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教学论》的有效教学思想的思考

2014-02-12 17:28
关键词:效率思想教师

(山西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实践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的诞生。夸美纽斯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推崇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以往人们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研究较多集中在教育目的、教育原则等层面,而对其有效教学思想的探讨比较缺乏,但这恰恰是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本文试图通过挖掘夸美纽斯关于有效教学的思想,以获得一些对当今教学的启示。

一、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命题。

在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有的研究者从教师方面着手,通过研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来揭示或阐明有效教学;有的则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界定有效教学,指出促进了学生学习且学生愿意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有的则沿用经济学概念,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其概念,指出有效教学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带来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的教学。[1]

国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有学者将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解释归纳为以下三种取向:一是目标取向,即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达成了预定的学习目标的教学。二是技能取向,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智力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所教内容有广泛而深刻的把握。三是成就取向,认为有效教学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

纵观国内外的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提倡的是效果、效益、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挖掘有效教学思想的必要性

挖掘有效教学这一思想是有其必要性的。

首先,当今社会正走向信息化时代,知识增长的速度得到了空前提高,为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教育教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大多数人认为,教学不应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满足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于是提出了教学目标多元化,因而,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就成了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其次,一直以来教师苦恼于教得辛苦,学生苦恼于学得痛苦。有的教师进行的教学是填鸭式的,他们靠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进行教学,并没有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故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则经常拖延课堂时间,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大搞题海战术。诸如此类,都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便是优化师生的有效教学,使教学过程充满愉悦感。

再次,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迫切要求。新课程将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而,以往一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总之,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就是为了把教学搞得更好。好的教学,即为有效的教学,即不可以低效或无效。任何教育家或学者群体都会倡导有效教学。[3]我们对有效教学进行新的挖掘与思考势在必行。同时,想要挖掘有效教学思想,必然离不开相关专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通过对其的阅读,可以发现、了解其中蕴含的有效教学思想,因而这本书也称得上是教育史上最早系统思考有效教学问题的教育学著作。本文试从教学效果、效益、效率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大教学论》中的有效教学思想,以期对当今教学有所启示。

二、《大教学论》的有效教学思想

正如夸美纽斯自己所说的那样,自己的教学思想与以往旧的教学思想迥然不同。夸美纽斯教学论思想中所隐含的有效教学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与探讨。

1.《大教学论》的“教学效果”

“效果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4]由此可以得出,教学效果是指由于教学出现的某种情况,在教学活动左右下的成果。

有效果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学有所获,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不仅仅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在价值观等方面也获得新的认知、新的发展。在《大教学论》中,“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自然存在我们身上。”[5]每个人都有一定天赋,这些天赋能否得到发现与发展,发展得如何,关键就在于教育。通过接受教育,任何人的智力、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夸美纽斯认为,通过教学,能使人成为最温良、最神圣的生物,能使愚蠢的人摆脱本性中的愚蠢,能使聪明的人愈加聪敏,能使富人有头脑,能使贫穷的人有能力,能使美貌的人不肤浅,能使有权的人拥有智慧,亦能使地位较低的人自愿服从。这便是有效果的教学,人人都能取得进步和发展,这正是教学效果的落脚点。

教学效果亦可以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方面。若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品质等发生变化和改进,就可以认定为是有效果的教学。换句话说,有效果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越学越爱学,对学习有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夸美纽斯的教学论中,教学过程论以感觉论为基础,教学原则以直观性为代表,这使得学习变得直观、容易而更受学生欢迎,教学效率也因此大大提高。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的便易性原则“是愉快地进行教授的艺术”。在他看来,如若采用了教学的便易性原则,教师和学生双方就不会产生烦恼和厌恶,他们会把教学这件事情当作是一件“乐事”。而且它是解决“方法怎样才能适合学生的心灵,使它们用起来容易而且愉快”这一问题的。学生若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会主动投入其中,比起那些对学习充满困惑甚至是排斥感的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差。同时,“愉快教学”的要求是:“(1)应当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激发起孩子想知道、想学习的意愿;(2)教学法应能减轻学习的劳苦,使得没有什么东西妨碍学生或阻止他们在学业上取得进步。”为此他提出:“学习的意愿是由父母、师长、学校、教学科目、教学方法和国家当局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的。”在此基础上,他也指出了一些具体办法和措施以实现“愉快”的教学。

概括起来,《大教学论》中有效的教学应该是让人得到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收获、兴趣的提升。

2.《大教学论》的“教学效益”

有效益即有效用。在经济学中,把商品作为能够满足人的主观愿望的东西,叫效用。与有效果不同,有效益强调的是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学生所用。换句话说就是,学而无用的东西,即便通过教学产生了效果,也不会产生效益。[6]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经常死记硬背一些对实践无用、无意义、无价值的知识,还反复通过题海战术来操练,以希望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样的教学不能称得上是有效益的教学。

在《大教学论》的扉页,夸美纽斯便指出,他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有效益的教学的目的便是这样,教学及其结果与个人的发展是相吻合的,教师可以有一定的教学方法而不必徒劳地教,学生有了学习的方法因而学得更多更好;学校因而可以有良好愉快的氛围,不再是之前的“恐怖的场所,儿童才智的屠宰场”。这样一来,教学与学校的进步相吻合,教学与社会的发展相吻合。

夸美纽斯还明确地指出:“自然所产生的事物没有不能明显地看出其实际用途的”,“只有那些易于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教给学生”。这正是教学效益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知识的用途向学生说明之后再传授知识,这样学生才会相信知识,才会从对知识的运用中感到快乐。书中说道,对人没有用处的学科,没学过的人也不会觉得少了什么,确实是这样,时过境迁的学科也终究会被人们忘掉,人生短促,不必在无价值的学科上费工夫,因而“学校必须这样组织,使学生除了有价值的事情以外,不学别的”。这种观点虽然有其缺陷,不足够科学,但我们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有效益的教学思想来进行教学。

3.《大教学论》的“教学效率”

人们进行教学,就是为了帮助、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其核心就是效率问题。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4]由此推出,教学效率是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教学产出。具体来说,我们所追求的有效率的教学,就是要尽量用小的、少的教学投入来获取大的、多的教学产出。因此,有效教学必须满足有效率这一条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追求的就是减少投入增加产出。

《大教学论》中,“使得教员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少教多学的思想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率。可以这么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通篇论述的内容其实就是对如何能够少教多学这一问题的思考。夸美纽斯主张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有用为原则,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以感觉为基础,教学必须遵循适应自然的法则。他还详细论证了直观性、便易性、彻底性、简明性、迅速性、巩固性、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这些都为其教学效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夸美纽斯提出了统一的学年制度。这种制度要求各年级应在同一时间开学和放假;每年招生一次,学生同时入学,进度一致;学校工作要有计划等等。其中,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就是班级授课制。17世纪前后,西欧各国普遍采用的教学制度是个别教学制度,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对象的急剧扩大,个别教学制度在规模维度上变成了低效的。夸美纽斯为了实现“教一切人”,并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后,探索并找到了使“教一切人”成为可能,并可以切实可行地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制度,即“班级授课制”。他主张“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的学生”,甚至提出“同时可教几百个学生”,并建议采用大班与小组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要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十人,各组都由一名学生负责管理,协助教师监督和检查小组成员的功课。这种“各尽其才”的状态,就使得教学的各个要素、各种资源进入最佳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追寻的教学效率。

夸美纽斯也对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作了分析,而且这些分析在今天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在他看来,班级授课制既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一个教师可以教导一百个学生,所费的劳力是和教几个学生一样小的”,从而“工作可以减轻”;且授课教师看到课堂中的学生愈多,工作兴趣便愈大,教学热情也随之提高。对于学生而言,采用班级授课制后,“没有一个学生会被忽视”,“学生们会比以前更加注意学习”,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学生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等等。由此可见,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理论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功不可没,这正适应了近现代学校发展的趋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等观点在现今也是人们极力倡导的。

不过,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的论证也有一些欠成熟的地方,例如,他对于班级规模的理解是规模越大越好;他认为在班级授课制中“没有一个学生会被忽视”等等。很显然,这些都缺乏依据,不符合现实中的教育规律。

总而言之,《大教学论》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对教学实践中宝贵经验的总结,符合现代学校教育特别是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因而,其中的许多观点被后人广泛学习采用,在教育史上有不朽的功绩。

三、《大教学论》有效教学思想对当今教学的启示

思考《大教学论》有效教学思想对当今教学的启示,在此,将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的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

1.对制定教学目标的启示

既然我们希望我们的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我们就必须整体考虑这三个因素。这些因素在教学当中形象地体现在教学结果、教学体验和教学时间之中,而其最终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果”的教学,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在知识、能力方面有所收获,在价值观等方面有新的认知、新的发展;通过“有效益”的教学,让学生能学有所用,学会做事,学会生存;通过“有效率”的教学,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成功。如此的发展才是全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因而,有效教学一定要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

2.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其一,教师应拥有、保持对教学理论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坚持学习的动力,亦是教师保持教学热情的源泉。一个教师只有“乐”于学习教学理论,保持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尝试运用并从实践中获得运用的乐趣时,他才会觉得学习理论确实是一件“乐事”。因而,对于已有的有效教学理论,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尽力挖掘。

其二,教师应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现实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时常坚守老旧的观念;有些教师不仅懒于创新,还只信奉“拿来主义”;有的教师则只关注自己教得如何,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不关心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更有些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少进行反思,也无从谈及创新。这种种做法必然会导致教学低效或无效。因而,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容忽视。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的专业地位,主动提高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为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注入生命活力。其次,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自己具备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再次,教师应丰富个人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储备,使自己对所教知识形成有广度有深度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最后,要积极参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活动,如相互听课、研讨、征求学生意见等,使之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契机。总之,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学生信任的老师、充满热情的老师、对学生满怀期望的老师。

其三,教师应有效实施教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进行有效讲授。讲授就是向学生提供关于某些事实、观念、概念和解释方面的信息。它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时要做到清晰、适时、有节奏。其次,能够进行有效提问。有效的提问必然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和深刻性,学生才会觉得所答问题有价值。再次,能够进行有效互动。有效互动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能促进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角色意识,并注重平等、对话与交流。最后,能够进行有效管理。有效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既要让学生放开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能让学生的所想所做有方向、有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首先需要制定课堂规则,这样才能为有效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次还需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让学生有想进步、爱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同时也需具备一定的威信,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的同时,也有崇敬之情。

其四,教师应致力于做教育家型的教师。每个教师都是教学最直接的执行者,因而必然也是有效教学的直接实践者。想要实现有效教学,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使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致力于做教育家型的教师,既有道又有术。[3]只有这样,有效教学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 陈晓瑞,等.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M].比较教育研究,2005(8).

[3] 刘庆昌.试论教学效率研究的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

[6] 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含义[J].中国教育学刊(课程与教学),2012(5).

猜你喜欢
效率思想教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最美教师
思想与“剑”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教师如何说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