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元模型的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以河南云台山景区为例

2014-02-09 04:10张永领张红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4年6期
关键词:山岳突发事件救援

张永领,张红

(河南理工大学a.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b.应急管理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基于物元模型的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以河南云台山景区为例

张永领a,b,张红b

(河南理工大学a.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b.应急管理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山地灾害的破坏性和山地地形地貌特征给山岳型景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亟须对山岳型景区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全面提高山岳型景区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以应急管理周期理论和山地突发事件特征为基础,构建了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建立了以物元分析法为基础的山岳型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并以山岳型景区云台山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物元分析法的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模型,不仅能够科学评定应急能力的等级,而且还能揭示应急能力的发展和转化趋势,评估结果可为景区应急能力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物元分析法

引言

山岳型景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截至2012年在我国公布的22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山岳型景区占到52.89%,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支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山岳型旅游景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到山岳型景区旅游的人数持续攀升。然而山岳型景区因其山地特征给游客带来很多的灾害风险,落石、滑坡、山洪、泥石流、雷电、火灾等许多灾害都威胁着游客安全,同时游客坠崖、溺水、失踪等事件也时常发生;再加上山区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复杂,致使在景区内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都给应急救援带来极大的困难。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也开始高度重视旅游景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如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旅游者安全保障办法》等法规制度,大大促进了景区的应急管理工作。然而从总体上说,我国旅游景区应急能力还较为薄弱[1],游客和景区管理人员对景区的应急知识知之甚少[2]。所以,需要对旅游景区尤其是山岳型景区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发现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尽管景区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Bill Faulkner针对景区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提出了从风险评估、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媒体和监测、预警系统等方面构建旅游灾害管理框架[3]。Perry W Hystad针对特大森林火灾对旅游业的影响,提出灾前(Pre-Disaster)、灾中(During-Disaster)、灾后(Post-Disaster)和解决(Resolution)四阶段的旅游目的地灾害应急管理框架[4]。一些学者在旅游应急演练[5]、旅游应急预警系统[6]、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7]、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模式及合作机制[8-9]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章小平[10]、马永勇[11]、高璐[12]在研究景区危机管理的同时,也从不同侧面探讨景区应急管理。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景区应急管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景区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游客面临风险比较多、灾害救援难度特别大的山岳型景区,其应急能力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景区作为游客聚集地,其应急能力大小直接决定着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速度和效果,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景区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亟须对山岳型景区进行应急能力评价,持续提高景区应急能力,不断提高

景区应急管理水平。本文在构建了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物元分析法对山岳型景区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价,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提供新途径。

一、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为了能客观、全面、科学地衡量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状况,首先需要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应与山岳型景区实际情况相吻合,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2.全面性原则

首先是基于应急管理周期理论,全面考虑应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将那些较为重要的因素引入指标体系中;其次是全面考虑山地灾害特征和游客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将山地灾害应急救援所需的各因素纳入到指标体系中。

3.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是能够进行具体的评价活动,因此所选择的指标必须便于操作;同时所选指标要易于量化,为定量评价奠定基础。

4.简明性原则

评价指标并不是越多越好,在选择指标时要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独立性,避免指标间的信息交叉和重叠,重点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二)山岳型旅游景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景区应急能力的方方面面。以“一案三制”为指导,以应急管理周期理论即防灾、准备、应对、恢复四阶段为依据,重点结合山岳型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山岳型景区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风险识别和标识

由于山岳型景区山势高险、地形复杂,游客面临灾害风险的概率和风险类型都要比其他地区高[13],为了减小山岳型景区存在的风险,进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和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对山地灾害进行风险识别,对山岳型景区存在的各类隐患进行排查,同时还要对危险地段进行标识,警示游客注意安全。因此该指标可以包括山地灾害的风险识别、景区隐患的排查和治理以及危险地段的标识3个二级指标。

2.景区山地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当灾害发生后,景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对受灾人员进行救援,景区救援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救援的效果。在山地进行救援,需要专门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救援技能,同时在山地行走和攀爬中,也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因此,该指标主要包括救援知识的培训、体能训练和救援技能的实训3个二级指标。

3.游客山地灾害的应急避险能力

在紧急情况下,游客及时采取应急避险行动是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对游客造成伤害的最直接手段。但是游客主要来自外地且以游玩为目的,在游玩的过程中往往忽略风险的存在,再加上并不了解景区的风险,很容易导致悲剧的产生[14-15]。因此,导游需要对游客进行必要的安全提示以增强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游客还需要具备灾害风险的感知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避险技能。因此该指标包括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游客灾害风险感知能力和游客的应急避险技能3个二级指标。

4.景区应急预案

旅游景区应急预案是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对的方案和行动指南,预案体系的完备性、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预案是否具有山地突发事件的针对性,也就是预案的情景设定是否针对该景区的山地突发事件,都直接影响山岳型景区突发事件的处置效果。因此该指标包括预案体系的完备性、山地突发事件的针对性以及预案的可操作性3个二级指标。

5.应急资源保障

应急资源保障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物质基础,是应急救援的根本保障。山岳型景区首先应该拥有一支能应对山地突发事件的山地救援队,这支队伍可以由景区保安、专业救援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山地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不仅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核心力量,也是景区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次还要储备一些针对山地灾害救援所需要的救援装备。最后还要储备一些应急资金。因此应急资源保障通常包括山地应急救援队伍、山地应急救援装备和应急资金3个二级指标。

6.山地灾害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预警

对山地灾害以及其他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危险区域进行监测,并能及时做出预警,是减少突发事件发生、避免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对景区的山地灾害以及可能发生的其他突发事件进行动态监测,并对监测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然后做出预警,最后将预警信息及时发布给游客和景区管理人员,提醒

游客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提醒景区管理人员做好应急准备。因此该指标主要包括监测信息的处理能力、预警信息的快速生成能力以及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能力。

7.景区和当地政府的应急联动

建立旅游景区和当地政府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是快速高效处置景区重特大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当景区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或者规模超出景区的应急能力或处置权限时,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快速介入。因此需要在景区和政府之间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保障景区重特大突发事件的高效快速处置。该指标包括景区与政府信息沟通、资源互动、队伍协同能力、以政府为主导的联合决策4个二级指标。

8.景区快速恢复能力

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或者处理完毕后需要快速恢复景区的基本秩序和重要设施,以保障景区的正常运转。景区的快速恢复通常包括旅游景区秩序恢复、重要旅游设施快速恢复、基础设施快速恢复3个二级指标。

9.景区的危机沟通能力

旅游景区危机沟通是增强景区突发事件及其处置过程的透明度,满足游客、受众、普通公众以及政府对灾情及救灾信息的需求、挽救旅游景区声誉的重要措施。危机沟通主要通过发挥媒体的主导作用,将灾情和救灾情况客观、真实、快速地告知公众,重塑景区的良好形象。因此,景区危机沟通能力指标包括沟通意识、沟通速度、沟通渠道、沟通效率4个二级指标。

二、物元评价模型简介

物元分析是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数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且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客观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将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形式化,从定量的角度研究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即将事物、特征以及相应的量值综合在一起考虑,从而解决不相容问题[16-17]。物元模型目前已经被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18-20]、公共危机[21]等许多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尝试着将物元分析法引入到应急能力评价中,通过构建基于物元分析的山岳型景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模型,实现对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

给定事物的名称N、特征C和关于特征C的量值X,以有序三元R=(N,C,X)组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原则,简称物元。运用物元分析理论可知,一个事物有多个特征,若事物N以f个特征c1,c2,…,cf和相应的量值x1,x2,…,xf来描述,则可以表示为:称R为n维物元。

其中Cf有nf个评价因子,即Cf=(Cf1,Cf2,…, Cfn),Cfi表示第f类中第i个评价因子。

(一)二级指标(单指标)关联度计算

1.确定经典域

经典域表示事物每一类别Cf关于各等级特征的取值范围,可表示为:

其中,Rfj(j=1,2,…,m)为第j级事物的物元模型,Nfj(j=1,2,…,m)表示事物类别特征Cf的第j个评价等级;区间Xfji=(afjn,bfjn)表示事物属于第j等级时第i项评价因子的量值范围,即各等级关于对应特征Cfj的经典域。

2.确定节域

节域表示事物每一类别Cf各特征全部等级的值域,可表示为:

其中,Rfp表示事物评价物元模型的节域,Nfp表示事物评价等级的全体;Xfpi=(afpi,bfpi)表示Nfp关于特征cfi的量值范围,称为节域,显然有Xfji<Xfpi。

3.确定待评物元

待评对象为第f个评价对象Nf,将对其分析得到的数据用物元表示为:

其中,Rf为待评物元;Nf表示待评价的对象,yfi为Nf关于特征Cfi的量值,即待评价的对象经分析所得到的具体数据。

4.单指标关联度

点与区间的距:点x0与有限实区间X=<a,b>的距ρ(x0,x)为:

设Nf与Nfj(j=1,2,…,m)关于特征Cfi的距为ρ(yfi,Xfpi),则待评对象的特征Cfi关于第j个等级的关联度Kj(yfi)为:

(二)一级指标关联度计算

通过计算每个一级指标所包含全部二级指标的关联度,实现对一级指标的评价。计算待评事物Nf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Kj(Nf)为:

其中,wfi为Cfi的权值。

(三)确定评定等级

待评事物N关于等级j的关联度Kj(N)为:

其中:wf为Cf的权值。

关联度的大小表示对象符合标准等级的程度,其值越大,符合程度越高。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Kj0= max Kj(N),j∈(1,2,...,m),则判定N属于j0等级。①当0≤K(x)≤1.0时,表示被评价对象符合标准等级对象要求的程度,数值越大,越接近标准等级上限;②当-1.0≤K(x)≤0时,表示被评价对象不符合标准等级要求,但具备转化为标准等级的条件,数值越大,越容易转化;③当K(x)≤-1.0时,表示被评价对象不符合标准等级对象要求,且不具备转化为标准等级对象的条件。

三、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以山岳型景区——河南省焦作云台山景区为例进行评价。首先建立如表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9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邀请应急管理专家、风险管理专家以及景区管理人员对表1中的9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进行评判,并采用G1法[22]分别计算出每个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权重(见表2)。

根据评价需要将应急能力的评价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j=5),分别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即R =[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在确定评价模型中各指标的经典域和节域时,设完全满足某特征要求的量值为100,完全不满足某特征要求的量值为0。根据评价等级对每个指标进行等级划分,确定每个指标5个评价等级的值域区间,即经典域。每个指标的值域列于表2。然后采用专家评分法对每个二级指标的值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列于表2。最终得到了云台山景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相应的权重值、经典域、节域和实际得分(表2)。

表1 山岳型景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2 云台山景区应急能力各项指标的特征值

根据表2给出的各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及每个等级的区间值,采用公式(4)和(5)分别计算出每个二级指标的关联度。然后根据每个二级指标的关联度和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公式(6)计算一级指标的关联度。一级评价指标关联度的计算结果列于表3。

表3 一级指标对应等级的关联度

根据表3给出的每个一级指标的关联度和表2给出的每个一级指标的权重,采用式(7)计算云台山景区应急能力的关联度,计算结果列于表4。

表4 云台山景区应急能力对应等级的关联度

表3给出了9个一级指标对应等级的关联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云台山景区突发事件的危机沟通能力和监测和预警能力2个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为优秀。风险识别和标识、应急救援能力、游客应急避险能力、应急资源保障能力、景区和政府应急联动能力以及景区快速恢复能力6个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为良好。景区应急预案的评价结果为中等。

表4给出了云台山景区应急能力的关联度。按照最大隶属度的原则,云台山景区的应急能力总体上属于“较高”等级。但是云台山景区应急能力在“较高”等级的隶属度为负值(-0.000 7),表明,尽管云台山景区应急能力总体上属于较高等级,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另外,由于最大关联度为负值(-0.000 7),不满足K(x)>0的条件,尤其是离K(x)≈1还差很远。因此,景区应急能力还不具备从“较高”等级向“高”等级转化的趋势。如果想大幅度提高景区应急能力,使其达到一个更高的等级,还需要全方位采取措施,从应急能力的各个方面(各个指标)入手,持续加强应急能力进行建设,全面提高景区应急能力。

以云台山景区为例采用物元模型对景区应急能力进行评价表明,第一、采用物元分析法能够对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的等级进行科学评价;第二、根据最大关联度数值的正负和大小,能够科学评估应急能力在该“等级”中的位置和转化趋势,从而为景区决策者全面掌握景区应急能力现状、了解应急能力向更高等级转化趋势,进而为景区应急能力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语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山岳型景区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支柱。然而山岳型景区因其独特的山地灾害和地形地貌特征使游客面临更多的风险,并且山岳型景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给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亟须对山岳型景区的应急能力进行评价,全面提高山岳型景区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基于物元分析法确立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的物元模型,并以云台山为例进行了应急能力评价,证明了该模型用于山岳型景区应急能力评价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1]王伟.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现状调查及研究[J].北方经济,2011(1):31 -33.

[2]史世臻.洛阳市旅游景区危机管理现状分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1,16(5):68-70.

[3]Bill Faulkner.Towards a framework for tourism disaster management[J].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2):135-147.

[4]Perry W Hystad,Peter C Keller.Towards a destination tourism disaster management framework:Long-term lessons from a forest fire disaster [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2):151-162.

[5]王昕,孟晓翠,赵彦敏.旅游企业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刍议[J].企业管理, 2009(19):170-171.

[6]杨俭波,黄耀丽,徐颂,等.Web Service/Web GIS在突发性旅游灾害事件应急预警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人文地理,2006(4):79-84.

[7]李东和,孟影,李经龙.旅游目的地救援系统构建的初步研究:以黄山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1,26(9):29-36.

[8]郑向敏,邹永广.中泰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合作机制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2013(2):36-45.

[9]郑向敏,邹永广.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125-129.

[10]章小平,任佩瑜,邓贵平.论旅游景区危机管理模型的构建[J].财贸经济,2010(2):130-135.

[11]马永勇,方百寿,蔡礼彬.山岳型景区旅游危机及管理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738-743.

[12]高璐.旅游景区的危机管理模式[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 44-47.

[13]Drabek T E.Disaster responses within the tourism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1995,13(1):7-23.

[14]Bird D,Gisladottir G,Dominey-Howes D.Volcanic risk and tourism in southern Iceland:Implications for hazard,risk and emergency response education and training[J].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Geothermal Research,2010,189(1-2):33-48.

[15]Jeuring J,Becken S.Who is protecting tourists in New Zealand from severe weather hazards?An exploration of the role of locus of responsibility in protective behavior decisions[EB/OL].(2011-6-28)[2014-6-19].http://www.lincoln.ac.nz/PageFiles/6742/Locus%20of% 20Responsibility%20SURREYFINAL.pdf.

[16]蔡文.物元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17]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18]别俊容,于彬,卢毅.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评价[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23):93-95.

[19]刘何清,何昌富.基于多级物元分析的企业职工安全素质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12):184-189.

[20]孙宝强,王璐.物元分析法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08(7):1-4.

[21]刘艳莉.基于物元法的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测评与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61-63.

[22]刘建,郑双忠,邓云峰,等.基于G1法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30-33.Evaluation on the Emergency Capacity of the Mountain-type Scenic Spot based on Matter-units Analysis Model:A case study of Henan Yuantaishan Scenic spot

Zhang Yonglinga,b,Zhang Hongb
(a.Safe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b.Emergency Management School,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Mountain-type scenic spots have emergency rescue difficulty because of devastation of mountain disasters and typical mountain topography characteristics,therefore it needs to evaluate the emergency capacity for emergent event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ies for the emergency capacity to emergent events.Th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emergency capacity for the mountain-type emergencies is constructed from 9 level indicators and 29 secondary indicators based on 4-stage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Mountain-type scenic spot characteristics;the emergency capacity eval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atter-element analysis method.And emergency capacity was evaluated for the Yuntaishan scenic spot as a case study.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mergency capacity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matter-element analysis method not only can carry on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to the emergency ability level,but also can reveal the emergency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trend,which can offer

to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of emergency capacity for the mountain-type scenic spots.

mountain-type scenic spots;emergency capacity;evaluation;matter-element analysis method

F592.7

A

1674-3784(2014)06-0032-06

[责任编辑:吕观盛]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13-ZD-021)

2014-05-28

张永领(1975-),男,山东成武人,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应急管理研究;张红(1988-),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应急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山岳突发事件救援
紧急救援
东山寺
南京山岳风景与城市关系历史研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浅谈山岳救援中T型救援法的使用
动物派对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突发事件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