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酊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1-30 19:35刘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外涂传染性皮损

刘琨

·药物与临床·

炎琥宁酊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琨

目的探讨自制炎琥宁酊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别收集本院自2009年10月~2013年3月40例采用炎琥宁酊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患儿及40例物理剔除联合聚肌胞注射液外涂治疗患儿进行研究比较,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 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酊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儿痛苦, 同时安全性高, 可推广使用。

炎琥宁酊;儿童;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自身接种性病毒性皮肤病, 多发于儿童及青年, 传统治疗多采用物理剔除法(钳夹或刮除), 虽然效果良好, 然而患儿多难以忍受剧烈疼痛,同时治疗后有部分患儿可出现感染等现象[1], 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对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的80例传染性软疣患儿进行研究比较,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9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采用炎琥宁酊治疗患儿作为观察组,男19例, 女21例, 年龄6个月~15岁, 平均年龄(10.25±1.24)岁, 病程2周~1年;同期采用40例物理剔除联合聚肌胞注射液外涂治疗患儿作为参考组, 男20例, 女20例, 年龄7个月~16岁, 平均年龄(10.65±2.11)岁, 病程2周~1年, 两组均无内服、外涂病毒药物患儿, 排除对咪喹莫特及碘酊过敏、全身免疫功能缺陷病患儿,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 2纳入标准 参考《皮肤科诊疗常规》的诊断标准:皮损部为粟粒至绿豆大, 半球形丘疹, 颜色与正常肤色相同或乳白色, 表面呈蜡样光泽, 孤立散在,中心为脐窝状, 刺破后可挤出白色于酪样小体。

1. 3方法 观察组:采用炎琥宁酊(主要成分注射用炎琥宁, 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棉签蘸后在疣体涂抹, 反复进行1~2 min, 短暂刺激感停止, 早晚各进行1次, 连续治疗1~2周;患者同时口服转移因子胶囊(生产公司: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3岁每天3 mg, 1次/d, 3~6岁3 mg/次, 早晚各服用一次, 6~12岁9 mg/d, 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12~16岁12 mg,分两次服用, 16岁以上者3, 3次/d, 6 mg/次。参考组:对皮损处进行消毒后, 血管钳从皮损基底钳夹将软疣小体挤压出, 并涂抹2%碘酊后压迫止血, 同时局部外涂聚肌胞注射液, 2次/d, 对于出现的新皮损, 尽早到医院夹除。两组患者均治疗10周, 治疗2周进行1次复诊, 对皮损变化进行观察, 同时记录患儿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进行针对性处理。

1. 4疗效判定 根据软疣变化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痊愈:治疗后软疣全部脱落;显效:治疗后软疣至少脱落70%;有效:经治疗后软疣脱落30%~70%;无效:治疗后软疣脱落在30%以下。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总和[2]。

1. 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 治疗总有效率相较参考组患儿76.1%有显著差异,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2. 2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2例患儿出现轻度皮肤瘙痒、2例瘙痒, 给予相应处理后, 症状减轻, 继续用药症状无加重直至消退,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 参考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及恐惧症状, 出现5例创面感染, 6例患儿出现轻度色素沉着, 无瘢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染性软疣主要是由本病的病毒系痘病毒科的一种DNA病毒引起的, 为人体最大病原性病毒, 电镜显示, 病毒形成与胞质关系密切, 胞质基质浓缩, 有嗜酸性颗粒形成并聚集, 从而形成颗粒组合型病毒、细颗粒型病毒及哑铃状DNA内核、砌样外壳, 整个胞质基质转变为病毒包涵体, 即软疣小体[3]。传染性软疣具有1周到半年潜伏期, 儿童型与成人型临床表现不同, 同时传播途径亦不相同, 可通过传染媒介及皮肤直接接触等引起, 多发于躯干、面部及四肢, 受感染局部表皮细胞出现单发或多发直径2~8 mm的丘疹, 多表现为中心脐凹状半球形及圆形, 内含干酪样栓塞物, 初期质地坚硬, 当软疣成熟变软时, 内可挤出酪样物。

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较强, 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多采用刮除法及钳夹将疣体去除, 然而治疗时伴随强烈疼痛, 故而儿童治疗时, 配合难度较大。炎琥宁酊作为穿心莲提取物, 与穿琥宁为同一物质, 在治疗时, 能够刺激免疫细胞产生免疫细胞因子, 局部角质形成细胞, 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有效抑制感染及病毒复制,从而彻底清除病毒[4]。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 由此可知, 在传染性软疣的治疗中采用炎琥宁酊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虽然长于参考组患儿, 然而在治疗期间患儿仅出现4例轻微不良反应,相较参考组患儿出现的11例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耐受性更好, 同时易为患儿接受。总而言之, 在儿童传染性软疣的治疗中采用炎琥宁酊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减少治疗时生理疼痛, 安全性更高, 可推广使用。

[1] 顾永, 邵敏华, 张国龙, 等.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疗效观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 28(11):821-822.

[2] 许洁, 林小敏, 徐贤挺, 等.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疗效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12(1): 84-85.

[3] 秦亮, 王晓刚, 鹿艳群, 等.燥湿化痰法治疗传染性软疣100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 2012,34(1):37-38.

[4] 周荣香, 郝玉霜, 张立新.改良挤疣法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146例.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23(9):1581-1582.

R725.6

A

1674-9316(2014)01-003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1.020

125001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猜你喜欢
外涂传染性皮损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板蓝根注射液新功用
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新功效
内服外涂联合治疗单纯疱疹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