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翔教授治咳喘的特色用药※

2014-02-05 08:37魏成功段晨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味苦降气苍耳子

魏成功 段晨霞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佛山528200)

夏翔教授治咳喘的特色用药※

魏成功 段晨霞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佛山528200)

咳喘;夏翔;名医经验

夏翔教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善治内科杂病,尤善治咳喘等肺系疾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菌素时代的来临及呼吸专科吸入剂的使用,肺系疾患的治疗效果跨越了成功的一大步,如今求治于中医,尤其是名老中医的咳喘病,多为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病程长、症状顽固、病机复杂、寒热虚实夹杂之证。夏师认为其广泛存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气道高敏等问题。正如《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所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推崇景岳论喘促之治法:“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酌加消散,此等证候,当拳拳以元气为念,必使元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夏师临证时每将益气补元实卫与宣散清化祛邪并施,以增强机体御病、抗敏机能,进而提高疗效。

1 识辨病机治病从本

夏师治咳喘,首先辨明虚实,抑或虚实夹杂。在治肺的同时,遵“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兼以健脾、泻心、清肝、补肾,灵活应用宣肺、肃肺、降肺、泻肺、清肺、敛肺、补肺、养肺、温肺……等不同治法,强烈首辨病机,治病从本。

夏师治咳喘常用基本方:生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苍耳子30g,辛夷花12g,净麻黄12g,炙款冬12g,炙紫菀12g,江剪刀草15g,佛耳草15g,炙甘草9g,大枣15g。加减:肺阴虚者,易党参为南北沙参;寒盛痰多者,加桂枝、制南星;痰热壅盛者,加象贝、制南星,酌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草河车、黄芩、黛蛤散等;咳剧久咳者,加天竹子、腊梅花;病久及肾,动辄喘甚、腰酸跗肿者,加杜仲、杜衡、熟地、五味子、山萸肉、紫石英、地龙、石韦、车前子等;久病挟瘀者,加当归、川芎、红花等。方解:方中芪、术、参、枣、草等寓玉屏风、四君子之意,益肺健脾、固卫培元。其中黄芪为君,夏师尤为推崇,认为其具益气固卫、托毒生肌之功,虽具甘温之性,然辨证加减得当,并无助热之弊。苍耳子、辛夷花重剂并用,疏风祛邪、固卫抗敏,为夏师所长,认为二者协同,具疏风祛邪、固卫抗敏之功,早年喜用治过敏性鼻炎,后广泛用治呼吸道疾患。麻黄、紫莞、款冬花、佛耳草、江剪刀草等,温清并用,宣肺平喘、清肺化痰。夏师还喜以制南星代半夏,取其走散之性,搜涤表里之痰,使痰净气通,咳喘易平。南天竹子、腊梅花,具独到清解镇咳之功。杜仲、杜衡伍用,于肾虚咳喘者,能强体截喘。全方共奏补气实卫、疏表清里、宣肺化痰之功,适用于虚实相夹,寒热相协之咳喘证。涵盖现代医学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甚至包括慢性咽喉炎、支气管扩张等。

治慢性咳嗽时,非常注重祛风宣肺化痰、滋水培土生金,一般选用宣肺降气、止咳化痰的止嗽散为主要,加以祛风之品。常用组方:黄芪、南北沙参、净麻黄、杏仁、紫菀、冬花、佛耳草、江剪刀草、苍耳子、辛夷、象贝、白花蛇舌草、甘草。此为夏老治疗咳嗽的基本方,方中最具特色的是辛夷、苍耳子,此药能降低咽喉敏感性,减少过敏反应。气急喘促者,加细辛、地龙、石韦;痰多者,加制南星;痰多且黄,加黛蛤散;干咳咽痒,加天竺子、腊梅花。

2 善用药对

2.1 疏风通窍用苍耳子与辛夷花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肝经。具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的作用。张山雷《本草正义》曰:“苍耳子,温和疏达,流利关节,宣通脉络,遍及孔窍肌肤而不偏于燥裂,乃主治风寒湿三气痹著之最有力而驯良者。又独能上达巅顶,疏通脑户之风寒,为头风病主要药。”《本草正义》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抗菌、镇咳等作用。辛夷花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作用。倪朱谟《本草汇言》云:“辛夷,……此药辛温上达,能解肌散表,芳香清洁,能上窜头目,逐阳分之风邪,疏内窍之寒郁,则诸证自愈矣。”《本草汇言》)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抗菌、抗过敏等作用。两药合用,能够增强驱邪外出之功效。

苍耳子、辛夷花重剂并用,疏风祛邪、固卫抗敏,为夏师所长,早年喜用治过敏性鼻炎,后广泛用治呼吸道疾患。并随证加减化裁用于治疗瘤痒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炎蛋白尿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均有良好疗效。

2.2 清宣肺气用佛耳草与江剪刀草 佛耳草又称鼠曲草,味甘、微酸,性平,归肺经,具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的功效,治一切新旧咳嗽。江剪刀草又称焊菜,味辛、苦,性微温,归肺、肝经,能够祛痰止咳,解表散寒,活血解毒,利湿退黄。二药配伍,可明显增强清宣肺气、化痰止咳之功。

2.3 养阴清肺用南沙参与北沙参 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凉,归肺、胃、肝经。能够养阴清肺,健脾助运,主治肺燥咳嗽。北沙参味甘,具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功。张秉成在《本草便读》中指出了南、北沙参的区别与联系:“清养之功,北逊于南,润降之性,南不及北。”二药合用,增强了滋润、清降之力。

2.4 降肺化痰用白前与前胡 白前味辛、甘,性微温,归肺经。具有祛痰止咳,泻肺降气之功,主要用于痰多壅肺,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脾、肝经。能够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主要用于痰热喘咳,呕逆。白前走里,清肃肺邪,降痰下气;前胡走表,散风祛痰,宣肺利气。二药为伍,用于上感咳嗽,表有邪内有痰蕴,气粗呕逆者,甚为合拍。

2.5 肃肺祛痰用制南星与象贝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具祛风止痉,化痰散结之功。药理研究显示其能显著增加呼吸道黏液的分泌,促进痰液的排出。象贝味苦,性寒,归肺、心经。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之功。药理研究揭示其能够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二药合用,既可促进痰液排出,又可止咳,达到肃肺化痰而咳嗽得以根除之目的。

2.6 泻肺排痰用葶苈子与莱菔子 葶苈子味辛、苦,性寒,归肺、心、肝、胃、膀胱经。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主要治疗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患。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可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咳嗽多痰,气逆喘满。两药配伍,能够增强泻肺排痰之力。

2.7 治过敏性鼻炎专用药对 ①白芷与藁本。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现代药理有解热、镇痛、抗炎、抗微生物等作用。藁本味辛,性温,归膀胱经。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之功效。《医学启源》:“治寒气郁结于本经,治头痛,脑痛,齿痛。”《本草再新》:“治风湿痛痒,头风目肿,泄泻疟痢。”药理有抗炎、抗平滑肌痉挛等作用。两药合用,可增强祛风除湿,散寒通窍之力。

②菝葜与徐长卿。菝葜味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消痈之功效。夏翔教授擅长运用菝葜治疗过敏性疾病,如本病,以及湿疹、牛皮癣等。徐长卿味辛,性温,归肝、胃经。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去痛止痒,解毒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夏翔教授在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常在方中加用菝葜与徐长卿,增强了疗效。

2.8 伴低热不退用白薇与青蒿或地骨皮 白薇味苦、咸,性寒,归肺、肝、胃经。苦能降泄,咸入血分,寒能清热,故能清热凉血,善清虚热,亦清实热,兼能透散。

青蒿味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具清热、解暑、除蒸、截疟之功,陈士铎《本草新编》:“青蒿之退阴火,退骨中之火也,然不独退骨中之火,即肌肤之火,未尝不共泻也,故阴虚而又感邪者,最宜用耳。又青蒿最宜沙参、地骨皮共用,则泻阴火更捷,青蒿能引骨中之火,行于肌表,而沙参、地骨皮只能凉骨中之火,而不能外泻也。”与白薇二药均有清热、抗菌的药理作用,两药相配,清虚热作用更佳。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肾经。具有清虚热,泻肺火,凉血的功效。《医学启源》:“解骨蒸肌热,主消渴,风湿痹,坚筋骨”。主要用于低热日久不退者。与白薇相配,清虚热作用更佳。以上三药亦常联用。

2.9 伴畏寒卫虚用桂枝与白芍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膀胱、心、肺经,具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邹澎《本经疏证》云:“其用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之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益阴和营之功,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者。配伍桂枝可解肌发汗,共奏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功。

2.10 伴气虚卫弱用黄芪与防风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治体弱卫虚、肌表不固之证等。《本草汇言》云:“补肺健脾,实卫敛汗,祛风运毒”。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具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之功。黄芪与防风配伍,如《本草便读》言“补而不滞,行而不泄,其功愈大”,具扶正祛邪之效。

3 辛夷、苍耳子临床应用举例

3.1 辛夷、苍耳子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即中医之“鼻鼽”,其病机为表卫不固,腠理疏松,风邪上犯鼻窍,治当益气固卫,祛风宣窍,方取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生黄芪20g,苍耳子30g,白芷、生甘草、荆芥、防风各9g,太子参、辛夷、白花蛇舌草、大枣各15g,净麻黄、地龙、千里光各12g。临床随证加减,多收捷效。

3.2 苍耳子、辛夷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多由过敏而引发,患者肺卫气虚,平素易感外邪,治当益气固表,祛风宣肺,清热平喘。基本方:生黄芪20g,苍耳子30g,辛夷、佛耳草、蔊菜、大枣各15g,荆芥、防风、炙紫苑、炙款冬、杏仁、生甘草各9g,南沙参、北沙参、净麻黄、石苇各12g。发作时,本方可控制症状,平时长服本方,可预防和控制其发作,临床常收奇效。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5.019

1672-2779(2014)-05-0038-02

苏 玲 本文校对:戴 勇

2013-11-1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项目;上海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

猜你喜欢
味苦降气苍耳子
紫苏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雪莲花
带刺的苍耳子
痰除不尽试试这碗汤
大剂苦参治不寐
苍耳子中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自拟疏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9例临床观察
治疗顽固性头痛验方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
苏子降气汤在痰浊雍肺型肺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