的作品,如莱库纳,皮亚佐拉的某些通俗舞曲,动机上不能说纯商业,但绝不能说自动边缘化,价值取向上也没有曲高和寡的嫌疑。这些作品和大量通过古典音乐素材改编而来的轻音乐渗透到社会中众多群体的生活中去,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成就了大量演奏者的成功人生。

论述至此,本人认为还需要给流行音乐补充两个细节上的说明:一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任何事物更新速度都非常快,而流行音乐正是体现生活的门户,在更新换代上,从来都是时代先锋,即使作品留得下来,那也是“反刍”而不会是连续性的。二是,(撇去我国某一时期政治导向关于通俗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论断)流行音乐在大众观念中相当于一种歌曲类型,这是一种狭义的概括,却有强有力的根据,这就是外来词“pop music”成词的源流:The term "pop song" is first recorded as being used in 1926in the sense of a piece of music "having popular appeal".Starting in the 1950s the term "pop music" has been used to describe a distinct genre, aimed at a youth market, often characterized as a softer alternative to rock and roll.In the aftermath of the British Invasion, from about 1967, it was increasingly used in opposition to the term rock music, to describe a form that was more commercial, ephemeral and accessible.Although pop music is often seen as oriented towards the singles charts, as a genre it is not the sum of all chart music, which have always contained songs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including classical, jazz, rock, and novelty songs, while pop music as a genre is usually seen as existing and developing separately(自维基百科)

若仅据此外文阐释,本人在涵量界定上的大部分困难均解除。可惜,对于同样翻译为“流行音乐”的这个外来词,在发源国有着两种不同的指代:“pop music ”是“popular music”的减缩形式,在群内语境中指具体的音乐类型,而“popular music”则是较宽泛的概念,并且一直处于发展状态:Popular music belongs to any of a number of musical genres, and stands in contrast to art music,[1][2]and traditional music which was disseminated orally.[2][3]Although popular music sometimes is known as "pop music", the term pop music usually refers to a specific musical genre.(自维基百科)

这样,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定义的众说纷纭的症结所在了。并且,上述外文定义中同时可以为我们解决另外一个疑惑:and traditional music which was disseminated orally.根据简单逻辑,我们是否能推断:经商业运作的原生态民歌专辑,经过包装过的民歌手,应一时之风的情况,也可以被纳入流行音乐的范畴呢。

接下来谈论本人对狭义概念上的“流行音乐”的一些浅见:

流行音乐的活力存在于几个重要方面:

1.最大的产品消费群体是青少年(尽管当代流行音乐的盈利模式已然变更,而少年也并不是最大的购买力,但对于整个产业而言,对这一基础市场的培育依然是重中之重),这决定其内容大部分必须有时尚性,并契合主流消费群体的欣赏水平、审美角度、所消费的主流思潮,很多创作者同时也是与主流消费者同一年龄层、相似知识结构的,对潮流有切身体会和敏感的把握。

2.规范商业化运作与良性竞争体制,流行音乐生产的动力不仅依靠于自激,而且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依此,流行音乐的发展更加容易受到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的稳态、整体物质生活水平、媒体科技的发达、政府政策导向及对其权利分配的影响,体现出极大的被动因素的同时更反映出流行音乐产品对时代潮流的敏锐触觉。体现出极为多元,百花纷呈而又被紧密制约的状态。

3.作为消费品,按照自由市场经济所体现出来的资本主义消费观念,承认个人自利及提倡物质享受。使生产者追求高效率及利益最大化,这一点对文化产业中的流行音乐产业同样有强大的制约与促进作用,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例如:在流行音乐生产中比较突出的特色之一,即歌曲旋律与歌词,后期制作相分离的创作形式,虽遭人诟病,却体现出高效的现代生产流水线作业方式及有别于严肃音乐创作的对主创作者的刻意淡化。然而,文化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其品质无法单纯依靠经济刺激来保证。大量流水性规格化而毫无新意的产品产生于此类商业的动机之下。同时,快速更新换代的文化商品必然导致消费滞后,也就是出现消费中的巨大浪费。这种几乎无法避免的困窘境地反过来也会对整个产业调整自身结构,优化资源产生一定良性的刺激。

4.流行文化产业的门槛较之自诩艺术文化的类型要低,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商业运作模式尊重效益,承认实力,高透明度。吸引大量参与者,极大丰富了产品输出类型及数量,这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不断有优秀作品涌现。

5.流行音乐创作的心态较之艺术音乐要平和宽容得多,因为拥有最大话语权的不是圈内人,是经济效益,在资讯传播迅捷的时代,行业潜规则及阶级观念对于参与者的约束力毕竟减弱。这样,流行音乐产品就体现出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依赖于科技带来的音响革新却不追求高度技巧,很少升华到理论层面并正视流行音乐的生命力和时代局限。明知会速朽,倒有可能会不朽。因为某首作品很可能成为时代的坐标之一。

[1]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音乐艺术》,2003年第3期.

[2]茅于轼著.《生活中的经济学》.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音乐
唱片、广播——西物东渐与中国都市流行音乐的诞生
黑龙江流行音乐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奇妙的“自然音乐”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音乐从哪里来?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音乐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