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临床研究

2014-02-25 02:36林志滔陈必桂杨奕尤梁永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3期
关键词:间质性洗液肺泡

林志滔 陈必桂 杨奕尤 梁永明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 529500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种,病理学研究发现其表现为肺间质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胸痛、发热、喘息等。在诊断过程中,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所以需要进行充分的鉴别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以下肺段或亚肺段进行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回收,并据此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下呼吸道病变的活动情况及性质特点[1]。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了2011年11月1日-2014年5月1日我院门诊收治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PF)患者共25例,探讨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临床应用问题。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1日-2014年5月1日我院门诊收治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PF)患者共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50.5±1.6)岁,作为观察组(IPF组);同时选取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20例,设为对照组(COP组),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53.6±2.4)岁。

1.2 排除标准 (1)依据肺活检病理诊断或肺组织穿刺活检等确诊的IPF及COP患者。(2)排除有明显的环境或职业接触史,或使用过致肺纤维化作用药物。(3)无合并或继发结缔组织病。(4)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1.3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技术规范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

1.4 方法

1.4.1 灌洗方法:选取左肺舌叶,右肺中叶或病变相应支气管肺段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前行局部麻醉,然后经活检孔注入灭菌生理盐水,温度在37℃,剂量为25ml,立即负压吸引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回收量在40%~60%,冰箱保存[4]。

1.4.2 BALF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检测:将回收采集的灌洗液双层无菌纱布过滤,然后以1 500转/min离心10min,将沉淀的细胞成分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注入Shandon细胞收集液制成细胞悬液来固定细胞,对细胞浓度进行调整,计算BALF细胞总数[5]。

1.4.3 肺功能检查:采用JEAGER肺功能仪对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查,其中包括呼气量、呼气流速、肺活量(VC)以及肺总量(TLC)、残气量(RV)、弥散量等进行检查。检测结果以实际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示,以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后一记录值[6]。采用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入选患者每3~6个月随访1次,了解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检查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下观察显示,两组患者中部分患者镜下有异常发现,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开口分峭增宽或狭窄,支气管黏膜充血或易出血。两组患者在肺泡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上差异显著,COP组淋巴细胞比例较高,高于IPF组;IPF组中性粒细胞比例与COP组相比偏高,差异有统计意义,见表1。

表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

2.2 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 对比两组BALF细胞比例与肺功能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IPF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预计百分比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527);COP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68),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与FEF75%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545),CD4+T/CD8+T比值与DLco%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46),与TL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629)。见表2。

2.3 治疗结果 患者出院后随访显示,其中存活者30例,死亡15例。在死亡病例中,IPF组死亡10例(66.7%),COP组死亡5例(33.3%),死亡原因中主要为肺部病变进展及肺部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此外还包括因肿瘤进展死亡及心肌梗死。

表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检查分析

3 讨论

临床上,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以及科学化的灌洗液处理对于获取BALF细胞学结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提高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率的必要依据。目前,国内外呼吸病学专家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操作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和鉴别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临床研究中,对IPF患者BALF细胞类型等指标进行生存分析,研究发现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对IPF患者具有较大的威胁,易导致患者死亡风险的上升。相关文献报道总结,BALF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者预后较好,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者预后较差。但从几年来IPF患者BALF细胞类型特征表现与预后情况对比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关联但影响状况尚未完全达成一致。Kinder等人通过对156例IPF患者进行外科肺活检及BALF细胞类型分析,结果证实BALF初始中性粒细胞比例每增加1倍,1年死亡风险增加30%,BALF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与预后无显著关系[7,8]。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5例IPF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分析,所纳入的病例包括相对较重的IPF患者,因此研究对象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临床判断依据的资料为初诊医师提供的病历资料,其中存在一些诊断失误造成的结果偏差,因此在统计结果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与疾病预后相关关系相对较弱。总之,在IPF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BALF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其他细胞类型与预后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BALF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是IPF预后较差的风险因素,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易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对此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要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在IPF发病中的作用。

[1] 莫建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J〕.现代医院,2011,11(8):21-24.

[2] 赵金晶,梁晓峰,谢蔷.96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临床及病理分析〔J〕.现代诊断与疗,2012,23(6):703-704.

[3] 李小燕,李平东,吴晓冰,等.5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8):28-31.

[4] 张卉,施举红,冯瑞娥,等.IgG4相关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四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0):33-35.

[5] 刘萍,汤渝玲,周志国,等.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38例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793-1794.

[6] 刘秀云,周春菊,彭芸,等.儿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临床-影像-病理分析〔J〕.北京医学,2013,35(3):35-37.

[7] 徐红贞,徐丹,陈志敏,等.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儿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7):760-762.

[8] Husain S,Resende MR,Rajwans N,et al.Elevated CXCL10(IP-10)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is associated with acute cellular rejection after human lung 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ation,2014,97(1):90-97.

猜你喜欢
间质性洗液肺泡
以危废焚烧尾气洗涤塔水处理飞灰水洗液的可行性研究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泡灌洗液G和GM试验对早期诊断AE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五味黄连洗液止痒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