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4-03-02 05:42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实验班支架班级

(北华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课堂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它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由于学时限制,在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教学深度和广度会受到限制,对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这些弊端导致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支架式教学是目前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形成的比较成熟的三种教学模式之一,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核心内涵就是最近发展区思想[1]。支架式教学是最近发展区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体,主要是通过为学生搭建一套合适的概念框架,借助具体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独立探讨相关问题,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支架式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中师生地位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实现知识自主建构和自主学习,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化的现代教育理念。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较具体系统地研究,有不少研究证明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理想的、适宜于个别化教学的干预方式,能够全方位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

本研究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果的比较,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生物科学专业三年级1、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2班为实验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授课。

(二)研究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基本程序为: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实验班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授课,具体做法为:创设情境→建立支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教师总结→效果评价。

授课前对两个班级学生高考理综成绩进行分析;授课结束后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期末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的方式,考试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以及记忆、理解、分析应用和综合运用四个能力表现项进行分析。

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差异的显著性水平。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考理综成绩分析

两个班级学生高考理综成绩分析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学生的高考理综成绩并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相似。

表1 学生高考理综成绩分析

(二)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两个班级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在采用同一份试卷的期末考试中,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要高于对照班,统计学分析表明二者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说明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表2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三)能力表现项分析

两个班级学生的能力表现项分析见表3。

表3 学生能力表现项分析

从表3中能够看出,实验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高于对照班学生,统计学分析表明二者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对照班学生的记忆能力要高于实验班学生,但统计学分析并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1.学习兴趣分析

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兴趣分析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高于对照班学生。说明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习惯分析

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两个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分析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对照班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生了改变,实验班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主动性,以及与教师和同学间协作性有了明显提高。说明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协作性,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团队型人才。

3.学习效果分析

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两个班级学生学习效果分析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创新应用及后续学习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说明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生物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是,两个班级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未表现出差别,说明两种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传授方面相似。

4.满意度分析

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后,两个班级学生的满意度分析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班学生。说明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图1 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图2 学生学习习惯分析

图3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图4 学生满意度分析

三、结论与讨论

(一)支架式教学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研究发现,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分析应用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习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动机是成功学习的重要因素[3]。如果学生处于一种消极的学习状态中,无论教师下多大功夫去教,无论教师课讲得多么精彩,也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学生都是被动学习,只能通过教师传授获得间接的知识经验,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严重缺乏,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渐丧失;再加上教学深度和广度又受到课堂学时的限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效果相对较差。而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通过紧密结合实践的情景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内在动机上的想学和自我意识上的能学;通过恰当的支架设置,以及教师的有效组织和指导,能够保障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的会学和以良好意志控制为条件的坚持学。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自然大大提高。另外,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从与成绩好的学生交流与合作中得到启迪,完成他们个人原本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和进步,有效提高全体学生学习能力。但是,通过研究我们也能够看到,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在重点内容的传授和知识体系的形成方面具有的优势,学生知识记忆的能力要优于支架式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更好的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支架式教学模式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深入探讨。

(二)支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把握支架的内涵。在支架式教学法的实施中,若对支架含义的片面理解或肤浅理解都会造成对支架的误解,造成对支架认识的泛化或缩小[4]。为学生提供的支架帮助必须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支架的出现不但要把握好时机,还要设置得恰到好处。在实际教学的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支架,目的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实践应用,能够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水平,合理的创设情境和设置支架,指导学生组织课程内容,组织展开师生和生生间的交互活动,帮助学生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三是支架的搭建必须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说支架式教学的本质是“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教学活动要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首先,就是了解和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当问题呈现出来,并且对学习者构成一个相邻的挑战时,“最近发展区”才能显现出来[5]。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且应邻近学生己有的发展水平,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构成挑战。其次,要让教学始终保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依据对学生的观察及对学生现有水平的把握来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实际的需要和能力,不断地调整教学支架的设置。四是教学的过程不能忽视师生间共同的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中,教师应对活动应有整体的把握,以一种“前面引导,后面扶持”的方式来支持和引领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实现其假设的过程中会产生与预期不相符的认知冲突,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并修正自己原有的认识,最终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达到对问题的一致理解。这种理解并不是经验丰富的教师通过直接传递就能实现的,而在于学生基于认知冲突进行自我建构,自我修正,这样能够把学生的经验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课堂教学中只有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才有活力才会有更高的效率,才是成功的课堂。五是支架应是动态的、渐撤的。支架式教学强调教师在“最近发展区”内设置支架,应是“敏感的,动态的,与学生暂时的能力相适应的而且随着学生能力的增长,逐渐撤离的”[5]。敏感的因情况而异的支架的目的在于始终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挑战和支持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内;支架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最终达到能够独立进行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建构与自我发展。因此,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增长,教师必须将学习的管理权逐渐移交给学生自己,教师逐渐将支架撤退,直到最终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掌握知识概念。六是创设情境和设置支架要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故在创设情境时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践提出问题,在设置支架时要多利用工具支架和实验支架,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性、创新型人才。

[1] 王海珊.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0-142.

[2] Chang K E,Sung Y T,Chen I D.The effect of concept mapping to enhance text comprehension and summarization[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2,71(1):5-23.

[3] 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78.

[4] 张炳林,宁攀.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4):5-7.

[5] 高稳.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J].校长阅刊,2005(12):30-33.

猜你喜欢
实验班支架班级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班级“四小怪”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