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4-02-14 02:47严兴文薛晓芳何正付吕莹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粤北景点红色

严兴文,薛晓芳,何正付,吕莹

粤北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现状调查与思考

严兴文,薛晓芳,何正付,吕莹

(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韶关512005)

在当今社会转型、思想文化多元多变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缺乏了解,甚至对其有利于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都持否定态度,从而在认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是由市场经济的冲击、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严重功利化、各级学校对安全问题极为担忧等因素造成的,为此要实施红色文化发展战略、打造优质红色文化育人环境、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和壮大红色文化传播队伍。

粤北大学生;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等文化形态,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的精神形态[1]。为了较全面地了解红色文化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影响,“广东省生态发展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挖掘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课题组对粤北生态发展区内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问卷共发放了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84份,回收率98%。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探究粤北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现状,为进一步构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打下坚实基础。

表1 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关注状况调查

一、对红色文化认知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对红色文化资源关注状况的分析

粤北或称粤北地区,包括韶关和清远两个地级市,其所辖范围大多属于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景点众多。据统计,市级以上的教育基地共有49个,县区级的教育基地更多。对这些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关注状况如何,我们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83.4%以上的学生至少参观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红色景点,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和接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教育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但也有相当部分同学对红色文化资源缺乏了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高,甚至有少数同学对此漠不关心,从未去过红色景点,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红色经典诗词和音乐,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和教育者的关注和深思。

(二)对红色文化景点服务运营模式的分析

粤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景点众多,但服务运营模式大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等形式对外开放。对于这种形式,从表2和表3数据可以看出,超过80%的同学对此表示可以接受,而且有超过75%的同学对此感觉良好。在展望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时,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有机会再去参观考察,还希望有关单位多在景区内举行包括历史歌舞剧在内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文化艺术表演活动,同时还提出了要不断改进红色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纪念品的吸引力等建议。这反映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对充分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出了独到的建议,对红色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等运营模式有自己的看法和追求。

表2 红色文化服务运营模式调查

表3 红色文化景点运营模式调查

表4 接受红色文化渠道调查

(三)关于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渠道的分析

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资源、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主要途径有电视电影、书籍和网络,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是亲身参加旅游体验所得;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红色文化活动,四成多的同学表示愿意选择与集体一起参观红色文化旅游景点。这种把外出参观红色文化景点的选择权交给学校和集体,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有较强烈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主动接受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意识不强,因而大学生独立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有待提高。

(四)大学生旅游选择红色景区动机状况的分析

从表5数据可以看出,超出一半的大学生外出旅游是以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为出发点,有82.9%的大学生对革命历史的魅力和历史人物的高大形象情有独钟,表示会或者可能会在外出旅游时会想到去红色景区参观考察。可见,大部分同学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不会去,因而需要加强他们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认知,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将近二成的同学表示到红色景区旅游是因门票价格低所致,这说明国家政策导向对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具有促进作用。

表5 外出旅游到红色景点动机调查

表6 红色文化资源对你人生影响调查

表7 对人生价值追求调查

(五)对红色文化作用认知的分析

从表6和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超过86%的大学生认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对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艰苦奋斗作风、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较大的帮助,这反映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人生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帮助作用。但也有13.14%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对其形成理想信念没有帮助,对英雄人物偶像选择明显偏低,对人生道路选择不能很好正确对待,把追求家庭幸福作为终极的目标,对此,教育者应认真思考和高度关切。

二、大学生对粤北红色文化认知出现偏差的成因

从上述调查可知,大部分青年大学生非常认可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认识到红色文化对人生世界观形成有很大帮助作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对待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在认知上出现偏差,如有部分同学对红色文化资源缺乏了解,主动接受红色文化意识不强,甚至表示不喜欢红色经典诗词和音乐,等等。其原因主要有:

(一)市场经济的冲击是造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偏差的直接原因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的重要组成部分,粤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多样化。这样多样化使各种文化处于多元多变状态。文化多元多变可导致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混杂,文化认同迷茫,价值选择迷失,出现扭曲或偏差行为,出现诸如相互戒备、相互提防、互不信任的问题,出现见危不救、袖手旁观、异常冷漠的问题,甚至连什么是爱国也成为问题,正如十八大报告在正视这些问题时强调那样,“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2]。反映在对粤北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认知上,居然有8.55%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对此不感兴趣,还有更多的学生不喜欢唱红歌和读红诗。造成这种尴尬现象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一是粤北红色文化资源对外开放形式单调,它们多以展览馆、纪念馆的形式向游客开放,比较缺乏新鲜感,难以满足接受信息技术快的青年大学生心理要求;二是大学生获得红色旅游信息渠道少,且外出旅游时偏爱选择休闲娱乐性的景点。

(二)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功利化倾向严重、服务运营模式单调是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偏差的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的建立,虽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甚至决定性作用,但市场经济毕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忽视其社会效益,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也出现诸如此类情况。一些地区领导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借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使红色文化沦为牟取利益的工具,如蓄意设置或提升景区的门票,间接地将经济能力不足的人排除在外,导致有些景点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育形同虚设。而有些红色资源景点地处偏远,规模不大,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效益不高,从而导致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红色景点旅游资源单调、服务设施陈旧和不足、服务质量差等突出问题,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偏差的重要原因。

(三)各级学校对安全担忧是造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偏差的根本原因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育是各级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老师包括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大多因升学压力而放弃利用地方红色资源这一重要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安全问题成了各级学校十分关切而又重之又重的工作,因而有的学校领导因担心学生安全问题而怕承担责任就干脆取消学生外出到爱国主义基地包括到红色景点参观的机会。在我们调查中作为在中小学阶段相对较为优秀的大学生竟有31.29%的人在中小学时没有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过。到了大学阶段,因现今的高校人数众多,每个年级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或几万人,规模大,统一组织难度压力大,组织方畏难情绪明显增加,而且参观红色景点经费(包括租借车辆经费)捉襟见肘,非常有限,因而大多高校难以有效组织学生到红色景点参观。

此外,现在大学招生早就不像计划年代那样很多只招本地生源,而是面向全国许多省市。因此大学生集聚到一个全新的地域,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去熟悉与适应,因而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

三、纠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偏差的策略与路径

(一)实施红色文化发展战略,深化产业改革

粤北地区有着丰富而优质的资源,植被覆盖率占70%,历来被喻为广州、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但与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粤北地区无论是交通还是经济抑或其他方面都显得比较落后,从而导致粤北地区许多场馆和景点包括如北伐战争纪念馆、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五里亭旧址、始兴红围等都需要经费进一步投入和开发利用。在当今国家正大力推行文化产业发展同时,粤北地区应顺势而上,顺势而为,充分把握有利机会,以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实施红色文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巩固粤北地区的旅游城市的地位,继续加大构建文明旅游城市的力度,加快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加对道路修建、饮食住宿的投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引入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参与开发,以改变配套设施落后等状况,如五里亭广东省委旧址经常因下大雨道路被淹而无法入馆参观等现象。另一方面,适当拉长粤北红色文化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间横向渗透与产业内部的纵深延伸结合,注重红色和绿色的结合发展:在旅游路线增添红色文化景点项目,在众多绿色旅游路线加入红色旅游元素;设计并生产出富有创意且受大众青睐的纪念品,如可在省委旧址、北伐纪念馆推出蕴含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全新纪念品,在粤赣边三年游击战旧址及梅关古道推出蕴含“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精神的纪念品,在始兴红围、八一烈士墓和八一解放小学纪念馆所在地推出蕴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神的纪念品。同时,也要注重提高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基地的服务质量,积极引进新技术设施和改进工作方法,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吸引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的游客参观考察。

(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扩大传播队伍

一是积极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性传播形式。粤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因而可在红色景点定期放映电影、举办历史歌舞剧、举办艺术文化节等活动,在举办这些活动中,应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以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在发挥这些传统方式作用的过程中,更应注重现代传播方式创新。现今正处于一个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也需要融入新时代新技术的元素,如建立多功能性的网页,提供网络视频、学习浏览电子书、有奖问答趣味平台等。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青年大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技术和新方法又偏好视觉欣赏和意境领会的特点,开展红色文化微电影大赛或者摄影比赛,不断丰富传播形式的创新。这些传播形式能让青年大学生主动了解并亲身体验红色文化,使其成为红色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二是注重打造源头活水不断的研发平台,彰显红色文化独特魅力。根据粤北的区域特点,集中高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研发队伍,规划设置红色文化研发课题,积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探索,以便探索出更加适合时代发展的创新性的文化品牌。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开展以精神荣誉和物质嘉奖相结合的方式表彰对有杰出贡献者,并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加入到创新红色文化研发队伍中来,才能保证研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才能保证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才能不断彰显红色文化独特魅力,才能使红色文化保持持续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粤北做出应有贡献。

(三)创造高校优质红色文化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校是一个提供充分展现个体个性和人格魅力机会的舞台,打造高校优质红色文化教育环境,有利于培育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为此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结合不同专业调整不同实地考察的教育活动方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应重视与学生专业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调整实地考察不同的实践教育方式,例如旅游与地理类专业可以适当组织他们到粤北红色文化景点进行导游培训或体验活动,美术类专业的可以举办红色文化画展,音乐专业的可以在红色景区举办唱红歌比赛,其它专业尤其是文学类专业的可在红色景点进行朗诵红诗、讲红色故事比赛等。只要有针对性地展开与专业密切联系的红色文化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思想觉悟。

二是推进红色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组建红色文化社团并定期进行知识宣传活动,定期举办全校性红歌大赛、历史歌舞剧汇演或者创新性的红色文化微电影比赛等活动,让红色文化社团成为活跃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氛围的重要组织形式。鼓励并协助师生共同合作并完成红色文化科研创新类项目,并以此充分展现师生互动,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增加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了解。除此之外,要充分有效运用宣传橱窗、校内广播电台和校报等校园传播媒介,注重采用青年学子喜见乐闻的传播手段和途径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例如,宣传橱窗添入连环待续的红色文化趣味知识、广播电台可适当添加红色文化有奖问答平台、建立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网站,并进行信息管理,走网络多元教育路线。在高校教育中突出红色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环境,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科学地设置人文课程,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文课程是人文观念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大学人文精神回归的物质依托。科学地设置人文课程是大学办学理念的基本载体,也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目的重要手段。在人文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把对红色文化资源讲授渗透到人文课堂教学中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让青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1]张鹏程.红色文化资源面对过度商业化开发的隐忧与对策[J].教育文化论坛,2013(3):51-54.

[2]《十八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5.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Knowledge of Red Culture in the North of Guangdong Province

YAN Xing-wen,XUE Xiao-fang,HE Zheng-fu,LÜ ying
(Ideological and Polieical Thory Teaehing Department,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s:The paper indicates that some college students,who live and have grown up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China is going through,and cultural diversity students,have a de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Red Culture,and even maintain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belief and value they can possibly benefit from. To offset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free market economy,utilitarianization in the Red Culture industry and concerns about security in every leve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ave brought on,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in the paper that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d Culture be carried out,that a new nurturing environment for Red Culture be set up, that a new and professional model of media special for Red Culture be create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orth of Guangdong Province;value of Red Culture;education in patriotism

G641

A

1007-5348(2014)03-0167-06

(责任编辑:薄言)

2014-01-0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基金项目“广东生态发展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挖掘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GD10XMK05)阶段性研究成果;韶关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韶关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研究”(SYJY201213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严兴文(1966-),男,广东翁源人,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粤北历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粤北景点红色
粤北龙船歌研究
红色是什么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红色在哪里?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追忆红色浪漫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追寻足迹 不忘初心—红军长征过粤北图片展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