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治国的基本理念和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研究

2014-02-02 20:30万德筠
中国军转民 2014年11期
关键词:治国总书记理念

■ 万德筠

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治国的基本理念和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研究

■ 万德筠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带领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系列执政治国理念。本文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治国理念中较为突出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注民生、全面改革”几个闪光点,从如何打造清廉政党、促进民生发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抓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深化改革两大抓手,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的基本方法。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针对中国发展现状打出了系列组合拳,针对腐败重拳出击,关注民生不遗余力,深化改革殚精竭虑,得到了广大中国人的热烈拥戴。

纵观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治国理念,覆盖了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研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要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文化强国建设等等。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始终,破除藩篱的勇气贯穿始终,体现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立志带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决心。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治国理念,尤其是作为一名国企职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论述,越是学习,越是发现,当前我们面临的许多改革发展难题都有了科学的回答。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治国的基本理念和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为当前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国企的发展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钥匙。

一、大刀阔斧反腐败,稳中有进求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治国理念,就是一方面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方面关注民生、为民谋利,落脚点是立志要打造清廉政党、促进民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治国理念,有两个突出的亮点,一是坚持从严治党,一是坚持为民谋利,表现出他宽严相济的执政风格。

对党的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一个“严”字。他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之初,就第一次直白地指出了党内存在的问题,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共产党凝心聚力、直击积弊、扶正祛邪的重拳打出来,开创党建新局面,呈现党风新气象。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从严管党治党的思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也是确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要坚持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共产党的重要经验。九十多年来,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事业胜利提供坚强后盾。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从严管党也是党不断净化自身的过程。世界上的很多老牌执政党在放弃了党的自身建设后,走上了覆灭的道路,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这是非常深刻的历史教训。

我们的党是否也到了该提神醒脑、自我净化的关键时刻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潮多元、利益多样……党员干部信仰的纯洁性和坚定性受到的考验空前复杂严峻。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要把“信念坚定”放在第一位。他还特别强调,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不仅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而且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较多存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很大。纪检监察机关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严肃处理,2013年共查处违规问题2.4万起,处理3万多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600多人。中央纪委分4次对3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2013年,中央纪委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中管干部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检查的有31人,其中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8人。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5.1万人。全国法院系统审结一审贪污贿赂案件2.3万件。2014年,党中央又集中查处了以周永康为首的腐败势力,不论官职多高,只要贪污腐败坚决查处,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显示出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决心。

与从严治党相对应的,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面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时,表现出了以“宽和”为特色的执政风格。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他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强调要不遗余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强调共产党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其执政治国理念和具体改革措施上,也始终关注人民群众需求,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力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宽严相济,针对不同的群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治国理念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为民务实清廉”。这一思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他提出了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为“三严三实”思想,这一思想集中强调的是干部作风建设,但最终的关注点仍是群众的需要,人民的诉求,民生的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可持续增长。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治国理念的始终,其根本落脚点,是要让广大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着眼于党内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后,得出结论,一方面要坚持从严治党,坚持作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党成为更富战斗力的坚强领导核心,而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广大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生活的根本途径。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号召。他多次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新的进军号。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中国三十五年来的改革开放成就,不能抹杀,我们在面临社会不良思潮冲击的时候,更要坚定政治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否定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论调,有一种否定党的领导的论调。在这种论调影响下,有的人不免开始对政府、体制、国家、民族甚至是文化和基因产生自我怀疑。这些论调,也在潜移默化地诱骗着一些国人,怀疑自己的文化,背弃自己的信仰。而最可怕的是,我们的一些党员,甚至一些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已经开始产生动摇,他们开始怀疑我们的党,怀疑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怀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正是看到了这种论调的危害性,看到了当前国人甚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的动摇,理想信念上的缺失,人生观、世界观层面产生的彷徨摇摆。习近平总书记才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深入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尤其就如何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等重大问题做出了全面深刻透彻的回答,显示出了对国情、党情、民情的准确把握,即具有宽广的政治视野、深厚的历史意识、巨大的理论勇气,也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

中华民族是善于自省的民族,我们在35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趟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不屈、坚强、自省,是我们这个民族绵延千年而不亡的原因,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为坚韧和优秀的因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因子,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都有着深刻的阐述。他的文字里有感情,有态度,亦有风雷。我深深地感到,总书记能够正视我们的民族,正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正视当前中国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但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改革者“遇千难而不悔”的政治勇气,有一个主政者“在其位必谋其政”的责任担当,有一个开拓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胸怀气度。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治国理念的始终

正是基于对过去三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未来中国发展的深度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才牢牢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这把金钥匙,并将其贯穿于执政治国理念的始终。

他提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他指出,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他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各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

仔细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论述,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系统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重点任务。作为一名国企员工,结合当前国企发展问题,更加认识到,只有全面理解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重点任务,掌握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基本规律和发展变化,有效推进改革。国有大型企业都存在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解决,存在一些固有的壁垒需要打破。某些改革,因为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改变了大家固有的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藩篱,也会遭到了一些不理解和阻力。

这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科学地推进改革的问题。此时此刻,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如何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做出了高屋建瓴的论述。他强调,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首先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他提出,改革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最核心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上,始终要坚定改革信心,要通过凝聚共识,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合力。

其次要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改革必须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兼顾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面对重大改革更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争取早日取得实效。对看得不准的改革,可以先进行试点,摸着石头过河,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开创新路,取得经验后再推开。

过去一年多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沿着这一思路,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拓展到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在经济改革领域,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政治改革领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针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等。2013年,中国在困难比预料多的情况下,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结果,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

三、实干加巧干,科学加创新,带领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治国理念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励精图治、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取得新成就、树立新风气、开创新局面。

回顾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的举措,在各个领域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取得的成果,我们发现,在面对中国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时,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富有改革勇气,他们敢于触碰强大利益团体的壁垒,善于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既坚持实干加巧干,又坚持科学加创新。党中央领导的这场改革也得到了人民的认可。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治国理念,要牢记两点,一是要有改革自觉、改革勇气,二是要有改革智慧和创新思维。

改革自觉和改革勇气,解决的是人们思想意识上的问题。像西飞这样的大型企业,陕西还有很多,但是正因为企业大、职工多、任务繁重,许多人在面对改革困难的时候,犹豫不决,缺乏动力。我们必须要明白,不改革,就是在慢性自杀,就是在默许“温水煮青蛙”,最终企业会慢慢失去发展动力。方法总会有,只要你有改革的勇气,有改革的智慧,有血性和战斗的欲望。

改革智慧和创新思维,解决的是方法论的问题。改革成功的关键,是要有创新思维,有新开拓、新谋划、新举措。很多人都能意识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管理方法的落后,成本高效率不够高等等。但却缺乏改革的智慧,缺乏创新性的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中,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始终强调狠抓落实,多次提出改革要务必做到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关键是要实干,要善于把握规律,激发实践热情。

针对国企改革,一分部署是顶层设计,必须全盘考虑,保持和中央步调一致,对难点热点问题、新问题新情况都要提前谋划、全盘谋划,这样才能保证九分落实不偏离方向。九分落实,是要抓住重点,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落实,是要打破常规、动真碰硬,要敢于动奶酪,敢于碰问题。落实能否到位,决定着我们的改革蓝图能否实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历史和人民既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检验我们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在他的执政思想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自己和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他也将这份责任贯穿于执政治国理念的始终。的确,中国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作为。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戮力同心,投身改革,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2]《王岐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2014年1月13日

[3]《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2年12月31日

[4]《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2年12月31日

[5]《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年11月9日

[6]《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杂志,2014年第1期

[7]《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至11日

[8]《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12日

[9]《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22日

[10]《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2013年11月12日

(作者单位:中航工业西飞企业文化部)

猜你喜欢
治国总书记理念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