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4-01-30 19:35赵荣一刘雯王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造影术造影剂脑血管

赵荣一 刘雯 王珊

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赵荣一 刘雯 王珊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50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术后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经以上术后护理措施均完全康复, 患者满意率达100%。结论对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患者的细致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全称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发展起来的创伤性血管检查方法[1]。脑血管造影术一般经股动脉插管,在透视条件下将导管运送进两侧颈总动脉、椎动脉以及颈内和颈外动脉内, 分别注射造影剂, 能够清楚地显示颅内外血管畸形、血肿、动脉硬化的情况以及动脉瘤的部位和形态等信息, 可为颅脑手术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2]。但由于脑血管造影术为一种有创检查,术后如若护理不当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郑州市中医院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对50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 术后护理完整细致, 患者满意率较高, 现将护理体会详细叙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0例, 男27例, 女23例,年龄37~78岁, 平均52.3岁。所有患者术前行肝功、肾功、X线检查、心电图、碘过敏实验、电解质及凝血实验等, 均未发现异常。均采用2% 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采取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脑血管照影术, 造影剂采用碘海醇, 分别于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及静脉期拍片, 从而确定病变位置及病变性质。所有患者均圆满完成脑血管造影术, 检查结果表明, 12例为脑出血, 15例为脑梗死;17例为脑血管畸形;4例为脑动脉瘤;2例为颈内动脉病变。

1. 2术后护理

1. 2. 1基础护理 ①术后对患者心电监护24 h, 密切关注心率、血压等变化, 每1 h观察生命体征变化1次并做记录, 如出现头晕头痛、体温升高、脉压增大、意识障碍等情况, 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②患者术后需平卧24 h, 其间首先给予穿刺部位1 kg沙袋加压包扎6 h, 患肢伸直制动时长为12 h, 12 h后患者可在床上左右移动防止褥疮的发生, 并可按摩患肢防止血肿的形成[3]。一旦发现大的血肿及血栓形成立即报告医生处理。③术后遵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3 d, 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同时加强营养, 增强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保持病房整洁安静, 病床干燥平整, 穿刺部位敷料消毒、干燥, 同时做好患者皮肤、衣物等清洁工作, 并注意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流通以防交叉感染。④脑血管造影术后, 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由于患者术后需平躺、患肢制动至少1 d, 容易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因此应指导并鼓励患者卧床排尿,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和气味, 如若发现肾功能损害应及早处理[4]。⑤由于患者卧床后胃肠蠕动能力减弱, 极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应在术后5 h给予低盐低脂的流质饮食, 必要时给予止吐、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

1. 2. 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①术后拔除鞘管时牵拉血管可使患者血管腔内压力下降, 导致患者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可在伤口周围皮下注射10~50 mg利多卡因, 以减轻患者因疼痛及精神压力导致的血压变化。一旦发现患者血压及心率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并按医嘱给予吸氧, 静脉注射阿托品等治疗。②造影剂或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过长或患者精神压力过大可刺激脑血管, 诱发脑血管痉挛。其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肌力下降、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 多于术后1 d内发生。为避免因脑缺血及缺氧引起的神经功能性损伤, 应及早发现并给予20%甘露醇静脉输注或尼莫地平微量泵注入处理, 同时安抚患者情绪, 分散患者注意力。患者卧床休息时应将头部抬高, 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减轻头痛[5]。③术中应用肝素过多、术后压迫时间不够、患肢活动过多等因素极易导致穿刺血肿的形成, 对此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状态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 大的血肿易导致静脉回流受阻, 应先行局部热敷处理, 如若无效6 h后行血肿清除术。④患肢制动、绷带包扎过紧、血流缓慢等均可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股动脉血栓的形成, 临床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下降、肢端皮肤苍白等。因此术后包扎应控制力度, 做到既能有效止血又能避免形成血栓,同时叮嘱患者经常轻微活动非穿刺侧肢体。平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状态等, 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按摩、放松绷带等处理。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脑血管造影术后, 4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及呕吐, 经对症止吐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术后出现头痛情况, 给予20%甘露醇静脉输注处理后症状得到缓解;3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 50%硫酸镁湿热敷处理后4~6 d血肿消失;2例患者出现血栓, 给予放松绷带和局部按摩处理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经以上全方位的细致护理均完全康复, 患者满意率达100%。

3 小结

脑血管造影术是诊断脑血管疾病最为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但由于其是一种有创检查, 因此术后对患者全方位的细致护理成为预防并发症的重中之重。本组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经心电监护、加压包扎、患肢制动、感染预防、饮食护理、排尿护理、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后均完全康复, 患者满意率达100%。因此, 对脑血管造影术术后患者的细致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1] 韩新巍. 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8.

[2] 凌峰, 廖中荣.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8.

[3] 邹艳, 刘军翔. 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9,18(5):405-407.

[4] 李军. 造影剂肾病防治的进展.中国卫生产业, 2007, 18(23):112-113.

[5] 唐勇生. 心脏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观察.中国护理杂志, 2008,6(26): 233-236.

R473.6

B

1674-9316(2014)01-0051-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1.033

450007 郑州市中医院脑病一科

猜你喜欢
造影术造影剂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胰管塑料支架和/ 或鼻胆管引流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应用研究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