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教,需要教师智慧寻“道”

2014-02-24 16:40吴金根
江苏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差异策略学生

吴金根

【摘 要】教育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困惑。如何创造有效、优效的教育?需要教师智慧寻“道”,把学生引向“好学”。教师要理解学生,智慧寻找识学之“道”;把握差异,智慧寻找教前之“道”;研发策略,智慧寻找教中之“道”。

【关键词】优教 道 学生 差异 策略

教育发展到今天,有了许多理性和理智的改变,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困惑。我们不能完全改变环境,但可以尽情改变自己,去用心解读教育、读懂教育、读透教育,从而创造有效、优效的教育。教师要智慧寻“道”,把学生引向“好学”。

一、理解学生,智慧寻找识学之“道”

教师理想的教学,就是学生一教就会。事实上,有的学生不教也会,有的再教也不会。优教,既要了解学生过去的发展,还要把握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规划学生将来的发展。如何让课堂开放,让学生放开,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主选择、自由表达、富于想象、敢于否定、充满情趣、获得自信?需要教师的观察、研究、发现和创造,需要教师的教学能量和力量。

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现实告诉我们,确有“教不会”的学生,大有“不会教”的老师。优教,就应该看到:人都是聪明的,都是有能力的,都是有智慧的,但聪明的程度、能力的大小、智慧的高低是有差异的。优教,就要了解与把握学生的差异,以及差异的成因和改变差异的策略。

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自然的,也有非自然的,它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而不断显明的。教育可以改变差异,也可以制造差异。优教,首先要读懂差异,厘清差异,尊重差异,从而去转化差异。尊重差异不是任差异自然地发展,而是通过科学的干预获得人可以的发展。

二、把握差异,智慧寻找教前之“道”

优教,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应思考: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使他们采取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从而获得“尽好”的发展?如何基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任务之客观条件,去获取“低耗高效”的差异化教学的质量,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想回答好这些问题,需要教师的教育理智和理智的教学之“道”。

1.研究好学生。

诊断学生是差异教学的前提条件,“问题学生”诊断是备学生的必备课。因为,所有的教育秘密都隐藏在问题学生身上,研究问题学生就是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差异,存在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判断学生的学习层次:愿学,具有学习动机;乐学,具有学习兴趣;好学,具有学习情感;勤学,具有学习意志;独学,具有学习性格)、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之中。研究好学生,就要发现好学生差异的领域、程度及转化的可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杜威说:“教师只有熟悉他的每一个学生,他才有指望理解儿童,只有他理解了儿童,才有指望去发展任何一种教育方案,使之或者达到科学的标准,或者符合艺术的标准。”研究好学生,才能把握好学情,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生活资源、差异资源,使学生的发展更有可能。

2.研究好教材。

教学内容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解读教材需要教师转换角色,厘清教材知识点,组建活化的教材,拥有发现素材的眼光,适时捕捉可用的资源。策略一是发现教材在学生自己学习时可能学不懂、学不到的地方;策略二是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前后关系、重点、难点,以及“优学”的方式和“优教”的策略;策略三是思考好是否需要选择、组织和创制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富活力。

3.设计好活动。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活动。体现在从基础性到迁移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小飞跃到大跃进、从依赖到独立、从慢到快的演变过程中,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让活动为教学本质服务。

学生需要教师“教”的,包括“学”的习惯、方法、兴趣、思维和能力。教师应明白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要不要教、还可以怎样教。学生面对新的知识与问题时也有不需要教师“教”的,教师要明白学生已经有了什么、现在还需要什么;要十分清楚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要不要学。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低耗高效,使学习活动更富生机。

4.组织好课堂。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差异组织课堂,变革课堂教学结构。决定采用接受型还是探究型、自主型还是合作型的课堂教学环节,使课堂富有生机和灵性,让学生拥有想象和思辨;使课堂充满活力、生机、情趣,让学生充满好奇、猜想、碰撞,让学习充满探究、智慧、创造。要激活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就要把课堂做“大”,把学生的课前和课后带动起来,使探究活动更有价值。

5.选择好媒介。

教学媒介要与学生的学习优势相匹配,与学科的学习特点相匹配,与具体内容的教学相匹配,与教学的本质相匹配,与学生的发展相匹配。优教,就要拥有媒介辅助学生学习的科学主张,明晰教学手段的功能与使用价值,把握呈现的方式和时机,摒弃“现代的就是最好的”的思想,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才是有效的”的观念,使媒介手段辅教功能不断凸显。

6.策划好作业。

作业体现在设计、操作、批改和评价。作业设计要产用分层化,使其具有选择性、基础性、思维性和挑战性;要合理布局,使其具有当堂性和堂外性,体现巩固、发展和再思的作业价值。作业批改,要依据作业完成的时机、难易及学生的差异,实行自批、互批、面批和集体讲评批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作业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7.组织好评价。

评价要力争适合、适时和适人,要做到内容多样、形式多样、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更是对教师教学成效的反思,必须客观、科学和灵动。要把握“教师说了算”的评价时机和程度,做活学生课堂呈现信息的评价方式。评价有时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教学美丽。评价不一定要通过语言表达,但语言很重要。评价应该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整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断提高。

8.开展好合作。

合作学习是优教、优学、实行差异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要善于组建合作机制,构建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家长等合作网络。教学是一种交流,交流就要在具体的学习要求上体现差异(在对学生发出指令时,在数量上、思维难度上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体现差异;在规划课堂教学的方式、节奏和结果上体现差异;在课前、课后的学习活动上体现差异(小组人员搭配优差结合,独立完成的项目适当降低要求,使师生交流的“特殊通道”通畅,要求学生提前先学相关教学内容);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评价上体现差异;在课外自主学习活动上体现差异,使学生乐学,进而善学。

差异化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因此,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预见与策划,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学习成长和发展,使“好的尽好”“差的也好”“人人都好”。

三、研发策略,智慧寻找教中之“道”

课堂教学的质量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涉及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思想和情感。

1.把握优教的要素。

教学的成效是由教材、教师、学生相互作用的,是课前、课中(堂)、课后整体联动的,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影响的。教材的内容、体系、情景、方式、难度、材料,教师的素养、风格、技术、艺术、准备,学生的兴趣、基础、习惯、能力、智力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度。

优教,就要对教材、对学生、对教与学的成效策略、对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等了如指掌。教师首先要拥有教会、会教和爱教的技术与情怀,拥有让学生学会、会学和爱学的能力与艺术。为此,教师应该学会反思,善于揭示矛盾,用心寻找支点,智慧改善教学。

教学不能没有思想,教师不能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应该保护和培养好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信心与希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亢奋的创新精神和强劲的实践能力。

2.把握优教的本真。

教学的效度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学的优效”与“优效的教学”,需要和谐的学习氛围,新颖的学习情境,灵动的教学方法;需要把握教学的本真,遵循教学的规律,开展有序的教学过程,组织务实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的方式;需要教师对教材资源、助学资源、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经验、差异、心理,对学生评价、课堂状态,对学生探、议、练等学习过程的有效把握,“高开低走”。“高”,就是要让学生站得起来;“低”,就是要让教学贴着学生飞行,走向简约。“低”要低在教学材料的智慧选择上,课堂开局的巧妙设计上,教学常规的有序规引上,学习方式的科学设定上,师生交流的时机把握上,学生参与的情趣开发上。

优教,就要预见学生的可能与困难,把握教学的起点与节奏,让复杂的问题走向简单;就要用心设计教师的“讲”,明晰讲什么、怎么讲、何时讲、为何讲、要不要讲、有没有更好的讲;用心设计教学的反馈,清楚反馈什么、怎么反馈、何时反馈、有谁反馈、要不要反馈、有没有更好的反馈;就要用心思考如何有效掌控学生的课堂行为,有效采集学生的课堂学习信息,以学论教,判清学生是否全员参与了、参与程度怎么样,适时调整与生成教学资源。

优教,就要明白学生的反应是有快慢的,学习是有好坏的,基础是有差异的,表演是有强弱的,起点是有高低的,学法是有优劣的。为此,要改变教学中“以本为本”的备课、就事论事的例题教学、快速求“正”和“准”的反馈方式、多量、复杂化、不加设计的练习,真正理解和操作好“因材施教”。

3.智慧践行优教。

让课堂低耗,让教学优效;让学生低耗,让学习优质,需要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效益观和质量观;需要教师的职业责任、执业才智和高超的教学才艺;需要教师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站”起来,让教学“动”起来的意念和有力行为。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解放学生,这样的教学才有机会“减负增效”,才能实现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教育理想和境界。

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前提;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保证;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要创造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要教会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保障;要开展科学的学习评价,因为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根本。

总之,优教,需要教师有心而为,有情而为,有力而为,有识而为,有智而为。需要加强校本教研,发动好同学科、同年级学科教师在课前、课后的随机性、非组织性的办公室教研;组织好机制性的学科组教研(学习、论坛、听课、评课,教研课要选好专题、排好时间、碰撞好思想和主张);开展好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的公开教学,共同主张课堂、主张教学;展开好点对点的随堂听课教研,引导日常教学;加强好教育科研,捕捉和研究好“微型”课题,让教学在思想中行走。■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差异策略学生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赶不走的学生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学生写话
Passage Four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