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2014-02-07 03:41王鹏程刘林祥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物医学体系工程

张 颖,鲁 雯,王鹏程,刘林祥

(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从1989年9月开设医疗电子仪器维修专业专科,到2001年招收四年制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现已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从初创到发展壮大,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医疗仪器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实习带动就业,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学校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模式确立为“以医工结合为基础,以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实用型的特点。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一、实践教学在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由基础原理向应用实践的转化,所以实践教学在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1]。《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学校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形成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并重的教学体系。

二、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

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结合理论教学改革和实验平台建设,构建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按课群知识体系构建实验课程体系,按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平台。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按课群单独开设实验课[3]。按“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特色”三个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特色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开设创新性设计实验,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出发点,也是评价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依据[3]。

2.系统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按照组成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地位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衔接、彼此连续的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整体性原则。将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制定不同阶段的实习内容、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形成一个明确的、层次分明的、具有连续系统性整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性原则体现在实践教学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整体功能[4]。

(三)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技能要求,遵循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学生认知规律提出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如附图)。

从附图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三个方面,在实验、实习、科研、社会实践、劳动训练等环节,为学生创造独立的实践机会、系统教育与个性培养相结合,使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每个实践环节都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形成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创新实践教学方式[1,5]。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营造重创新、重探索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组织科技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参加高水平的各种竞赛、设计大赛。在2012年8月举办的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和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有12名大学生获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一、二、三等奖。学生撰写《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论文,在《中国医疗设备》发表等,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

附图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一)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第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和责任;第二,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制度保证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三,建立实践教学的档案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方面的有关实践教学的实习、毕业设计等相关资料[4]。

(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省级、校级特色专业,现有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高级实验师2人,博士10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0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及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称号,1人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及省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称号。本专业5门课程成为校级生物医学工程优质课程群,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提高,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懂学科理论与专业操作、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一是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等;学生要利用实习,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二是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建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把企事业单位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我们与多家公司和医院签订协议,成为实践教学基地。三是高校资源共享,通过签订协议,共享相关院校的实验、实训中心等。

(四)建立实践教学评价、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的教学评价、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4]。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1]代显华,李忠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9(1):8-10.

[2]王 霞,孙彦新,王凤青.大众化焦距背景下搞笑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3):132-134.

[3]刘 泉,吕 峰,吴皓莹.构建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8(3):115-117.

[4]张智钧,潘 睿.构建高等工科教育实践教学新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所,2008(10):148-149.

[5]刘顺蓝,王玉娜.以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24):232-233.

猜你喜欢
生物医学体系工程
刍议“生物医学作为文化”的研究进路——兼论《作为文化的生物医学》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国外生物医学文献获取的技术工具:述评与启示
子午工程
LED光源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分析
工程
工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