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理解性问题的设计

2014-02-26 22:33胡仁友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祥林嫂层级能力

胡仁友

恰到好处的提问设计,应该取决于课文和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而学生的认知层次是不同的,设问理所当然地要有能力层次。设计能力层次愈明确,教学能力培养的方向愈明确,目标则愈易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设问的设计,应根据先进的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做出有效的预先策划。设问的能力层级应该依据什么来策划呢?应该依据阅读能力的层级来策划。通常可将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分为五个层级: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课堂提问也应该大体按照这个层级来设计,大致为:认知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分析综合性问题、应用性问题、欣赏评价性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理解性问题作一点探讨。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要依据已知进行推理,求未知。其答案是预期的、确定的,但很具有思考性。此类问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设计:

提便于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问题。如讲《祝福》,怎样引导学生去分析祥林嫂这个主要人物呢?教师可以设计两问题:(1)本文的主人公姓什么?(2)祥林嫂是怎样死的?——穷死的?病死的?被鲁四老爷打死的?要弄清这两个问题,只有通观全文才能回答得正确、全面。在回答第一问时,学生势必要细读祥林嫂初到鲁镇部分,被嫁到贺家墺以及开头部分,学生会发现祥林嫂姓什么其实鲁镇人并不关心,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只要知道是“祥林”的妻子就行了,她不需要有自己的名字,一个在鲁镇生活了那么多年的人,居然没有人知道她的姓名,由此可以分析旧中国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在回答第二问时,学生需详读两次到鲁镇打工的相关段落,学生会发现祥林嫂的经济断不至于拮据到饿死的地步;她生性勤劳,干活“力气不惜”。总之,是一个身体健康到完全可以养活自己的女人。在阅读“我”和祥林嫂的故事部分时,学生明晰祥林嫂是被封建观念、封建习俗、封建文化摧残致死的。可见要搞懂这两个问题,只有阅读全文才能回答得正确、全面。

提与重点难点有关的问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学校环境描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它对表现文章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妙处呢?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突破口。在所有的景物中,对临时医院的描写最详细,为什么作者要如此反复描写临时医院的布置呢?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环境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17岁的主人公在战场负伤,被抬到战地医院,最终成为一个失去双臂和右腿的残疾人的情节,向读者展示了战争的罪恶。但是,作者的主要意图却不在揭示战争本身的罪恶,而是进一步揭示战争背后的根源:纳粹德国对社会各阶层无孔不入的残酷而恐怖的军国主义教育。在两扇门之间挂着的费尔巴哈的《美狄亚》是宣扬复仇的画作;二年级教室之间的墙壁上挂着的《挑刺少年》是宣扬勇敢甚至是残忍的画作;遍布走廊的从大选帝侯到希特勒的德意志民族各个时期的铁血皇帝;九年级教室之间的墙壁上挂着的是宣扬强力意志的尼采画像,以及各个学校的阵亡将士石碑,合在一起成为控制像“我”那样千千万万青少年思想和行动的一只无形的手,把他们推进战场充当炮灰。总之,学校里所有的布置都代表了权力意志及侵略思想,成为宣扬战争和殖民统治的工具,进而揭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所在。

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由“学校环境”想到“人”,由学校特意的装饰想到“我”受到军国主义思想毒害后的遭遇。

提便于学生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问题。如讲《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在分析人物爱斯梅拉达为伽西莫多送水体现“爱”和“善良”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市民的笑和辱骂呢?为能更好地解析这一问题,教者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文章:如初中《孔乙己》中咸亨酒店内外那些嘲笑孔乙己的人们;《藤野先生》一文围观枪毙的看客。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了,也懂得中外看客的共性了:人性扭曲后的愚昧、麻木不仁、没有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分析人物爱斯梅拉达为伽西莫多送水所体现“爱”和“善良”了。作者铺写“众人”表现,一方面,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突出群众的无知和冷酷;另一方面,这些内容也是故事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也为后文内容作了铺垫。这一群人在刑台前的表现,衬托出后文爱斯梅拉达为伽西莫多送水的可贵,烘托出“善良”的崇高和来之不易。又如教《桥边的老人》时,学生多半没有接触过外国小说理论。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帮助他们理解,为达成此目的,也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知识入手。教师通过分析《祝福》的叙述人称,帮助学生理解第一人称和有限视角的效果。《祝福》用回乡探亲的“我”作为叙述者,使文本叙述形成了回忆的情调,同时,作者通过对“我”内心想法的表述,塑造了一个“冷眼看热闹”的“我”,更生动地展示了一部分麻木而无多少同情心的普通人的生存态度。无论是看热闹的心态,还是众人对祥林嫂的取笑,都通过“我”这样一个小知识分子的眼光来透视,使小说显得深刻而真实。教师通过《祝福》叙述人称的分析,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叙述人称安排的重要性。有了这熟悉的铺垫,学生再解读有限视角在《桥边的老人》中的作用就容易了。

这样以“旧”带“新”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而且拓展了主题的广度和深度。

提学生易忽视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江南的冬景》有这样一段话:“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对于这个语段学生往往根据所写的景物如长桥、乌篷船、细雨、灯晕,领会作者借助想象的力量、浓淡适宜的点染,绘出了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而忽视本段人称的变化。对此,师可结合第十段“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试想想”和“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最后一段也有“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一句。为什么作者要把人称换成“你”?通过讨论明确:作者将人称换成第二人称,是为了将读者引入到所描写的情景中来,增加读者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增强其感染力。

这样的问题学生极容易忽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个问题提出,势必会引起学生的讨论。这样的问题,既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读书,又有利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提问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常规教学方法,当学生的思维没有启动时,课文读完了也没有什么感觉。此时教师的提问就是一个“把手”,或者是思考的切入点,知道怎么去想问题,想什么问题。而理解性提问在课堂提问的五个层级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故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恰到好处地设计好理解性问题。

[作者通联:浙江庆元中学]

猜你喜欢
祥林嫂层级能力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