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的三十多年

2014-02-04 07:07王之泰
中国流通经济 2014年12期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企业

王之泰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101149)

中国“物流”的三十多年

王之泰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101149)

现代物流概念、理论、方法进入我国已经三十多年了,目前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回顾我国物流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78-1984年前后的学习引进期、1984年前后到20世纪末的探索期、21世纪初开始至今十余年的发展期。在学习引进期,一方面是学习探讨物流相关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是考察和推介发达国家物流学科及管理经验,这对物流概念的宣传和普及起到了重大作用并一直延续至今,但物流领域现存的许多问题也可追溯到学习引进期,如物流中计划经济的体制病以及物流概念乃至管理机构及制度上存在的混淆。在探索期,我国曾在一些经济领域推行国外引进的物流经验并尝试在体制、运行、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当然其中也遭受了相当大的挫折和失败,特别是深受旧的经济体制之害,对此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在发展期,受物流供给需求急剧增加与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现代物流被赋予重要地位,国民经济相关部门开始规划和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些重要文件。物流已经被我国经济体制所接纳,现代物流发展体制继续完善,促成了我国物流业大好的发展局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物流教育迅速推开,物流媒体和信息大量增加,物流企业遍布全国。为保持并促进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第一个是关于“量”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量的物流企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是需要我们特别重视的问题。第二个是关于“面”的问题。三十多年来,我国物流发展重宏观轻微观,较多偏重社会流通领域的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而轻视生产领域的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而从理论上讲,生产企业从物流管理中挖掘成本与利润的潜力,会自然诞生对社会物流的需求,这是市场经济体系下推动社会物流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必须注意到我国物流发展轨迹方面存在的不同之处。总之,三十多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得非常快,但积累的问题也相当多,今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我们努力为之。

中国;物流;发展;三十年

物流,尽管作为一种状态的存在亘古有之,但科学的物流概念的形成在世界上也就是半个多世纪,在我国仅有三十多年的时间。

美国著名学者德鲁克提出物流这个概念已经五十多年了。当时,对于物流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的状况,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就是属于“经济领域的黑色大陆”。现代物流观念、理论、方法进入到我国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三十而立”,物流概念引进之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已经得到了社会和经济界的广泛接受。当前,面对创新和长远发展的要求,作者特别观察和思考了我国三十多年来物流的发展并将之奉献给读者。

一、三十多年,三个时期

总结我国三十多年来的物流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学习引进期、探索期和发展期。

学习引进期大体是1978年到1984年前后。1978年,以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物资总局等部委为主体对日本物流进行了考察。随后,我国邀请发达国家著名的物流学者前来访问,其主要作用是将“物流”的概念介绍并引进到了我国,“物流”的概念和经济形态就这样正式进入了我国。1980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成立,它将现代物流作为研究对象之一,中国开始有了一些与物流相关的学术组织。探讨物流概念的由来以及相关物流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建立是这个时期的标志。1984年,有三件事情体现了学习引进的高潮:一是由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一位副主任担任会长的中国物流研究会成立,成立大会收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的祝词,这是我国第一次以物流学科名称作为全国性学术组织的名称;二是《中国物流》杂志问世,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物流命名的杂志;三是当时的北京铁道学院(现为北方交通大学)确定了物流管理工程硕士培养的方向,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第一个以物流命名的专业学科。

探索期大体是从1984年前后到20世纪末,期间曾经出现了几次研究和探索物流这门学科的高潮。这个时期的一开始,实际上是由政府机关出面成立的中国物流研究会这样的官办机构来主导物流相关工作的,在继续对物流加以学习和引进的同时开始探索物流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适合我国当时经济发展阶段的研究和应用,构筑物流长期发展的基础。从理论的探索到体制的探索再到运行的探索,是全方位的。相关媒体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关注现代物流这种经济形态,并有所动作。比如,《中国物流》杂志、《物流科技》杂志、《物流技术》杂志、《现代物流报》就是在这个时期问世的,一本具有影响的工具书《物流手册》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版发行。此外,1991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连续播放关于现代物流及配送的科学节目。这个时期,物流也进入到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领域,1987年北京物资学院设立了高等学校本科物流专业,1993年物流管理专业正式列入了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

在这个时期,各方面的探索全面展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实践方面的探索。在国内广泛推行“配送”方式来运行物流并体现物流“服务”的定位,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很快接受了物流这种经济形态。

发展期的时间段大体从21世纪初开始,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当然我们现在仍然处在发展期之中。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出台就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标志,这表明对这种发展要用标准的形式予以规范成熟。这个时期的开端一般认为是2001年国务院六部委联合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之后,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1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都是指导和规划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性文件。《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以及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则明确以规划的形式安排今后的发展,把发展引向纵深,尤其是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目标,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蓝图。

在这个时间段,国民经济中的许多部门都开始了系统物流的运行,一些重要部门也对今后的发展作出了规划,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邮政物流发展总体规划》《煤炭物流发展规划》,此外将物流运行纳入规范轨道的一大批国家标准也开始制定实施。

巨型到微型物流企业的大量建立和国家全面规划和规范物流发展以及专门针对物流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是这个时期的标志。笔者的看法是,如果对发展期也需要划分阶段的话,现在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毕竟诸多发展事项刚刚开始,与深入、全面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而且,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际运作,这个领域都尚有很多薄弱之处甚至空白,也存在很多尚未取得真知、深知的事情。

二、从“事后诸葛”的角度来看待学习引进期

学习引进期的主要工作是物流概念的确立,一方面是学习探讨物流相关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是考察发达国家物流相关经验。考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学科方面的考察和管理方面的考察,并且向国内进行推介。这些活动对物流概念的宣传与科学普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物流领域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也可以追溯到学习引进期。

物流的学习和引进,一开始就带有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在当时各部门“对口”学习和考察的大潮中,作为当时中国计划经济领域核心部门之一的物资部门,主管生产资料分配与流通,实在不可能在市场经济国家找到“对口”的考察对象。但是,由于日本对物流有一个经济领域的称谓,使用的是“物流”两个日语汉字,这至少在文字上与“物资流通”相近,于是日语汉字“物流”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就是导致最初确定考察对象时没有选择现代物流的发源地——美国而选择了日本的重要原因。就这样,我国物资流通部门便与日本“物流”方面的组织建立起了联系及交往关系。

如果我们首先考察的是美国而不是日本,由于当时美国使用的称谓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之后使用更多的称谓是“Logistics”,我们就很有可能不会将之翻译成“物流”两个字。实际上,当时包括现在将之翻译成“后勤”两个字的也不在少数。因此,难怪有学者会认为,转译自日本的“物流”这个词语是一个误会。

今天,“物流”这个词语已经在国内广泛应用,也被经济界广泛接受。在这里,笔者并不打算探讨词语的翻译问题,而是恰恰认为日本人的翻译更为妥贴和恰当,我们当时直接使用“物流”这两个日语汉字也是妥贴和恰当的,因此作者并不建议选用其他词语来对“Physical Distribution”或者“Logistics”等词进行翻译。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门——物资部门引进“物流”概念之时及之后,也给物流带来了中国计划经济的体制病,即力图将“物流”纳入到中国物资部门的“物资流通”体制之中。也使相当一些人,也许包括管理层,自始至终都没有弄清楚“物流”的科学内涵,而是不时会将“物流”与流通还有中国及原来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独有的“物资流通”相混淆。本来,如果仅仅只是概念上的混淆,那么通过学习和概念的辩证是不难解决的,但这种混淆如果深入到了管理机构及许多制度(如行业体制、统计制度等)之中,那当然应当被视为最初引进期遗留下来的一个问题。这个遗留问题一直持续到今天,乃至在中国找不到一个以物流为己任,专门研究并推动物流发展的国务院所属的部门或组织。

三、对探索期的思考与观察

在探索期开始的一个阶段,我国曾有若干部门在一些经济领域推行从国外引进的物流并尝试在体制、运行、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但只是热闹了一阵子,最后又归于沉寂。多方面的探索有成就、有发展、有欢乐,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培养了大批相关人才,但也遇到了相当多的挫折和失败,这也许正是一个新事物发生发展普遍的运行轨迹。

1984年,由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柳随年担任会长,成立了跨部门、全国性的中国物流研究会。这是改革开放国策下,各相关领域、相关部门横向联合形成一个组织。其成立规格是很高的,不但有很多级别高的领导与德高望重的人士,而且争取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的支持,李鹏同志为中国物流研究会成立大会发了祝词。同时,中国物流研究会出版了《中国物流》杂志,第一次将“物流”这个名词及其经济形态作为杂志的名称推向社会。即使以今天的观点来看,这在体制上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以说,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成的一种进步,甚至是促成我国物流发展第一次高潮的本质原因。那个时期,我国在现代物流运作方面主要进行了配送方面的探索,在全国大面积推行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乃至于直接上升为政府的政策。199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试办为企业服务的原材料配送中心”,可以说是这一轮高潮的顶点。

然而,中国的物流并没有按照这个好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中国物流》杂志仅仅出版了一期就停了便是一个代表,到20世纪末,中国的物流又回归了沉寂,出现了阻断和停滞。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仍然是体制因素。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物流研究会这样一个广泛、横向联合的组织没能坚持保留下来,仅有的哪怕是以研究会名义存在的物流促进组织,也被旧的部门分割体制扼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之艰难和曲折。

笔者认为,也许这并不是某些个人的责任,如果不是这种旧的部门体制扼杀了新生的中国物流研究会,进而阻断了中国物流探索期的发展势头,那么也许我们不必等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多年才迎来中国物流的发展期,这笔账当然要算到旧的经济体制上。但是,如果我们现在仍然不能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能认识到旧的经济体制之害,那么就难以在今后的发展中确保这种体制不再产生危害。

四、发展期的到来

探索也是发展的基础和积累。经过十几年的探索,被压抑的中国物流终于挣脱了束缚,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能量的积蓄终于产生了爆发,这是物流进入发展期重要的内在因素。

最大的发展契机来自于物流供给与需求的急剧增加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在经济改革进程中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国家在经济体制中给了现代物流以重要的地位,国民经济相关部门都开始规划并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在此期间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文件。

2001年初,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民航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名为《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六部委文件)的正式文件,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物流的政府正式而全面的文件,它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物流已经被我国经济体制所接纳,这是经济体制一个大的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物流发展期的到来。当然,这只是一个开端,之后一系列政府文件及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将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发展体制,这就促成了中国物流大好的发展局面,真正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

发展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现在并不缺乏详细列举物流发展成就的材料,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不想就此进行全面探讨,仅谈几个对自己触动较大的地方。

第一,物流教育迅速推开。从十几年前全国只有一个大学设有物流专业发展到今天,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能确认到底有多少个能够培养物流相关人才的大学,到底有多少个物流专业,总之是多而又多。至于与现代物流相关的其他类型的教育活动,更是不胜枚举,几年前大家在我国各大城市到处都能见到的物流师培训广告就是一个例证。

第二,物流媒体和信息大量增加。二十年前,还找不到专门报导物流的媒体,也很难搜寻到以物流名义发布的信息,当时是一书、一报难求,现在呢?笔者最近改换住处,因物流相关书、报、刊物、文集积攒得太多,成了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物流方面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又有谁能够彻底弄清到底有多少种呢?笔者作为一个物流方面的教育工作者,现在要全面把握物流发展方面的信息也是很困难的。

第三,物流企业遍布全国,物流业大发展。巨型现代物流企业以及贴近用户的小微物流服务企业大量出现,丰富并完善了物流产业的企业结构,可以说已经能够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业数量与覆盖领域的要求了,这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作者在与一些朋友进行探讨时一致认为,现在我国已经很难准确把握并统计各种类型物流企业的数量了。

五、要特别重视存在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思考,认为自己还无法对我国物流问题作出全面评估,在此仅就两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第一个是关于“量”的问题。在物流进入中国的三十多年中,特别是在快速发展阶段,低水平的“过热”现象时有发生,这也表现在物流企业的数量方面。中国这么大的经济领域,物流及物流相关企业本来就很多,物流业兴盛起来后,不少新的、瞄准物流称谓的企业又大量涌现,不过有相当多还是从原始、低水平的装、搬、运企业翻牌而来的物流企业,所以到处都能看到物流企业并不足为怪。但是,应当指出,社会上如此之多的“物流企业”与现代概念上的物流企业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国家有两个重要文件对物流与物流企业表述了相关要求。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开宗明义地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要注意其中的“有机结合”四个字和“融合”两个字,这是对物流运作和物流业的根本要求,而实际上真正能够达到要求的又有多少呢?因此,当前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如此大量的“物流企业”,并不是正确定位的物流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我们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第二个是关于“面”的问题。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物流发展的覆盖面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轻重不协调问题,即较多偏重社会物流以及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等,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物流及物流管理等。或者说,偏重与社会流通领域相关的物流活动及物流管理,而轻视生产领域的物流活动及物流管理。原本,像“物流冰山”、“第三个利润源”等著名理论最早就出自生产领域,主要针对生产企业的管理问题,发达国家最初重视物流,也较多集中在生产企业的管理层面,其最初和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解决生产成本的问题。从理论上讲,生产企业从物流管理中挖掘成本和利润的潜力,会自然诞生对社会物流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体系下,这是推动社会物流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我国的发展轨迹与此并不相同,“物流”进入中国后,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这个根本,不是进入生产企业而是进入了社会领域,重宏观而轻微观。究其原因,也可能与物流概念的引进者属于流通领域有关吧。

综观我国三十多年来物流的发展,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发展得非常快,但积累的问题也相当多,今后的发展任务将更加艰巨,需要我们更加努力为之!

The M ore Than Thirty Years of China's Logistics

WANG Zhitai
(BeijingWuziUniversity,Beijing101149,China)

Ithas beenmore than thirty years since the entry of concept,theory and method ofmodern logistics into China. By review 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during that period,it can be divided into such three stages:the learning and introduction stage from 1978 to 1984,the exploration stage from 1984 to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and the developmentstag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21th century to today.One of the jobs in the first stage is to discuss logistics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the other is to study and introduce the related experiences of advanced countries,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dvertise and popularize logistics related concepts;but the existing problemsw ith logistics can also be traced back to this stage.In the exploration stage,we tried to practice logistics in some econom ic fields and tried to make some breakthroughs in terms of system,operation and research;and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defeats we have suffered in this stage.In the development stage,drove by the sharp increasing logistic supply and demand and econom ic institutional reform,we attached more attention to modern logistics;national economy related departments began to make pla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and formulate some important documents.Logisticshasbeen accepted by China's economic system;and a great situation of China's logisticshasbeen formed w ith the help of the improvedmodern logistic development.In the future,to further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we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ollow ing existing problems.The first is about the"volume".At present,so many logistic enterprises are not the realmodern logistic enterprises;and there are huge gaps between the existing logistic enterprises and realmodern logistic enterprises,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The second is about"field".During the pastmore than thirty years,w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macro aspects,but less to m icro aspects;namely w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social circulation related logistic activity and management,but less attention tomanufacturing related logistic activity and management.Theoretically speaking,the potential of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dig out costand profit from logisticmanagementw illnaturally lead to demand of social logistics,which is the major driving forces of social logistic development.We must notice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China's logistics.In a word,during the pastmore than thirty years,China's logistics has been quickly developed;meanwhile,thereare somany unsolved problemsdemanding ourefforts.

China;logistics;development;thirty years

F259.22

A

1007-8266(2014)12-0008-05

王之泰(1939-),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北京物资学院教授,著名物流学家,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院士,曾任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物流。

责任编辑:陈诗静

猜你喜欢
物流业物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