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单铵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2014-02-25 02:36张池明江苏南通监狱医院226006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3期
关键词:甘草酸肝炎慢性病

张池明 江苏南通监狱医院 226006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持续抑制肝炎病毒复制,使肝组织得到改善,阻止疾病向肝硬化(代偿期向失代偿期转变)、终末期肝病、肝癌进展[1],其主要措施包括:抗病毒复制、降酶、退黄和抗纤维化。笔者应用复方甘草酸单铵注射液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24例经过与对照组比较,疗效较好。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指既往存在乙型、丙型或乙型重叠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半年以上并有肝炎临床表现者[1]。根据上述定义选取2004年1月-2013年12月49例住院病例,分为两组。其中复方甘草酸单铵治疗组24例,均为男性,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25例(未予复方甘草酸单铵治疗),均为男性,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4岁,两组在病情程度、临床表现、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经肝炎系列检查确认,其中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20例,慢性丙型肝炎4例。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23例,慢性丙型肝炎2例,病毒感染史在半年以上,凝血酶原活动度>40%,无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及腹膜炎、肝型脑病等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复方甘草酸单铵(上海现代哈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150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连用6周,后逐渐减量,3个月为1个疗程。(2)对照组:未使用复方甘草酸单铵。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均使用能量合剂改善肝脏代谢、护肝、抗纤维化及补充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保肝支持治疗。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查肝功能、肝炎系列、腹部B超、血生化等,治疗后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以及病情变化。

1.4 慢性肝炎临床分度标准 依据2000年全国传染病会议肝炎诊断标准,见表1[2]。

表1 慢性肝炎临床分度参考指标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 使用甘草酸单铵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消失的例数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复方甘草酸单铵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转移酶、г-GT,能较快地降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数值变化见表3。

2.3 药物反应 治疗组出现1例双下肢浮肿,2例血压轻度升高,2例有头痛感,经对症治疗2周后上述症状消失,未影响治疗。

3 讨论

甘草酸单铵对肝脏类固醇代谢酶有较强的亲和力,从而阻碍皮质醇与醛固酮的灭活,使用后显示有抗炎、抗过敏及保护膜结构作用。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注: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P<0.01。

组别 n 转氨酶ALT(U/L)治疗前治疗后г-GT(U/L)治疗前治疗后总胆红素(μ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 24 328.0±192.2 58.93±33.21* 143.4±28.0 34.9±1.3* 24.3±8.5 11.8±2.8*对照组 25 336.6±207.6 137.75±50.2 139.9±24.6 84.1±3.9 23.9±7.9 18.7±3.6

该药可促进胆色素代谢,减少ALT、AST释放,诱生г-IFN及白细胞介素Ⅱ,提高NK细胞活性和OKT4/OKT8比值,激活网状内皮系统,抑制细胞膜磷脂酶A2(PC-A2)、前列腺素E2的形成和肉芽肿性反应,抑制自由基和过氧化酶的产生和形成,降低脯氨羟化酶的活性,调节钙离子通道,保护溶酶体膜及线粒体,减轻细胞的损伤和坏死。具有明显减轻肝细胞脂变及坏死、减轻肝细胞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纤维增生的作用。临床使用表明,对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改善、消除、降酶、退黄等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治疗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价格较低,无明显副作用,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1] 王光耀,主编.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89-492.

[2] 孟庆镛,主编.实用消化病治疗学〔M〕.第2版.上海:兴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80.

猜你喜欢
甘草酸肝炎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世界肝炎日》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