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举办体育赛事的优势分析

2014-02-11 13:55范瑞雪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场馆体育赛事

范瑞雪,王 艳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1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状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我国现有的850 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 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其中,高等院校有28 741个,占教育系统场地数量的5.2%,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近些年,随着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在场馆建设方面的投资也逐年提高。如北京奥运会、十二届全运会也将部分赛事放在高校,新建了大量的体育场馆。高校体育场馆一般来说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交通方便,场馆除供学生上课以外大多数都对外开放。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六所高校奥运场馆的使用率很高,基本没有空过,基本可以满足附近居民的健身需求。

2 高校举办体育赛事的优势

2.1 减少对赛事的投入

高校体育场馆一般来说质量都是相对较好的,将赛事放到高校,可以避免场馆建设的开支,减少赛事的资金投入。据资料显示,美国的大学体育场地设施都非常完备,这些场馆的规格非常之高,甚至可以举办国际高水平赛事,因此许多赛事都在高校体育场馆进行。而这些场馆也是自负盈亏的,他们通过举办赛事的门票收入来维持场馆的营运,且营运大都非常成功。另外他的场馆也是对外开放的。我国拥有更多的高校资源,就更应该利用好现有的资源。

2.2 人力资源充足

一场赛事的举办需要很多的服务人员,特别是大型赛事。服务人员对场地、器材等各方面都了解得比较清楚,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这些管理人员在赛事中也可以对场馆有一个很好的把控,这就避免了如果在外新建场馆进行比赛还需要重新雇佣一批管理人员的状况,在比赛结束后这些人还是一样对场馆进行一个管理和维护,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另外,高校内拥有众多的高技术人才,可以给赛事提供技术服务,如翻译、引导等各方面的志愿者工作,而且高校中拥有一批专业的体育工作者,他们对各项体育技术和训练方法都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对其有一定的研究,他们也可以为赛事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体育专业的学生对各类比赛项目、比赛规则都有很好的把握,甚至有些人达到了很专业的水平,他们可以服务于赛事中,更有助于赛事的圆满进行。

高校学生是一批即将进入社会,体育赛事在高校的举办,可以让高校学生更进一步的接触到体育赛事,让他们对体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增加他们对体育的热忱。

2.3 避免资源闲置

赛后场馆闲置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闲置的场馆越来越多,而且许多都是大型的场馆,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高校体育场馆可以很好的规避这个问题,高校体育场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学校的教学和训练,闲时对外开放。将场馆建在高校,赛事拿到高校体育场馆中进行,既可以改善高校的场馆设施,也能很好的服务于大众。如北京奥运会在高校建设了六个场馆,第十二届全运会在高校建设了九个场馆,越来越多的赛事在向高校场馆转移,说明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高校场馆的优势所在。

3 建议

3.1 最大限度开放场馆,发展大量潜在客户

赛事的举办是否成功,是来自于赛事举办的盈利状况。赛事要盈利,就需要关注度,关注度就是观众的多少。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提是观众必须对举办的赛事或活动有所了解,要有一定的兴趣,这样才会进行观看。

为了使高校场馆在赛事方面的优势更大化,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对外有偿开放,当然高校场馆的价格制定需符合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这样就既可以保证自身场馆的运作,又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行业中来,为全民健身做出应有的贡献,也为体育赛事发展大批潜在客户。

3.2 场馆经营多元化,最大限度发挥效用

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必须多元化,不能只提供在校师生上课和训练,要充分利用场地向社会开放,使场地发挥最大效用。比如社会上举办的晚会、演唱会、年会、招聘会等活动高校体育馆都可以引入,这样高校体育场馆就能够最大效用的发挥。

3.3 场馆管理多元化,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赛事或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吸引更多赛事和各方活动前来举办的重要前提。高校场馆的管理需要学校与外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进行合作,提升管理能力。也可以引进一些有这方面专业才能的人加入到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中来,这样管理团队的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也是为各种赛事和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很好的保证,以吸引更多的赛事前来举办。

3.4 利用赛事机会,不断完善场馆设施

高校场馆设施的完善仅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可以积极引入高水平赛事举办的机会,通过商家赞助来更好地完善自身场馆设施完善的需求。这样既完善了场馆的设施,也给国家财政减轻了负担。

[1] 国家体育总局.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S].2005.

[2] 6个高校奥运场馆使用率较高[N].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北京),2012-08-17(03).

[3] 赵岗,雷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4] 崔亚平.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赛后利用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10).

[5] 苏连勇,大桥胜美.日本社会体育场地设施概述[J].中国体育科技,1999(11):45.

[6] 许斌.中国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9):112~120.

[7] 于洋.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场馆体育赛事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我国体育场地规模现状下运营服务的升级路径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