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4-02-21 11:25许益平何卓亚杨国才李建海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2期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早期

许益平+何卓亚+杨国才+李建海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1组为肠内营养,1组为肠外营养。比较各组在肠源性感染指标上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愈55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8.33%;观察组治愈56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6.67%。均未发生消化道穿孔、胰周脓肿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腹胀4例,腹泻6例,经过调节输入速度和体位后缓解,观察组未见明显异常;在肠源性感染指标上,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在WBC、CRP、内毒素上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肠内营养中,入院后第2天肠内营养和入院后第4天、第6天肠内营养在WBC、CRP、内毒素上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2-0016-03

Clinical study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n intestinal infection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XU Yiping1 HE Zhuoya1 YANG Guocai1 LI Jianhai2

1.Department of Surge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al Hospital of Zhuji in Zhejiang Province, Zhuji 3118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Hangzhou 32126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on enterogenic infec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120 case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January 2010 to February 2013,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while the other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index changes of enterogenic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55 cases were cured, 5 cases were die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8.33%;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56 cases were cured, 4 cases were die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6.67%. No one case had the complications such as gasl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and peripancreatic abscess. In the control group, 4 cases had abdominal distension, 6 cases had diarrhea, but after adjusting the input speed and position, the symptoms were relieved,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obvious abnormal symptom;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index of WBC, CRP and endotoxin(P<0.05); in the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the index of WBC, CRP and endotoxin of the second da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e fourth day and the sixth day(P<0.05). Conclusio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an reduc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ogenic infec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Key words] Early stage; Enteral nutritio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nterogenic infection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疾病,急性胰腺炎发病后容易造成肠机械屏障、肠生物屏障、肠免疫屏障功能障碍,使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通过黏膜进入血液,导致肠源性感染。目前认为其死亡和患者的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和菌血症等相关,目前随着综合治疗,炎症反应综合征在临床上有下降趋势,而感染近些年有升高的趋势。如何控制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及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次研究就从肠内、外营养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降低肠源性感染上的优势,并分析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寻找临床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现在总结如下。endprint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12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9~59岁,平均(45.9±6.1)岁;病程1~67h,平均(32.74±13.74)h;APACHE-Ⅱ评分平均(11.73±4.62)分; 肠内营养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7~57岁,平均(44.7±6.3)岁;病程2~68h,平均(31.12±13.45)h;APACHE-Ⅱ评分平均(11.21±4.36)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SAP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1]:患者有腹痛等临床标准,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SAP,且符合以下4个中的一个:①局部有胰腺坏死、胰腺脓肿和假性肿并发症;APACHE-Ⅱ评分≥8分,Ranson评分≥3分,CT分级为D、E级;②入院时间在72h内;③年龄<65岁,既往无严重的肝肾功能、肺脏等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予以综合处理,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抑酸,抗生素和生长抑素,配合中医药等对症治疗。肠外营养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治疗前确保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采用中心静脉和外周中心静脉输注,肠外营养制剂组成: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肠内营养则分别发病入院后的第2天、第4天和第6天在X线透视下或胃镜辅助下插入留置鼻空肠管,确定鼻空管末端位于屈氏韧带以下15~20cm,置管后的第1天开始加温器均匀地输注肠内营养液制剂。开始以(23~30)mL/h速度进行输注,在3~5d后过度到全量,输注速度(90~120)mL/d。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变化 采用速率比浊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CRP和白细胞计数水平。

1.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毒素水平 采用凝胶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内毒素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情况分析

对照组治愈55例,死亡5例,死亡率8.33%;观察组治愈56例,死亡4例,死亡率6.67%。均未发生消化道穿孔、胰周脓肿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腹胀4例,腹泻6例,经过调节输入速度和体位后缓解,观察组未见明显异常。以上情况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情况比较

从以下的表格中看出,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患者在入院后第3d、第5d、第7d、第9d肠源性感染指标WBC、CRP、内毒素指标进行方差齐性检查,P值均<0.05,说明上述指标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发生的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3.

表1 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WBC情况比较(x±s,×109/L,n=60)

表2 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CRP情况比较(x±s,mg/L,n=60)

表3 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内毒素情况比较(x±s,EU/mL,n=60)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发病一旦出现此感染,肠道内部寄居菌群和毒素移位入血导致炎症反应,刺激WBC升高。研究[3]指出,WBC、CRP、内毒素水平可反应肠源性感染的严重程度。所以,加强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而研究[4]指出,肠外营养能满足急性胰腺炎高代谢而对胰腺分泌无明显刺激性,但是长期的肠外营养会造成肠道营养物质缺乏丢失,诱发和加重MODS。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肠内外营养治疗在预后转归和不良反应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而在研究中发现,肠外营养较肠内营养住院天数略长,这和两组在控制肠源性感染上有明显的差异性有关,这说明了肠外营养在对于急性胰腺炎细菌的抑制等方面较差,这和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从结果看出,肠内营养越早则肠源性感染指标WBC、CRP、内毒素下降的越明显,而入院后6d进行肠内营养已经属于晚期肠内营养,文献[5]称,肠内营养超过6d开始进行其结果和肠外营养相近,这在本次研究中有所体现。

研究指出,肠内营养之所以能降低肠源性感染,其作用机制可能和以下几点有关[6]:①肠内营养能保护肠黏膜完整性,对黏膜摄取各种营养物质有促进作用,而肠外营养则相反,会造成黏膜的萎缩,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而诱发菌群失调,造成细菌的内移,引起胰腺等器官感染。②可纠正急性胰腺炎的营养异常性代谢,这主要是通过对胆囊的影响而发挥作用的。③提供营养底物,肠内营养能够给胃肠道提供营养素,改善血供,促进上皮修复,有效的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完整性,避免额外分解[7]。④肠内营养能促进肠道蠕动,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相反,肠外营养会造成肠道蠕动下降,进而造成管腔内细菌大量生长或抑制肠系膜淋巴结和循环系统[8]。

就肠内营养方式而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鼻空肠管进行营养,文献[9]称,此方式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我们的经验有以下几点:①患者的急性反应期要得到有效控制,保持内环境稳定;②要确保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尽快得到恢复;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10]。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早期治愈SAP,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对于控制肠源性感染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是基础的禁食、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阮洪军,胡智明,赵大建,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的影响[J]. 中华消化杂志,2009, 29(1):56-57.

[2] 李兴华.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6):43-44.

[3] 陈明峰,徐璐.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影响作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4):16-18.

[4] 林玲萍,张智敏,郑培奋,等.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动中止因素分析和护理[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2):125-126.

[5] 詹勇强.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实验研究[D]. 中山大学,2005,05(12):474-476.

[6] 邱峰.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南京大学,2009,10(10):583-585.

[7] 张敏杰,王成友,詹勇强,等. 早期空肠内营养防治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8):626-628.

[8] 高勇强,康颖,王汉群,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源性感染的防治[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

31(1):94-95.

[9] 黄晓曦,王兴鹏,吴恺,等. 持续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黏膜保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 中华消化杂志,2008,28(4):225-229.

[10] 阮洪军,胡智明,赵大建,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的影响[J]. 中华消化杂志,2009, 29(1):56-57.

(收稿日期:2013-08-07)endprint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12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9~59岁,平均(45.9±6.1)岁;病程1~67h,平均(32.74±13.74)h;APACHE-Ⅱ评分平均(11.73±4.62)分; 肠内营养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7~57岁,平均(44.7±6.3)岁;病程2~68h,平均(31.12±13.45)h;APACHE-Ⅱ评分平均(11.21±4.36)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SAP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1]:患者有腹痛等临床标准,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SAP,且符合以下4个中的一个:①局部有胰腺坏死、胰腺脓肿和假性肿并发症;APACHE-Ⅱ评分≥8分,Ranson评分≥3分,CT分级为D、E级;②入院时间在72h内;③年龄<65岁,既往无严重的肝肾功能、肺脏等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予以综合处理,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抑酸,抗生素和生长抑素,配合中医药等对症治疗。肠外营养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治疗前确保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采用中心静脉和外周中心静脉输注,肠外营养制剂组成: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肠内营养则分别发病入院后的第2天、第4天和第6天在X线透视下或胃镜辅助下插入留置鼻空肠管,确定鼻空管末端位于屈氏韧带以下15~20cm,置管后的第1天开始加温器均匀地输注肠内营养液制剂。开始以(23~30)mL/h速度进行输注,在3~5d后过度到全量,输注速度(90~120)mL/d。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变化 采用速率比浊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CRP和白细胞计数水平。

1.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毒素水平 采用凝胶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内毒素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情况分析

对照组治愈55例,死亡5例,死亡率8.33%;观察组治愈56例,死亡4例,死亡率6.67%。均未发生消化道穿孔、胰周脓肿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腹胀4例,腹泻6例,经过调节输入速度和体位后缓解,观察组未见明显异常。以上情况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情况比较

从以下的表格中看出,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患者在入院后第3d、第5d、第7d、第9d肠源性感染指标WBC、CRP、内毒素指标进行方差齐性检查,P值均<0.05,说明上述指标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发生的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3.

表1 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WBC情况比较(x±s,×109/L,n=60)

表2 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CRP情况比较(x±s,mg/L,n=60)

表3 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内毒素情况比较(x±s,EU/mL,n=60)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发病一旦出现此感染,肠道内部寄居菌群和毒素移位入血导致炎症反应,刺激WBC升高。研究[3]指出,WBC、CRP、内毒素水平可反应肠源性感染的严重程度。所以,加强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而研究[4]指出,肠外营养能满足急性胰腺炎高代谢而对胰腺分泌无明显刺激性,但是长期的肠外营养会造成肠道营养物质缺乏丢失,诱发和加重MODS。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肠内外营养治疗在预后转归和不良反应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而在研究中发现,肠外营养较肠内营养住院天数略长,这和两组在控制肠源性感染上有明显的差异性有关,这说明了肠外营养在对于急性胰腺炎细菌的抑制等方面较差,这和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从结果看出,肠内营养越早则肠源性感染指标WBC、CRP、内毒素下降的越明显,而入院后6d进行肠内营养已经属于晚期肠内营养,文献[5]称,肠内营养超过6d开始进行其结果和肠外营养相近,这在本次研究中有所体现。

研究指出,肠内营养之所以能降低肠源性感染,其作用机制可能和以下几点有关[6]:①肠内营养能保护肠黏膜完整性,对黏膜摄取各种营养物质有促进作用,而肠外营养则相反,会造成黏膜的萎缩,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而诱发菌群失调,造成细菌的内移,引起胰腺等器官感染。②可纠正急性胰腺炎的营养异常性代谢,这主要是通过对胆囊的影响而发挥作用的。③提供营养底物,肠内营养能够给胃肠道提供营养素,改善血供,促进上皮修复,有效的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完整性,避免额外分解[7]。④肠内营养能促进肠道蠕动,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相反,肠外营养会造成肠道蠕动下降,进而造成管腔内细菌大量生长或抑制肠系膜淋巴结和循环系统[8]。

就肠内营养方式而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鼻空肠管进行营养,文献[9]称,此方式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我们的经验有以下几点:①患者的急性反应期要得到有效控制,保持内环境稳定;②要确保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尽快得到恢复;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10]。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早期治愈SAP,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对于控制肠源性感染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是基础的禁食、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阮洪军,胡智明,赵大建,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的影响[J]. 中华消化杂志,2009, 29(1):56-57.

[2] 李兴华.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6):43-44.

[3] 陈明峰,徐璐.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影响作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4):16-18.

[4] 林玲萍,张智敏,郑培奋,等.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动中止因素分析和护理[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2):125-126.

[5] 詹勇强.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实验研究[D]. 中山大学,2005,05(12):474-476.

[6] 邱峰.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南京大学,2009,10(10):583-585.

[7] 张敏杰,王成友,詹勇强,等. 早期空肠内营养防治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8):626-628.

[8] 高勇强,康颖,王汉群,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源性感染的防治[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

31(1):94-95.

[9] 黄晓曦,王兴鹏,吴恺,等. 持续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黏膜保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 中华消化杂志,2008,28(4):225-229.

[10] 阮洪军,胡智明,赵大建,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的影响[J]. 中华消化杂志,2009, 29(1):56-57.

(收稿日期:2013-08-07)endprint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12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9~59岁,平均(45.9±6.1)岁;病程1~67h,平均(32.74±13.74)h;APACHE-Ⅱ评分平均(11.73±4.62)分; 肠内营养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7~57岁,平均(44.7±6.3)岁;病程2~68h,平均(31.12±13.45)h;APACHE-Ⅱ评分平均(11.21±4.36)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SAP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1]:患者有腹痛等临床标准,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SAP,且符合以下4个中的一个:①局部有胰腺坏死、胰腺脓肿和假性肿并发症;APACHE-Ⅱ评分≥8分,Ranson评分≥3分,CT分级为D、E级;②入院时间在72h内;③年龄<65岁,既往无严重的肝肾功能、肺脏等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予以综合处理,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抑酸,抗生素和生长抑素,配合中医药等对症治疗。肠外营养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治疗前确保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采用中心静脉和外周中心静脉输注,肠外营养制剂组成: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肠内营养则分别发病入院后的第2天、第4天和第6天在X线透视下或胃镜辅助下插入留置鼻空肠管,确定鼻空管末端位于屈氏韧带以下15~20cm,置管后的第1天开始加温器均匀地输注肠内营养液制剂。开始以(23~30)mL/h速度进行输注,在3~5d后过度到全量,输注速度(90~120)mL/d。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变化 采用速率比浊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CRP和白细胞计数水平。

1.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毒素水平 采用凝胶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内毒素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情况分析

对照组治愈55例,死亡5例,死亡率8.33%;观察组治愈56例,死亡4例,死亡率6.67%。均未发生消化道穿孔、胰周脓肿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腹胀4例,腹泻6例,经过调节输入速度和体位后缓解,观察组未见明显异常。以上情况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情况比较

从以下的表格中看出,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患者在入院后第3d、第5d、第7d、第9d肠源性感染指标WBC、CRP、内毒素指标进行方差齐性检查,P值均<0.05,说明上述指标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发生的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3.

表1 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WBC情况比较(x±s,×109/L,n=60)

表2 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CRP情况比较(x±s,mg/L,n=60)

表3 两组治疗后在肠源性感染指标内毒素情况比较(x±s,EU/mL,n=60)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发病一旦出现此感染,肠道内部寄居菌群和毒素移位入血导致炎症反应,刺激WBC升高。研究[3]指出,WBC、CRP、内毒素水平可反应肠源性感染的严重程度。所以,加强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而研究[4]指出,肠外营养能满足急性胰腺炎高代谢而对胰腺分泌无明显刺激性,但是长期的肠外营养会造成肠道营养物质缺乏丢失,诱发和加重MODS。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肠内外营养治疗在预后转归和不良反应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而在研究中发现,肠外营养较肠内营养住院天数略长,这和两组在控制肠源性感染上有明显的差异性有关,这说明了肠外营养在对于急性胰腺炎细菌的抑制等方面较差,这和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从结果看出,肠内营养越早则肠源性感染指标WBC、CRP、内毒素下降的越明显,而入院后6d进行肠内营养已经属于晚期肠内营养,文献[5]称,肠内营养超过6d开始进行其结果和肠外营养相近,这在本次研究中有所体现。

研究指出,肠内营养之所以能降低肠源性感染,其作用机制可能和以下几点有关[6]:①肠内营养能保护肠黏膜完整性,对黏膜摄取各种营养物质有促进作用,而肠外营养则相反,会造成黏膜的萎缩,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而诱发菌群失调,造成细菌的内移,引起胰腺等器官感染。②可纠正急性胰腺炎的营养异常性代谢,这主要是通过对胆囊的影响而发挥作用的。③提供营养底物,肠内营养能够给胃肠道提供营养素,改善血供,促进上皮修复,有效的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完整性,避免额外分解[7]。④肠内营养能促进肠道蠕动,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相反,肠外营养会造成肠道蠕动下降,进而造成管腔内细菌大量生长或抑制肠系膜淋巴结和循环系统[8]。

就肠内营养方式而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鼻空肠管进行营养,文献[9]称,此方式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我们的经验有以下几点:①患者的急性反应期要得到有效控制,保持内环境稳定;②要确保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尽快得到恢复;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小剂量开始,循序渐进[10]。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早期治愈SAP,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对于控制肠源性感染有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是基础的禁食、胃肠减压等基础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阮洪军,胡智明,赵大建,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的影响[J]. 中华消化杂志,2009, 29(1):56-57.

[2] 李兴华.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6):43-44.

[3] 陈明峰,徐璐.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影响作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4):16-18.

[4] 林玲萍,张智敏,郑培奋,等.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动中止因素分析和护理[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2):125-126.

[5] 詹勇强.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实验研究[D]. 中山大学,2005,05(12):474-476.

[6] 邱峰.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南京大学,2009,10(10):583-585.

[7] 张敏杰,王成友,詹勇强,等. 早期空肠内营养防治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实验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8):626-628.

[8] 高勇强,康颖,王汉群,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源性感染的防治[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

31(1):94-95.

[9] 黄晓曦,王兴鹏,吴恺,等. 持续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黏膜保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 中华消化杂志,2008,28(4):225-229.

[10] 阮洪军,胡智明,赵大建,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的影响[J]. 中华消化杂志,2009, 29(1):56-57.

(收稿日期:2013-08-07)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早期
不同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