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党的建设新论

2014-02-12 16:10商植桐张红建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作风干部制度

商植桐,王 涛,张红建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习近平党的建设新论

商植桐,王 涛,张红建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围绕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党的建设;“五位一体”

纵观习近平从政生涯,他始终把党的建设问题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紧密结合实践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造了丰富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

一、思想建设: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回答了思想宣传工作的重大理论问题

思想宣传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上建设党,首先要搞好全党的思想宣传工作。毛泽东曾经说过,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1]。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宣传工作,既是优良传统,也是强大优势,需要长久保持。习近平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须臾不能放松,片刻不能削弱,坚持经济中心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习近平立足于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着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着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以实现“两个巩固”为根本任务,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为根本原则,以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为重要方针,以号召全党动手、坚持党委负责为重要保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基本职责,不断开创思想宣传工作的崭新局面。他还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用坚定理想信念来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常给精神“补钙”,就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指导实践。

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断,具体明确了思想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方针原则和根本任务,精要地道出了思想宣传工作凝聚党心、引领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了思想宣传工作于党于国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成为全力推进党的思想宣传工作、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行动指南。

二、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树立强烈人才意识,明确提出了选人用人的新标准、新要求

选人用人事关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在地方任职时就始终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撰文写到:“选贤任能要‘近君子,远小人’,坚持原则,严格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引进人才要防止‘近亲繁殖’,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3,p11]在选拔干部问题上,他强调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德,把德放在首位;二要正确对待民主测评,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满票干部”[3,p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再次重申了选人用人问题。2013年春节前夕,他在甘肃调研时就明确提出要重用“四种干部”,即那些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4]。好的干部就是一面旗,习近平的“四种干部”观为选人用人树立了明确的标准。6月下旬,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鲜明提出并深刻回答了做好干部工作的三个根本问题,继续丰富和发展着党的干部观、人才观。一是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习近平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个字高度概括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二是怎样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加强党性修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砥砺品质、提高本领;二靠组织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三是怎样把好干部选用起来?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5]。

总之,习近平无论是在地方任职还是在中央工作,无论是调研考察还是发表重要讲话,他的选人用人思想都始终贯穿其中、清晰可见,时时刻刻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工作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三、作风建设:倡导群众观,紧紧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抓住了党风建设的根本

从陕西到北京,从河北到福建,从浙江到上海,习近平多年来深耕基层、亲民爱民,有着丰富的基层阅历和地方领导工作经验。他深知作风建设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性,多次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论述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他曾撰文指出,是否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是否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否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始终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内容,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6]。他认为,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要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做到始终不忘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忘“两个务必”的要求,始终不忘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始终不忘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始终不忘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行和操守,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7]。他积极倡导“群众工作观”,强调党风建设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这不仅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习近平“三个是否”“六个始终不忘”和“群众工作观”等可贵思想,成为指导新时期党风建设的理论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主张改进作风从自己开始,从政治局做起。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抓作风、正作风、改作风、树新风,带头践行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的常态化、长效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党心民心,作风建设呈现出崭新局面。

四、反腐倡廉建设:以史为鉴,抓好“常”与“长”、“大”与“小”的辩证关系,系统阐述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问题

以史为鉴,方知兴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的历史经验,早在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历史经验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8],要善于总结和借鉴。习近平深谙此理,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他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9],提出“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的重要论断。反腐倡廉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借鉴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成功经验,深刻汲取失败教训,把历史智慧贯彻到反腐倡廉的具体实践中。当前,党中央“自上而下”地深入推进巡视工作,派出反腐“千里眼”,正是将历史智慧古为今用的最好例证。

习近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我们党的反腐倡廉建设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他站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指明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点是要狠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措施上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他还旗帜鲜明地提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做到经常抓、长期抓,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倡廉任务长期而艰巨、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打持久战,既要坚决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奠定基础,又要做到惩防并举,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也要打好歼灭战,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不停顿地进行反腐斗争,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坚决“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习近平关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以史为鉴,做到常抓不懈,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等重要论断,彰显了我们党铁腕惩腐、科学防腐、依法治腐的决心、信心和恒心,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制度建设:构建权力之“笼”,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制度约束,提高制度执行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习近平在中纪委全会上提出来的,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尚属首次,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习近平用“权力进笼”这一形象比喻,彰显了我们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更加注重制度反腐的坚强决心。制度的笼子怎样关住权力?核心就在于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完善反腐倡廉运行机制,“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重申了这一根本之策,提出“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的目标。此外,优化权力内部结构和外在环境,强化问责制的责任追究,坚持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原则等也不失为促进权力进笼的关键之举。

完善制度体系重要,推进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更加重要。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到实际行动上[3,p71]。在反腐倡廉领域,基本实现了有制度可依的局面,但也存在着有制度不依,执行制度不力、不严和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这些情况必须坚决遏制。要把按制度办事贯穿于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始末,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要强化对一把手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习近平关于“权力进笼”“制度贵在执行”等重要思想浓缩了我们党在管党治党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刚性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的科学理念。

习近平“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执政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清醒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理解和深刻把握,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科学理论,必将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2-3.

[2] 徐京跃,华春雨.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1).

[3]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0-71.

[4] 兰红光.习近平春节前夕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N].人民日报,2013-02-06(1).

[5] 田培炎.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14):11-12.

[6]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J].党建研究,2007(5):6-7.

[7] 缪毅容.领导干部要做到六个“始终不忘”[N].解放日报, 2007-04-14(1).

[8] 习近平.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J].新湘评论,2011(22): 33-34.

[9]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N].人民日报,2013-04-21(1).

[10] 张烁.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23(1).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The New Party Construction Theory of Xi Jin-ping

SHANG Zhi-tong, WANG Tao, ZHANG Hong-jian

(School of Ma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Xi Jin-ping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arty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serving as leading cadres. Since he is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Party, he has put forward many new ideas, new diagnosis and new requirements around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style construction,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ion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which provide new guideline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party construction.

Xi Jin-ping; party construction; Five in one

D20

A

1009-9115(2014)03-0133-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3.033

2013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GH133007)

2014-01-09

商植桐(1967-),男,河北大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反腐倡廉教育、廉政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作风干部制度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