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2014-02-11 13:55常乃军王永平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化概念家庭

常乃军 ,王永平

近年来,体育学术界对于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化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阐释。这些阐释基于不同的学科基础,从不同角度对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笔者基于文化学视角对人的社会化概念进行阐释,希望通过文化学的透视,为体育在人的社会化的理论研究方面增加一个新的视角,以期更加清晰地剖析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 不同视角下人的社会化相关概念的阐释

1.1 文化的视角

从文化学的视角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社会化被大多数学者归结为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美国知名社会学家W.奥格本在对社会现象中的文化因素的深入探讨中,从文化学角度较全面地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他还综合现代社会诸如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为社会化的概念确立了一种重要解释: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1.2 个性发展的视角

从个性发展视角出发,查阅大量关于社会化研究的资料,得出的观点是:每个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当然,此种看待人的社会化的过程的视角更多是从心理学角度入手,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心理学派的社会化概念。美国社会学家C.库利在研究社会化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自我”引进社会化,在其成名作《人性与社会秩序》中,他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他将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定义为“镜中我”,认为要获得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感觉,需要借助他人的话语和举止来实现。

1.3 社会结构的视角

人的发展过程本身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化的研究过程中,将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方面列为研究的切入点,可将社会化的目的概括为: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美国社会学家S.萨金特在研究中,第一次将角色概念与社会化联系起来,认为角色承担是社会化的本质。这在其著作《社会心理学:综合的解释》一书中有所体现;[1]而美国著名社会学家T.帕森斯的研究则认为:角色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社会没有必要把人性陶冶得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只须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社会化的概念是宽泛的概念。有其广度和深度。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会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但总体来说,可以这样概括,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大环境发展过程中按照社会标准逐渐塑造自我、为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换一种说法,社会化是一个人类特有的行为过程,并且社会化过程伴随着人的一生。

2 不同流派对人的社会化概念进行的阐述

关于人的社会化概念的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着研究路径之争,主要表现为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冲突论社会学和历史文化主义社会学三种(James H.Frey,1991:504)学派的冲突与分歧。下面就以这三种流派对人的社会化概念的研究进行逐一阐释,以求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2.1 结构功能主义流派

社会学结构一功能主义流派把体育活动看作是一个社会同化作用发生的媒介,他们将研究对象定位在儿童、年轻人,认为这些人在运动参与的社会行为中,会自然不自然地融入所在社会,同时习得了必要的社会规范。

2.2 冲突论流派

冲突论流派将人的社会化过程理解为在社会多重权力、符号的作用下产生的冲突过程。他们从冲突论角度出发,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不同性别、职业和社会阶层的差异上,重点探讨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运动参与的个体实现社会化的差异,尤其是在男性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冲突之中个体之间存在的冲突上。冲突论在演化中,将运动参与的场域理解成一个女性角色和男性场域的冲突,[2]同时也有针对非社会化、运动参与群组内外、运动参与的不同方式——专业体育运动与大众健身娱乐活动的冲突的研究。

2.3 历史文化主义流派

在研究人类文明史和文明化的进程中,社会学家N·Elias最先提出了运动参与现象结合社会文化结构的理论。在研究过程中他通过对古希腊体育和现代体育的对比(前者是暴力的允许后者是对暴力的禁止),提出了体育运动在社会历史的作用下会发生结构性变化乃至概念本质的改变的观点,从而将历史文化主义引入运动参与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之中。

N·Elias的研究理论涉及社会结构层面和心理层面两个方面。在社会结构层面上,暴力及对暴力的制约是其研究的主要方面。他认为,人的社会化是折射社会结构文明化的一个侧面,关注重心就是要着眼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其中不仅仅要关注社会对人的作用,更要看重人对社会主观能动的反作用。在心理层面上,他认为,自我控制是主要概念。

综上所述,不同流派在理论层面探讨了社会化的概念之后,引入不同场域的运动参与概念,为进一步说明体育在人的社会化找到了必要的支撑,为相关概念的说明夯实了基础,更有说服力。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即个体通过不同场域的运动参与,在抛弃多重权利、符号的作用下,与主流文化步调一致的同化过程。

3 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在学科分类演化的进程中,从古代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恩格斯唯物论分类,以及现代我国对学科门类的划分,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体育都给予了不同的学科范畴。有人认为,体育是教育的范畴,理由是体育本身也是教育活动的一种体现,比如学校体育;有人认为,体育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理由是体育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交叉的地方很多;当然,也有学者站在文化学的角度审视体育,把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但也不能否认自然科学对体育的影响;还有学者认为,不能漠视体育自身的发展特点,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社会历史维度和政治维度来进行研究。[3]再到后来的观点又逐渐归结为体育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之外,由此会重新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种族和同侪关系。下面对体育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主要从家庭、学校和同侪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家庭

在法律上对家庭的解释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群体称之为家庭。在社会学上对家庭的解释是,所有亲戚(包括收养的人在内)生活在一起并结成一个社会单元的亲属关系体系称之为家庭。实际上,家庭变得越来越难定义。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是最基础的社会单元,从文化的多元性、变迁性角度分析应该是研究的重点所在。

在家庭层面,从文化学角度看人的社会化,应该从家庭文化视角来审视,认为家庭是一个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成长和教育的场域。在宏观领域,以区别于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论研究,历史文化主义更为注重家庭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的变化,探讨家庭所扮演的社会化角色,和对运动参与的影响与作用。

家庭在社会化层面是一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在运动参与和人的社会化研究背景下,三种不同的社会学流派都有相对独立的关注重心。结构功能主义流派较为关注家庭的教化功能,而在冲突论流派中,研究者较多关注性别问题,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研究交叉。

3.2 学校

学校是不同于家庭的研究场域,也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在社会学概念研究范畴中,认为教育受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性别及种族的影响较多,现代教育中学校提供的正统教材和学习中相关的必需品,己经成为学习者自然不自然的东西。“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场域,受到了学者们较多的关注。因此,学校是“身体教育”运动参与和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域。

在学校教育中,客观地存在着诸多学校体育课程涉及关于体育运动的内容。也有相应的观点认为学校体育不仅承载着“身体教育”的功能,同时也负载“文化教育”的职责。学校体育承载、传承文化的功能己经受到了重视。由此可以发现,学校体育同时也包含在学校这一社会机构中,具有推进运动参与和人的社会化作用。[4]

从文化学视角探讨关于运动参与和人的社会化的问题时,讨论内容较多的是关注于制度变迁、文化交变等诸多因素。学校体育课程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立体的过程。而在学校场域下的运动参与行为,同样也赋予了各种矛盾冲突和文化的内质,具有历史传衍的性质。

3.3 同侪

“同侪”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辈。同侪也称同侪团体,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在工作、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认同、有集体的成就感和归属感。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者认为,同侪是指个体参与同侪活动,融入群体,达到“合群”的效果的人群。在符合合群这一要求下,逐步形成自我的个性。

同侪群体简单看来是一群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群体,但在文化学的视角下,蕴含着历史积淀下的文化内涵和结构方式等等。美国社会学家尹恩·罗伯逊说:[6]“因为这一时期的年轻人易于建立一个有其自己情趣、娱乐、衣着、行话、符号、价值观念和崇拜对象,所构成的、富有特色的次文化”。在同侪构成因素的研究中,强调的是一种文化的立体模式,更多的模式体现“男性文化模式”和“种族文化模式”等。在这些模式基础上探讨运动参与通过同侪这一群体达到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作用。[7]

在人的社会化的构成因素中,同侪与家庭、学校看似独立,但其间有一定的联系。在家庭中有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可能互相影响,在学校中,也有志同道合的学长,有共同的体育参与形式,在参与运动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合群”的团体,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同时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4 小结

在文化学的视角下,用定性思辨的口吻对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相关概念做系统阐释,是一项相对艰巨的任务。文化学视野下的体育与人的社会化概念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构成因素。在运动参与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化,借鉴社会学范畴之内的社会化相关知识,逐步形成了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体育理论。体育与人的社会化是在家庭、学校、同侪等场域下,在运动参与和个体社会化的实践中,抛弃多重权利、符号的作用下,与社会历史及主流文化步调一致的同化过程。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丁建国.社会学在体育研究中的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13~14.

[3]田雨普.关于社会体育学取代群众体育学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1):1~4.

[4]高强.运动参与与个体社会化进程——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实践分析与理论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仇军,钟建伟.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视域开启与理论溯源[J].体育科学,2007(5):46 ~53.

[6]尤双从.我国家庭体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55~57.

[7]钟文正.日本足球职业化改革成功的文化学剖析——兼论对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9~12.

猜你喜欢
社会化概念家庭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幾樣概念店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家庭“煮”夫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恋练有词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