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

2014-02-24 10:57陈贞珍
求知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小学语文

陈贞珍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将朗读教学当作一个重要的部分来对待,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感基础。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多年朗读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及运用文字,并具有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然后在这过程中发展智力,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写进行单方面的训练,却未能重视其他几个方面的训练,特别是朗读训练。语文课程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而读则是学习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通过读的训练,学生才能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然后对其进行运用。所以,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一、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明确的朗读目的。现在的小学朗读,常常可发现以下情况:先是甲生读,然后是乙生读,接着是这组读、那组读,表面看很热闹,但由于读之前教师未提出明确要求,读的过程中也未进行合理指导,读后没有作出评价,学生并未用心去读,缺乏感情投入,只是根据老师要求去读,结果读完也不知道读的目的。

(2)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朗读时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一节课时间为40分钟,但学生实际的朗读时间仅有5分钟左右,朗读显得较匆忙,整节课几乎是“讲问教学”。比如,在上课之前,教师通常会让学生自己快速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但超过30%的学生都未读完一遍课文,而教师已让学生暂停,并进入了下一轮学习,朗读时间非常短。

(3)教师重形式轻效果。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一节语文课虽然安排了几次课文朗读的环节,但往往是只是一种形式,效果并不明显。较常见的情况是书声琅琅响起,但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教师就让停下,朗读成了一种形式。

(4)学生朗读面较狭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朗读,教师一般只是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读,而其他学生基本是作为听众,不管怎么轮流读,都是那几个学生在读,即使朗读水平提高,也只有几个尖子生的水平得到提高,其他学生由于缺乏朗读,朗读水平一直得不到提升,也影响了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水平的方法分析

(1)教师明确朗读目的。在朗读之间,教师应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边读边寻找答案。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可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便知道为什么要认真用心读文章,而不是盲目地去读。

(2)教师提供足够的朗读时间。教师可结合年级的教材特点及学情对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自主规定应达到的程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普通话进行朗读;吐字清晰等。重要的是必须认真读、自己读,不能只是一种形式,而应以学习为目的去朗读。

(3)利用生动的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范读是形象化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范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较快地学习到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朗读所学课文。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可以自身示范或者播放录音范读,在听完之后,学生对文章感情有了更好的理解,思想也受到了较大启发,然后自己便会主动去模仿老师或录音的语调、表情、语气去读课文,朗读积极性大大提高,长期的训练后,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4)扩大朗读的训练面。要想学生投入训练中,必须想办法提高他们对朗读的兴趣,如果阅读方法过于单调,学生则会感到枯燥无味、疲劳及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读的乐趣,然后愿意读、喜欢读及抢着去读。在朗读时,教师可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伴着音乐去读。因为学生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故朗读时也体现出了较明显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教师能适时进行指导,合理分配读的量,并有针对性的评价,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朗读中来,共同学习、进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语言运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整体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以促进学生读的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城南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问题与对策小学语文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