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话和普通话否定标记的对比分析

2014-02-15 05:16孙秋香
关键词:南通副词形容词

孙秋香

一、引言

南通处东经120°12′至121°55′,北纬31°41′至32°43′之间,古名通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濒黄海,南枕长江。其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市毗连,北与盐城市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有县级市海安、如皋、如东、海门、启东以及南通市区,统称“五县一市”,总面积约8 544 平方公里。南通地区不大,语言特点却颇为突出。

南通境内通行四种方言,分别是:如海话、南通话、启海话以及通东话。其中如海话和南通话虽有一部分吴方言词汇,但不具有全浊声母,故属于江淮方言;而启海话和通东话具有全浊声母,属于吴方言。

1.如海话:以如皋话为代表,使用范围包括如今如皋市、海安县的全部地区以及除掘东、兵房以外的如东县大部分地区。如海话在语音上特点显著,如: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一律送气; 阳入调值高于阴入调值;声调多至6 个到7 个。

2.南通话使用范围覆盖了如今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西部以及通州区中西部等地区。南通是江淮官话通泰方言片最东端的一个方言点,因此处在官话和吴语交汇处的南通话,过渡性质极为明显。

3.启海话:又叫做崇明话、沙地话,以海门话为代表,属于北片吴语的“苏沪嘉”小片。其使用范围包括启东市南部、海门市南部、通州区南部和东北部以及如东县的掘东、兵房、丁店等地。

4.通东话:以四甲话为代表,又叫“江北话”(相对于海启话)、“老土话”, 使用地区覆盖了启东市北部、海门市北部和通州市东部,是一个狭长的方言带。

本文就方言调查中发现的南通话和普通话在否定标记上的差异作比较研究, 为南通人学习普通话提供一点参考。

南通话的否定标记主要有四个:不、没得、不曾、曾。其基本分工分别为:“不”对应于普通话里的“不”,“不曾/曾”对应于普通话的否定副词“没有”,“没得”对应于普通话里的否定动词“没有”。此外, 南通话用于表示劝阻或者禁止的否定标记“嫑”,是“不”和“要”的合称,对应于普通话中的“别”。

二、“不”

南通话中的“不”与普通话中“不”的用法基本相同, 其共同点是都可以作为否定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差异。

(一)反复问句

反复问句是疑问句的一种。普通话中的反复问句是以动词、形容词的肯定和否定的重叠形式来表示疑问的,常构成“V 不V”格式,或简略成“V不”形式。但在南通话中,“V 不V”或“V 不”作为反复问句的形式并不存在, 而常采用疑问副词“果”,构成“果+VP”的句式。其中“果”问的是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如:

普通话 南通话

①外面的天气好不好? 外头天气果好哩呀?

②你去不去北京? 你果去北京?

③你能不能不迟到? 你果能不迟到啊?

④你吃不? 你果吃啊?

由“不”字连接肯否定形式的短语也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在南通话中出现, 只是不能以反复问句的形式出现而已。这种形式在陈述句中是广泛存在的。如:

南通话

⑤随你去不去,反正不碍我的事。

⑥甚呢吃不吃力嗽,只要有生活做就行。

⑦反正不要你洗衣裳,你管灵不灵泛嗽。

⑧钱不钱的是小事。

普通话

随便你去不去,反正与我无关。

什么累不累的,只要有活干就行。

反正不要你洗衣服,你管他干不干净。

钱不钱的是小事。

以上几例的情形都是在“不”字前后叠用相同的词,或者重叠一个词的第一个语素。不仅动词、形容词可以叠用,名词也可以,都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二)带宾语述补结构的否定式

在普通话中, 带宾语的述补结构表否定时,“不”放在动词和补语之间,形成“V+不+OC”格式。南通话中,“不”的位置通常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宾语和补语之间,也可以出现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还可以出现在动词和宾语之间, 即具有“VO 不C”、“V 不CO”、“V 不OC”三种格式。如:

南通话

⑨我打不过你。/我打你不过。/我打不你过。

⑩你对不起你爷娘。/你对你爷娘不起。/你对不爷娘起。

普通话

我打不过你。

你对不起你父母。

这三种格式对述补结构有一定的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述补结构都能在这种格式中出现。述补结构必须能够带宾语且要求所带的宾语一定得是人。

(三)述补结构的否定式

在普通话中, 述补结构否定式的一般格式是“V+不+C”,而在南通话中,有些述补结构否定式可以将否定副词“不”提前,构成“不+V+C”格式。如:

南通话

⑪晚上我不看见穿针。

⑫我不闻见有甚呢臭味。

⑬我耳朵有点儿背,不听见人说话。

普通话

晚上穿针,我看不清。

我闻不到什么臭味。

我有点耳聋,听不到别人说话。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能够进入“不+V+C”格式的动词一般是感官性动词,如“看、听、闻”等。

(四)“得”

“得”在南通话中使用频率较高,常与“不”组合,后加形容词、动词或比较结构,在普通话中这样的用法比较少见。

1.“不+得+A”结构, 意义相当于“不会+A+的”,表示对人或事物特征的估计或判断。如:

南通话

⑭娘就长呢格呢个架子, 养的伢儿不得齐整哩。

⑮格两个人天天闹事,日子过叨不得好哩。

⑯他跟叨他爸爸做生活,不得苦哩。

⑰他爷就是个冻怂,他也不得聪明哩。

普通话

妈妈就长这样,孩子也不会漂亮的。

这两个人天天吵架,日子过得不会好的。

他跟着他叔叔干活,不会辛苦的。

他爸爸就很笨,他也不会聪明的。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这种结构中的形容词大多是性质形容词,如:“大、小、好、坏、优秀、大方”等等。而状态形容词一般都不能进入此结构中,不能说“不得雪白、不得笔直、不得水灵灵”等等。

2、“不+得+V”结构,意思相当于“V+不+了”。如:

南通话

⑱格伢儿不是他养滴,他不得多少欢喜哩。

⑲你对伢儿也负唠责任,伢儿不得恨你哩。

⑳天夜了,我不得家去唠。

[21] 钥匙不曾带,我不得进家唠。

普通话

这孩子不是他生的,他不会太喜欢他的。

你对孩子也负责了,他不会恨你的。

天黑了,我回不了家了。

钥匙没带,我进不了家门了。

“不+得+V”结构中,V 大多是趋向动词,如:“来、去、上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上去、下来、过来、过去、回来、回去”等等;也可以是表爱憎的心理活动动词,如:“喜欢、恨、讨厌、爱”等等。

3.不+得+比较结构

在南通话中, 否定性差比句与普通话中用法不同,它很少用“不比”的形式,而是在“不得”后加比较结构,形成“X+不得+比+Y+W”格式;或者将比较结构置于“不得”之前,形成“X+比+Y+不得+W”格式,如:

南通话 普通话

[22] 他不得比你强。 他不比你强。

[23] 他比你不得强。 他比你不会强。

三、“没得”

在南通话中“没得”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与动词“有”相对。“没得”和普通话动词“没有”的用法大致相同:

1.可以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一般用于名词性短语前。如:

南通话

[24] 我没得钱叨。

[25] 他是最没得出息的一个。

普通话

我没有钱了。

他是最没有出息的一个。

“没得”带的名词性短语后还可以后接动词性短语,构成连动结构。如:

南通话

[26] 教室里没得学生赖上课。

[27] 他们在一块儿没得话说。

普通话

教室里没有学生在上课。

他们在一起没有话讲。

2.可以否定人或事物的存在,一般也用于否定名词,但句首名词一般为时间名词或地点名词。如:

南通话

[28] 家里没得人。

[29] 操场上一个人都没得。

[30] 今朝没得风。

普通话

家里没有人。

操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今天没有风。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陈述句中,“没得”既可以置于句中,也可以置于句末。

3.“没得”可以后接数量词,表示数量不足。如:

南通话

[31]我租哩房子还没得十平米。

[32] 格个社区里还没得五户人家。

普通话

我租的房子还没有十平米。

这个社区里还没有五户人家。

4.“没得”还常用于两者之间的比较,在否定性差比句中表示“不及”。如:

南通话

[33] 我没得她齐整。

[34] 食堂里头打哩饭,没得原来葛呐多。

普通话

我没有她漂亮。

食堂里面打的饭,没有原来那么多啦。

5.“没得”可以单用,常用于对话之中。如:

南通话 普通话

[35] 你果有得笔? 你有笔吗?

——没得。 ——没有。

“没得”的用法与“没有”大体相当,但仍有一些不同之处:

(1)词性的区分。“没有”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置于动词前作否定副词, 如:“他没有跑几步就累了。”又如:“我在家没有呆几天就回学校了。”而“没得”仅用作动词,不能置于动词前作副词。

(2)反复问句。普通话“没有”可以与“有”形成正反对比的形式,用于反复问句中表示疑问,如:“你有没有这本书? ”而南通话“没得”与“有”则不能构成反复问句,只可以通过疑问副词“果”来表示疑问,如:“你果有这本书? ”

(3)位置的不同。在疑问句中,“没有”可以置于句中,与“有”构成反复问句,如:“你有没有十块钱?”也可以置于句末,如:“你有十块钱没?”而“没得”只能置于句中,不能置于句末。

(4)其他。某些句子为了加强语气,在“没”之前加上副词“早”,强调时间的靠前。如:

南通话

[36] 汽车票早就没得叨。

[37] 葛把尺早就喊他弄没得叨。

普通话

汽车票早没了。

那把尺子早被他弄没了。

普通话中在“没”可加可不加“就”,而南通话则必须在“没得”前加上副词“就”。

四、“不曾/曾”

“不曾”是对已然状态的否定,《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未曾,没有”。“不曾”早在西晋就已出现,现在也常用于书面语中。如:

[38] 大臣答曰:“不曾闻乎?失圣仙人刚强难化,手执利剑,像貌可畏。”(《生经》卷三)

[39] “小的认便认得,慌忙之际可不曾问他的名姓。”(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

[40] “这里有一座桥昨天炸坏,还不曾修理完好。”(杨朔《木棉花》)

南通话中没有与普通话“已经”、“曾经”相当的副词,一般通过后附时态助词表示过去。在普通话中与“已经”、“曾经”相对的副词是“没有”,而南通话中常用的则是“不曾”或“曾”。“不曾”和“曾”从字面上看是对立的,但是意思上都表示否定,否定动作的发生。从读音上看,两个“曾”稍有不同:“不曾”的“曾”读音近似阳平或轻声,而单音节“曾”则一定要读成阳去。

南通话中,“不曾/曾”只用作否定副词,类似于副词“没、没有”,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1.“不曾/曾”可以否定某种已经发生的事实,后常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

南通话

[41] 我还曾吃饭叻。

[42] 东头家里不曾住过人。

[43] 天还曾亮我就醒叨。

普通话

我还没有吃饭。

东边房间没有住过人。

天还没亮我就醒了。

2.“不曾/曾”可以着眼于现在,否定此刻发生的某种事实,后也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

南通话

[44] 都格个时候了,他还曾来啊?

[45] 天都夜了,你作业还曾做叨好啊?

普通话

都这时候了,他还没有来啊?

天都黑了,你作业还没做完啊?

3.“不曾/曾”可以否定事物的一种性质状态的动态变化,后常跟形容词。如:

南通话

[46] 饭还曾熟嘎?

[47] 衣服曾干,还要晒下子。

普通话

饭还没有熟啊?

衣服没有干,还要晒一下。

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能被“不曾/曾”否定,被否定的形容词须具有[+变化]的语义特征,如:高、大、熟、好等等。我们可以说“他曾有他哥哥高”但不能说“他曾有他哥哥齐整”,因为“齐整”不具有[+变化]义。

4.“不曾/曾”可以用于疑问句中。当句末语气词是“啊”时,句中只能使用“曾”,不能用“不曾”,句子表示惊疑或惊讶,属于是非问句,要求对方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里的“曾”并不表示否定意义,而是疑问副词“果曾”的省略形式,等同于普通话中的“vp 了吗”,表示“询问”;当句末语气词是“撒”时,“曾”和“不曾”都能使用,句子属于反诘问句,无疑而问,无需答复。如:

南通话

[48] 你曾上过上海啊?

[49] 你曾吃饭啊?

[50] 你昨朝不曾打球撒?

[51] 我曾请你们吃过饭撒?

普通话

你去过上海吗?

你吃饭了吗?

你昨天没有打球吗?

我没有请你们吃过饭吗?

5.“不曾/曾”和“没有”一样,可以单用,常用于回答对方的问话,表示否定某种情况。“曾”后面常跟语气助词。如:

南通话

[52] 昨朝格个时候,你果曾醒啊?

——不曾。或者:曾勾。(读轻声)

[53] 天果曾亮嘎?

——不曾。或者:曾啊。

普通话

昨天这时候你有没有醒啊?

——没有。

天有没有亮啊?

——没有。

“不曾/曾”和“没得”合起来的句法功能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有)”。“不曾/曾”和“没有”存在着共性,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如:

(1)词性不同。普通话中的“没有”既可以作否定副词,可以作动词,如:他没有钱;我没有时间陪你玩。而“不曾/曾”只能作否定副词,置于谓词性成分前。

(2)反复问句。在普通话里可以用“有没有”构成反复问句进行提问, 但在南通话中一般不能这样使用,通常采用疑问副词“果”加上“曾”,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提问,有时可以省略“果”,直接用“曾”(这里不能替换成“不曾”)。如:

普通话

[54] 你有没有看见我朋友?

[55] 你有没有吃过火龙果?

南通话

你果曾看见我哩朋友?

你曾吃过火龙果啊?

(3)位置不同。普通话中,否定标记“没有”常于句末,采用“V 没有”的提问方式,如:这本书你看了没有?票买到了没有?而南通话里没有这样的用法。

(4)述补结构的否定。普通话中对述补结构进行否定,只需在述补结构前加上“没”,而南通话中述补结构的否定情况就比较复杂。试比较:

普通话 南通话

没吃饱 曾吃得饱

没看完 曾看得完

没听清 曾听得清

没提高 曾提高

没看见 曾看见

普通话中,“没(有)”可以直接否定述补结构,构成“没(有)+VC”格式,而南通话中,“不曾/曾”否定述补结构,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跟“没(有)”一样,直接否定,形成“不曾/曾+VC”;一种则需在述补结构中加入结构助词“得”——“不曾/曾+V+得+C”。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如果被否定的述补结构是一个固定的词,则不需要加“得”;若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词组时,则需要加“得”。

五、“嫑”

南通话中还有一个否定标记“嫑”,是“不要”的合称,与普通话中的“别、甭”基本类似。试比较:

1.表示禁止、劝阻或提醒某种行为的发生。如:南通话

[56] 你嫑溜,我不打你了。

[57] 你嫑难过了。

[58] 看叨点儿走,嫑踩叨水。

普通话

你别跑,我不打你了。

你别难过了。

看着点儿走,别踩到水。

2.表示后悔、惋惜曾经发生的事实。如:

南通话 普通话

[59] 早晓得就嫑他去了。早知道就别让他去了。

[60] 嫑答应他就好了。别答应他就好了。

3.表示推测,说话人不期望发生某事或者担心某事的发生。如:

南通话

[61] 到格时候还不曾家来,嫑赖路上出叨事吧。

[62] 怎吖寻都寻不到钥匙,嫑弄掉去了吧。

普通话

到这个时候还不回来,别是在路上出了事吧。

怎么找也找不到钥匙,别是弄丢了吧。

南通话否定标记与普通话否定标记用法比较见下表:

结语

综上所述, 普通话中可以分别用否定标记“不”和“没有”构成反复问句,由“不”构成“V 不V”或“V 不”的提问形式,由“没”构成“有没有”、“V没V”或“V 了(过)没”的提问形式。如:“去不去、写不写、有没有钱、吃没吃、听过没有”等。南通话中没有用否定标记“不”、“没得”“不曾/曾”生成反复问句的机制, 应对的办法则是采用疑问副词“果”或者“果曾”进行提问,为南通人学普通话提供一点参考。

[1] 鲍明炜,王均.南通地区方言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2.

[2] 邓先军.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否定词和否定表达式[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39-140.

[3] 胡清国.南昌话和普通话否定标记的句法差异[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5):76-79.

[4] 胡性初.英东话否定句和普通话否定句的比较[A]//陈恩泉.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88-192.

[5] 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155.

[6] 陶国良.南通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7] 汪国胜.可能式得字句的句法不对称现象[J].语言研究,1998(1):23-26.

[8] 王世凯,陈红.汉语否定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渤海大学学报,2012(2):69-72.

[9] 肖亚丽.贵州锦屏方言的否定词[J].方言,2010(1):72-74.

[10] 熊浩.湘方言长益片否定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3-25.

[11] 杨洁.恩施方言否定式差比句考察[J].语言研究,2005(4):72-74.

[12] 朱丹,李佑丰.湖南邵东话的否定词[J].语言应用研究,2007(4):73-75.

猜你喜欢
南通副词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副词和副词词组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