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秋柳》诗用典管窥

2014-02-14 02:47张振红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用典神韵典故

张振红

王士禛《秋柳》诗用典管窥

张振红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王士禛是清初康熙年间诗坛宗主,《秋柳四首》是其神韵诗的早期代表,在写作技巧方面颇具特色,其中,典故的大量运用即是最突出的一点。而仔细品读这些典故又会发现如下两点:一是典故来源颇有特色,二是典故的运用正是该组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王士禛;《秋柳》诗;用典特色

一、《秋柳》诗中的典故来源及特点

王士禛《秋柳》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仔细品读该组诗,会发现这些典故的出处有一定的特点。为了便于议述,现引《秋柳四首》及其《菜根堂诗集序》序言如下:

秋柳四首

《菜根堂诗集序》:“顺治丁酉秋,予客济南。时正秋赋,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千余株,披拂水际,绰约近人,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予怅然有感,赋诗四章,一时和者数十人。又三年,予至广陵,则四诗流传已久,大江南北,和者益众。于是,《秋柳》诗为艺苑口实矣。”

其一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其二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其三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

其四

桃根桃叶镇相怜,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

统观此诗会发现,该组诗以柳为题,但通篇却无一“柳”字,而几乎句句用典,如“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差池春燕影”、“陌上黄骢曲”、“江南乌夜村”、“三弄笛”、“玉关哀怨”等不一而举。深入了解典故,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意,为了更好地理解诗中典故,笔者参照各选本注解,按典故出处分类(某些典故并非见于一处,所见处均收在内)见表1。

此表展现出王士禎创作过程中向古人学习的些许痕迹,亦可见其颇有特色的用典风格。其中,最醒目的一点:诗人大量从古代菁华中取典,从先秦《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诗、赋,再到唐诗、词、赋,历代正史典籍,所涉甚广,但其间有个奇特的现象——无宋诗词。士禎早年学诗尤崇唐,这组诗中用典遍取各代而独无宋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诗人年轻时的诗学倾向。

二、《秋柳》诗用典的艺术特色

如上,《秋柳》诗中的典故来源有一定的特点。此外,这些典故的运用亦表现出王士禛创作艺术风格的某些特点。

表1 王士禛《秋柳四首》中的典故出处及其分类

首先,试把这些典故加以分析可发现,几乎每个典故都能形成一个关于柳的意象画面——柳之境,这体现出士禛作诗善于主观造境的独特个性。如宗白华先生所言:“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并引恽南田《题洁庵图》中“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之句来阐释他所理解的“意境”[1]之美。这里,白华先生指出了景、情、特别是想象在构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景、情需交融,而“灵想”又具“独辟”之功。该组诗中,除诗前小序为士禛眼前之景外,其余均为想象造景之作。章培恒先生曾言:“《秋柳》四首基本上是”士禛“内心原有的哀愁的外化;文学素养(包括他所掌握的典故)为他提供了必需的材料,而想象力则是这种外化得以完成的主要手段”[2]。细观士禛该组诗(包括序言),可发现,其整体是诗人由景生情,又因情造景,再以造景达情的产物。

序言中:“时正秋赋,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千余株,披拂水际,绰约近人,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予怅然有感,赋诗四章。”即道出该组诗的成诗之景及士禛当时的怅然之情。

其次,由于典故颇多,并伴有偏典,如“黄骢曲”“乌夜村”之类,使得该组诗题旨隐约。很多人认为诗旨实非叹咏秋柳,而是借秋柳流露对某事件的感慨,即借咏物以托史事。大致有如下四种说法,其一,如李兆元《渔洋山人秋柳诗旧笺》中所谓“此先生吊明亡之作”[3];其二,为冥府藩故妓作也,以高丙谋《秋柳诗释》为代表;其三,张之洞《济南杂事八首》自注,谓“山东巡抚署为明济南王故宫,引济水贯其中。王渔洋《秋柳》诗为故王作也”[4],认为是凭吊明朝济南王的;其四,无寓意,如吉川幸次郎先生在其《中国诗史》中所提及,“只是为歌咏秋柳而作”[5]307不论有无寓意,典故的运用是生成以上诸说法的根源。亦如吉川氏所言:“不能把这些说法看作全然是牵强附会而摒弃。寓意,是中国文学中常有的现象。”[5]307诚然,寓意作为一种表达技巧,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运用典故又是表达寓意的一种方式。

再次,由于诗人创作时对韵律的要求,整组诗呈现一种乐曲般循环往复的动态之美。吉川幸次郎先生曾对第一首诗作过细致分析,并言到,士禛“巧妙地选择各种单词,从单词的连续与流动之中产生观念的波动,在这些波动的新鲜感中显现出魅力来。”[5]307

三、《秋柳》诗对王士禛的影响

王小舒先生的观点认为,“王士禛神韵诗说理论的构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顺治十四年(1657)发表的《丙申诗集序》为始端,提出‘典’、‘远’、‘谐’、‘则’四字纲领”[6]。士禛言道:“六经、廿一史,其言有近于诗者,有远于诗者,然皆诗之渊海也;节而取之,十之四五,尪结漫谐之习,吾知免矣:一曰典。画潇、湘、洞庭,不必蹙山结水;李龙眠作阳关图,意不在渭城车马,而设钓者于水滨,忘形块坐,哀乐嗒然,此诗旨也:次曰远。《诗》三百五篇,吾夫子皆尝弦而歌之,故古无《乐经》,而由庚、华黍皆有声无词;土鼓鼙铎,非所以被管弦叶丝肉也:次曰谐音律。昔人云:楚辞、世说,诗中佳料,为其风藻神韵,去风雅未遥;学者由此意而通之,摇荡性情,晖丽万有,皆是物也:次曰丽以则。”[7]

这里,王士禎对“典、远、谐、则”中的每个字都作了形象的阐释,释“典”曰:诗之渊海深博,儒家六经、廿一史中醇雅之精华均可吸取;而又忌“尪结漫谐之习”,即力弃怪诞俚俗之言。尚“远”曰:画笔可简约、朦胧,不必堆景砌物;诗之题旨,可烘托、可暗示,尚意境清远、味在言外。美“谐”曰:“谐音律”,重诗歌音律之和谐,遵循既定的音律,虽有声无词,而意尽在韵律中。力“则”曰:辞藻丽美而又合乎法度,其法度以《楚辞》、《世说》为代表,喜其辞藻之“神韵”。

《秋柳诗》正是这第一阶段的代表作,也体现着上述“典”、“远”、“谐”、“则”四字纲领。首先,诗中大量汲取古代菁华,运用典故,即是上述四点原则中“典”之体现。

其次,诗中所绘出的一幅幅的柳之境,体现着严羽论唐诗所谓“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中所言之意境美与言外情。而这“境”也正是诗人所倡“远”字中的一个方面,亦是神韵诗所求之境。而在题旨方面,士禛这中通过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的方法,是对司空图“味外之旨”诗论的继承,亦可理解为士禛“远”字原则中另一方面的追求,蕴含着一种味外之味。

再次,如吉川幸次郎先生从音韵学角度对其中的第一首诗所作的分析一般,士禛“巧妙地选择各种单词,从单词的连续与流动之中产生观念的波动,在这些波动的新鲜感中显现出魅力来”[5]307。可见士禛创作过程中,对“谐音律”的追求。

最后,统观该组诗可发现,王士禛在整首诗中的遣词造句,达情婉而不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渔洋对“则”的追求,亦可谓是神韵诗的一种魅力。

综上,《秋柳四首》作为王士禛早年的代表作,体现了诗人早年“典”、“远”、“谐”、“则”的诗学思想,是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士禛也因此而在诗坛初露锋芒,严迪昌先生曾言:“对于王士禎来讲,《秋柳》四章不啻是一块里程碑。”[8]之后士禛沿着此路继续前进、探索,提出“神韵说”,逐步成为主盟诗坛的“一带正宗”。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4.

[2]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下卷[M].2版:增订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78.

[3]周兴陆.渔洋精华录汇评:卷一[M].济南:齐鲁书社,2007:31.

[4]张之洞.张之洞诗文集[M].庞坚,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2.

[5]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M].章培恒,骆玉明,贺圣遂,等,译.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6]王小舒.神韵诗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96.

[7]王士禎.带经堂诗话:卷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78.

[8]严迪昌.清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392.

A Restricted View on the Features of Allusions about Wang Shizhen’s Poem Autumn Willows

ZHANG Zhen-hong
(Chinese Department,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Fujian,China)

Wang Shizhen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poetry sovereign.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during the reign of Kangxi,the four poems about Autumn Willows were the early representatives of his“poetics of poetic charm”,having some unique features.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points is that the author used a large number of allusions in his works.Upon reading these allusions carefully,we will find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 Firstly,the sources of the allusions are very special.Secondly,the application of allusions is also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poem.

Wang Shizhen;Autumn Willow;writing features

I222.7

A

1007-5348(2014)03-0055-03

(责任编辑:吴有定)

2014-01-13

张振红(1985-),女,山东临沂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用典神韵典故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漫谈诗词“用典”
瓦子街,读不完的神韵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