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的调查研究※

2014-02-02 02:44邓小敏唐爱华周卫惠陈文辉唐丽丽郭超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湿质阳虚阴虚

邓小敏 唐爱华 周卫惠 陈文辉 唐丽丽 郭超峰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办公室,南宁 530023)

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的调查研究※

邓小敏 唐爱华 周卫惠 陈文辉 唐丽丽 郭超峰*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办公室,南宁 530023)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选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计算体重指数;并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 ①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瘀血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6.5%、20.5%、18.0%、11.0%、10.5%、4.5%、4%、2.5%、2.5%;前3种主要体质类型分别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②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不一样,在男性患者中以阴虚质为主,共占27例,其次是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其中痰湿体质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在女性患者中以阴虚质及气虚质为主,各占26例,其次为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明显多于男性患者。③2型糖尿病患者气虚质、阳虚质的人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多。④阴虚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组的体重指数与痰湿质组相比较,显著低于痰湿质组 (P<0.01);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组的体重指数与平和质组相比较,低于平和质组 (P<0.05)。结论 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的体质类型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并且与年龄相关。③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存在相关性。

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体重指数;消渴

糖尿病属代谢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有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90%以上[1]。中医体质学指出体质与疾病的发病、发展、转归、治疗有一定的关系[2]。因此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的特点可以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选取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在入选的200例病例中,男99例,女101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为 (52.78±6.62)岁。

1.2 调查方法 调查表:以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的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为指导,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调查者亲自询问和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及中医体质量表中各个问题的答案,并计算各体质的原始分和转化分,判定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计算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 (Kg)/身高×2(m2)。

调查内容:2型糖尿病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中医体质类型、体重指数 (BMI)。

1.3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推荐的诊断标准[4],详见表1。

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②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水平≥7.0mmol/L (126mg/dl);③OGTT试验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糖尿病症状包括高血糖所致的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以及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任意时间指一天之内的任意时间,不论上一次进餐的时间,也不论进餐时食物的摄入量。空腹是指8到10小时内没有任何热量的摄入。OGTT是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年龄≥18岁。

1.5 排除标准 ①年龄小于18岁者;②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以及还没有明确是何种类型糖尿病的患者;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④心、肺、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⑤患有精神疾病者;⑥伴有严重感染者。

1.6 剔除标准 ①问卷调查表填写不完整者;②不能配合调查者。

1.7 中医体质类型的判定标准 见表1。应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5-6]进行调查。该量表是由平和质以及8种偏颇体质 (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瘀血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构成的60个条目的自我评价量表。量表中各个问题是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中选择适合的答案,每个问题按5级评分,各个亚量表是先计算原始分数,原始分数=各个条目分值相加;然后再计算转化分,转化分数= (实际得分-该亚量表可能的最低得分)/该亚量表可能的最高得分与最低得分之差×100。

表1 中医体质类型的判定

1.8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瘀血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6.5%、20.5%、18.0%、11.0%、10.5%、4.5%、4%、2.5%、2.5%。因后4种体质类型与前5种体质类型在数量上相处甚远,故取前5种体质类型为主要体质类型,分别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n,%)

2.2 不同性别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如表3所示:在男性患者中以阴虚质为主,共占27例,其次是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其中痰湿体质者共25例,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在女性患者中以阴虚质及气虚质为主,各占26例,其次为阳虚质、痰湿质、平和质,其中气虚质、阳虚质明显多于男性患者。

表3 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n(%)]

2.3 5 种主要中医体质与年龄的关系 由表4可看出,2型糖尿病患者气虚质、阳虚质的人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表4 2型糖尿病患者5种主要中医体质与年龄的关系(n,%)

2.4 5 种主要中医体质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阴虚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组的体重指数与痰湿质组相比较,显著低于痰湿质组 (P<0.01);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组的体重指数与平和质组相比较,低于平和质组 (P<0.05)。见表5。

表5 2型糖尿病患者5种主要中医体质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n,±s)

表5 2型糖尿病患者5种主要中医体质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n,±s)

注:△,与痰湿质相比,P<0.01。*,与平和质相比,P<0.05。

体质类型 n 体重指数阴虚质 53 20.18±2.23△*气虚质 41 21.63±1.54△*痰湿质 36 27.95±2.55阳虚质 22 21.85±1.73△*平和质 21 23.08±2.27△

①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的体质类型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

②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并且与年龄相关。

③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存在相关性。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体质类型是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其中阴虚质所占百分比为26.5%,气虚质占百分比为20.5%,痰湿质占百分比为18.0%,三者共计65%。这与国内某些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类似[7]。糖尿病患者体质类型主要为阴虚质、气虚质及痰湿质,这与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有关。

3.1 糖尿病与阴虚质的相关性 糖尿病属中医 “消渴”范畴,余甘霖曾在 《中医内科学》一书中就指出消渴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8]。关于消渴阴虚燥热的病机,历代文献亦有阐述,如 《素问·奇病论篇》中指出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16]。刘完素在 《三消论》中明确提出 “五脏六腑四肢皆禀气于脾胃,行其津液,以濡润养之;然消渴之病,本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盛故也”;并指出治疗当以 “补肾水阴寒之虚,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中津液之衰”为主[9]。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也指出 “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10]。上述文献资料指出了,阴虚燥热之人易罹患消渴之病。阴虚与燥热互为因果,阴越虚则燥热越甚,燥热越甚则阴越虚,如肺燥阴虚,津液输布失司,则胃失润养、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可灼伤肺津、耗伤肾阴;肾阴不足,致阴虚火旺,虚火可上肺胃,终致肺燥、胃热、肾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故临床治疗消渴时,医者应注意患者阴虚体质的调理,以期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2 糖尿病与气虚质的相关性 有研究指出气虚是消渴的另一重要病因病机,肺主气司呼吸,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可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与排泄,肺气虚则布散津液的功能失常,致津液不能上承于口舌,出现口干多饮,并致津液不能外达肌肤,肌肤失于濡养,出现皮肤瘙痒;脾胃气虚,运化水谷失司,饮食停于胃中,日久化热,胃热炽盛,消谷善饥,出现多食;肾气虚,固摄无权,膀胱失约,出现尿量增多[11-13]。这为在本研究中出现气虚质亦占多数的情况做了一个解释。另在本研究中还得出气虚质的体重指数偏低,考虑为脾气虚弱,致运化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之源匮乏,肌肉失于充养所致。正如《素问·五藏生成》有 “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之说[14]。脾气健旺则肌肉壮盛;脾气虚弱,运化失职,肌肉失于充养,日渐瘦削。

3.3 糖尿病与痰湿质的相关性 王琦指出痰湿体质是一种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形成原因多为水液内停而致痰湿凝聚[15]。关于痰湿体质与糖尿病的关系,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论述。王震等认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是形成痰湿质的常见原因,痰湿停聚,日久化热,耗伤津液,影响肺、胃、肾等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进一步则发展为糖尿病;痰湿体质是糖尿病的易感体质,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6]。另有研究证实痰湿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低于非痰湿质者,胰岛素抵抗明显[17,18]。本研究中痰湿体质者所占人数众多,仅次于阴虚质和气虚质。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体质者明显多于女性,考虑为男性较女性嗜食醇酒厚味所致,嗜食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水谷则无以化,日久酿湿成痰。研究中结果还显示在前5种主要体质中,痰湿质组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4种体质。《格致余论》指出 “肥白人多痰湿”[19]。《医门法律》有 “肥人湿多”[20]。肥胖与痰湿往往互为因果,痰湿体质之人多痰多湿,痰湿困脾,运化失职,致水液膏脂的代谢紊乱,水液、痰湿、膏脂积聚而发为肥胖;而 《景岳全书》指出 “肥人多有气虚”[21]。脾气虚则运化功能减弱,水谷不化,日久酿湿成痰。诚如 《石室秘录》所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22]。

本研究可见糖尿病的发生与中医体质存在相关性。体质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机的从化以及疾病的传变[18]。正因如此,在临床对糖尿病进行辨证施治时,还应区别患者的体质特征,根据体质特征重视善后调理,以期在糖尿病的治疗上达到更好的疗效。

[1]李立明.流行病学进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4-88.

[2]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35.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127.

[5]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6]朱燕波,王琦,折笠秀树.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7):651-654.

[7]韩萍,白雪琴,娄彦梅,等.中医偏颇体质与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1,30(9):656-657.

[8]余甘霖.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67.

[9]宋乃光.刘完素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274-291.

[10]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1-272.

[11]周叔平.试论糖尿病气虚为本[J].中医药学刊,1999,31(2):5-6.

[12]赵宗刚,李传森,葛延全,等.糖尿病以气虚为本病因浅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9):1770-1771.

[13]李凯,李秘,江泳.浅析气虚为糖尿病的基础病机[J].四川中医,2011,29(8):28-30.

[14]穆俊霞,王平.素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4-78.

[15]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16]王震,崔刚,孙理军.谈痰湿体质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思路[J].现代中医药,2010,30(4):57-58.

[17]袁效涵,杨辰华,张关亭.痰湿证与Ⅱ型糖尿病相关指标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2):68.

[18]范梦男.痰湿体质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5):69-70.

[19]朱震亨.格致余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0.

[20]喻嘉言.医门法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5.

[21]张景岳.景岳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1.

[22]陈士铎.石室秘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33.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0.091

1672-2779(2014)-10-0148-03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课题[No:GZKZ1110]* 通讯作者

(本文责编:杨 杰 本文校对:王振刚

2014-01-16)

猜你喜欢
湿质阳虚阴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瘦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痰湿质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研究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