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治疗疑难病举隅

2014-02-06 03:35刘文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肝阳阳上亢茵陈

刘文玉

(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内一科,阜新 123000)

镇肝熄风汤治疗疑难病举隅

刘文玉

(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内一科,阜新 123000)

鼻衄;痰浊;镇肝熄风汤;中医药疗法;医案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长于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所致眩晕、头痛、中风、失眠、血证等病症,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笔者宗组方之旨,审证变通,用于治疗内科杂病,颇有体会,举案如下。

1 血证——鼻衄

董某,男,77岁。2013年10月初诊。反复流鼻血2年,加重1天收入院。伴有面色潮红,视物昏花,听力下降,腰膝疼痛,双下肢无力,口渴,睡卧不宁,二便正常。舌质红、苔少、薄黄,脉滑数。曾屡次求医,皆未见良好疗效。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多年,近几年血压控制不理想,未服药时血压最高达210/110mmHg,近几年先后服过倪福达联合依那普利或缬沙坦,拜新同联合依那普利或缬沙坦,药量均达到最大,血压控制仍不理想,服药治疗后血压最高可达180/100mmHg,最低160/85mm Hg,患者近二年反复流鼻血严重时每日数次,每次点滴出血甚至达到数十毫升,病情轻时也要三五日出现一次鼻出血。曾于多家医院就诊,均考虑与高血压病血压控制欠佳再加上长期高血压血管弹性较差,容易破裂出血有关。就诊当时测血压160/95mmHg。诊断为鼻衄,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治宜滋阴潜阳、凉血止血,同时配合拜新同30mg,日一次口服,缬沙坦80mg,日一次口服。中药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川楝子9g,茵陈10g,麦冬15g,代赭石30g,钩藤15g,玄参15g,白芍15g,龟板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怀牛膝20g,生地黄15g,炙甘草15g,侧柏叶15 g,小蓟15 g,服药3剂后鼻衄消失面色潮红减轻,血压140/80 mm Hg左右,但仍觉口渴,视物昏花,听力下降,腰膝疼痛,双下肢无力睡卧不宁,二便正常。去侧柏叶及小蓟,再服药7天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继服7剂巩固。

按:鼻腔出血称为鼻衄,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以肺热、胃热、肝火为常见,但也可阴虚火旺所致。另有少数病人,可由正气亏虚、血失统摄引起。可因鼻腔局部疾病及全身疾病而引起。内科范围内的鼻衄主要见于某些传染病,发热性疾病、血液病、风湿热、高血压、维生素缺乏症、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等引起的鼻出血。至于鼻腔局部病变引起的鼻衄,一般属于五官科的范畴[1]。该患者乃老年男性,失于调养,肾精渐亏,水不涵木,肝失所养终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阳化火,火热上炎,迫血妄行,上溢清窍而致鼻衄。本病例肝肾阴虚为本,肝阳化火为标。根据标本兼治的原则。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味,镇肝熄风汤主治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各种病症,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本病例方中重用牛膝,降其上行之血 (引血下行),并能滋养肝肾;代赭石降其上逆之气,并能平肝潜阳,为主药;龙骨、牡蛎、龟板潜阳降逆,柔肝熄风;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柔润熄风,共同协助主药以制阳亢,均为辅药;茵陈、川楝子协助主药以清泄肝阳之有余,茵陈与麦芽同用能疏畅肝气,有利于肝阳的平降,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均有佐使药。生地滋阴凉血止血,加侧柏叶、小蓟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则成镇肝熄风、凉血止血之剂。中西合治收到较好的效果。

2 痰浊

张某,男,63岁。2013年6月15就诊。2年前始反复出现一过性头晕,当时测血压正常未在意,患者平时情志郁结,焦虑,周身无力,倦怠,纳食不香,1个月前始头晕症状反复发作,遂前来就诊,经检查,总胆固醇8.2mmol/L,甘油三酯6.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5mmol/L。诊断为血脂异常,服用辛伐他汀、苯扎贝特等药,血脂虽有下降,但头晕症状无缓解。3天前头晕加重再来诊,症见形体肥胖,动则气喘,腰膝酸软,耳鸣伴情志郁结、焦虑、周身无力、倦怠,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诊为:痰浊,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夹脾虚痰生。治以滋补肝肾、健脾治其本,利湿化痰泄浊治其标,方取镇肝熄风汤加减。处方:龙骨 (先煎)30g,牡蛎 (先煎)30g,茵陈20g,白芍15g,丹参20g,玄参15g,炒白术15g,生山楂15g,茯苓15g,怀牛膝15g,川楝子10g,生麦芽10g,生甘草10g,泽泻15g,陈皮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7剂后头晕症状好转,气喘、腰膝酸软减轻,无耳鸣,情绪平稳,周身无力减轻,饮食可,二便调,苔微腻,上方继续服14剂,头晕未再发,共服30剂后,查血脂:总胆固醇4.8mol/L,甘油三酯2.1mmol/I,低密度脂蛋白2.7mmol/L。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血脂异常症指血浆中脂质量和质的异常。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在血浆中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蛋白异常血症。临床上多无典型症状,中医多从脾虚治疗。但本例病人,平素情志郁结、焦虑,肝胆失疏,调达不畅,肝气郁结,久则伤及肝肾之阴致腰膝酸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冒清窍故头晕、耳鸣。水不涵木,加重肝失疏泄障碍,木不疏土,困遏脾阳,运化失调,聚湿生痰,积存于体内而引发痰浊症。该患者虽有痰浊之标,更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本。若单治痰浊则恐不持久,故需从肝肾入手治其本。镇肝熄风汤滋阴潜阳、清热凉肝,加白术、泽泻、陈皮以健脾利水、降痰浊,标本兼治,终获疗效。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87.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0.070

1672-2779(2014)-10-0116-01

杨 杰 本文校对:杨立民

2014-02-06)

猜你喜欢
肝阳阳上亢茵陈
基于“肝阳虚”浅析肝癌发病机制※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不负春天
春季养肝发怒别超三分钟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外治方法探讨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