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Ca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超声临床对比分析

2014-03-03 02:01张智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0期
关键词:灶性结节性造影剂

张智群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 云阳 404500)

原发性肝Ca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超声临床对比分析

张智群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 云阳 404500)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Ca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原发性肝Ca患者以及25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患者,入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经患者允许,均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做好相关记录。结果原发性肝Ca的造影方式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退型,肝局灶性增生的造影方式呈中央向周边逐渐充填,除充盈方式不同外,肝局灶性增生病灶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原发性肝Ca(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有效显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及原发性肝Ca的充填方式及充填过程,能清除鉴别病变类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原发性肝Ca;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超声;临床对比

近年来,超声造影剂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并得以广泛应用,摒弃了传统B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所存在的局限性,而且通过超声造影检查,能清楚显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原发性肝Ca的填充方式和填充过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本文将比较原发性肝Ca和肝局灶性增生结节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25例原发性肝Ca患者(实验组)以及25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患者(对照组),入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实验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24~76岁不等,平均(45.2±2.5)岁,病灶直径9~80cm不等,平均(35.2±2.5)cm;对照组:男女比例12:13,年龄24~76岁不等,平均(45.3±2.6)岁,病灶直径9~81cm不等,平均(35.1±2.6)cm。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存在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仪器准备

彩色多勒普系统(LOGIQ-E9),设置探头的频率为2MHz,设计有CPS造影专用程序,机械指数0.17,增益10;准备了由意大利Bracco公司所生产第二代超声造影剂。

1.2.2 造影检查

在5ml生理盐水中加入59mg干粉剂,配制混悬液,平均微泡直径为2.5μm,微泡浓度为2×108个/ml[2]。(为)全部病例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确定肝脏病变部位血流情况以及内部回声,观察切面,后将2.4ml造影剂经肘部浅静脉弹丸式快速注入,控制推注时间<5s,之后使用配置好的5ml盐水冲洗,将造影全过程以动态图像的形式详细记录。对于动态图像的判断上,可以请两名经验非常丰富的医师进行分析,并据此作出判断。所查看的内容主要包括病症开始时间、方式、时相以及形态变化的增强,通过对病灶造影剂的充盈方式有所深入了解,就会明白,对相关指标的记录和分析,所采用的是CUSQ声学定量时间强度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脱机分析,可以从中查询出肝部病灶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诸如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的增强等等。

1.3 造影时相

肝脏造影过程分为3个时相,即: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造影剂注入后动脉相为10~35s的时间,门脉相为注射30~120s之后;延迟相则为注入120s、直至微泡消失[3]。

1.4 肝肿瘤造影增强方式

肝肿瘤超声造影主要分为中央型、周边型、整体型三种增强方式。若造影剂从病灶中央向周边充填,为中央型;若造影剂从病灶周围逐渐向中心填充,为周边型;若造影剂快速充盈整个病灶,为整体型[4]。

2 结果

2.1 肝Ca患者动脉造影结果

从超声造影的结果来看,造影时,肝内的血管分支、肝实质、病灶回声强度等等都清晰可变,呈期出相性变化的状态。25例肝细胞肝Ca在动脉相均表现为快速整体增强,较多肝Ca表现为不均匀增强。4例较大病灶中心部位出现不规则无增强区,开始增强时间为(16.0±5.6)s,动脉相的后期,部分病变逐渐消退,全部肝Ca患者在门脉相期的病变会快速消退,此时,门脉相、延迟相都会以低回声呈现。详见图1。

2.2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动脉造影结果

本组的患者在动脉相期时,都会以快速增强的脉相呈现,其中有4例患者所呈现出的脉相状态为整体快速增强,属于是整体型;5例患者则为由中央向四周呈现出轮辐状,并快速增强,属于是中央型;全部患者门脉相为高回声,1例可见中央疤痕低回声,部分可与正常肝实质增强呈等回声。延迟相2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呈等回声,9例呈增强高回声。详见图2。

3 讨论

使用彩色多勒普超声为肝病病变患进行检查,对于局灶性结节增生以及原发性肝Ca很难于有效区分。超声影像检查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并具有特异性和微泡敏感性,通过超声影像进行检查,如果有肝内病变出现整体血流供应情况的时候,就可以动态地反映出来,从而提高了肿瘤检出率。相比较于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剂不仅弥补了使用缺陷,而且应用更为广泛。特别是在近几年来,超声造影对于肝脏原发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数患者当被检查出肝脏内见占位性病变时,都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使用多普勒超生进行检测,原发性肝Ca的彩色表现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极为相似。都是血供丰富的占位性病变。从部分B超显示,占位性病变患者通过MRI或CT诊断后,断定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给患者带来了更重的心理负担[3]。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时造影技术CPS,以其数字减影动态成像的功能,成像主要为对比显示,或者是完整分离功能性成像,也可以进行解剖性成像。此外,还能够将造影剂微泡会产生的回波显示出来。在接收造影剂谐波信号上,匹配谐波成像技术效果良好。这种技术可以将病变增强类型动态地显示出来。当对组织的微血管结构进行观察的时候,匹配谐波成像技术可以为诊断医师的工作提供许多的提供方便。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属于良性病变,临床认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肝血管畸形多引起的,主要为周围的肝组织出现了假瘤样增生病症所导致。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使用B超检查,就会发现有较差的常规超声检查特异性呈现,很难与肝血管瘤、肝Ca等肝内病灶进行区分。造影时动脉相由中心向周边增强,呈现出“轮辐状”,病情严重时较为棉线,而轻微的病症则表现为迅速整体增强,中央疤痕可无强化,多数病灶表现为持续增强的状态,且可延续到延迟相。

原发性肝Ca的发生和发展中,肝Ca以肝动脉和门静脉为主要的滋养血管,供应肝Ca生长。在超声造影上,肝Ca丰富的动脉供血具体表现为,动脉期微泡进入到肝Ca微血管中,肿瘤整体增强迅速。当肿瘤生长达到峰值的时候,就会向不均匀生长方向发展。动静脉瘘形成后,门静脉会迅速消退,延迟期得以消退。

肿瘤内血流速度相对缓慢,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为肝脏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难以区分,即[5]:超声无法明确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尤其是原发性肝Ca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Sonovue为新一代的超声造影剂,它是一种被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泡,稳定性好,外膜柔软且薄。在血液循环中存在时间长,能顺利通过左心室及肺循环。在较低的超声强度作用下,可在不破裂的基础上产生很较佳的非线性振动。病灶的充盈方式及消退时间是原发性肝Ca与(FNH)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鉴别的诊断要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造影方式呈中央向周边逐渐充填,甚至在延迟相和门脉相呈等回声。原发性肝Ca呈典型的快进快退型,其消退时间明显晚于原发性肝Ca[6]。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将其作为鉴别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和原发性肝Ca的首选检查方法。

[1]于丽波.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MRI特征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09(14):82-84.

[2]朱峰,张火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肝细胞癌MRI平扫及强化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06(30):138-140.

[3]杨伟萍,曾凡剑,韦长元.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学诊断研究[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1,06(01):92-95.

[4]杜经丽,韦立新.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09(12):1004-1008.

[5]曾凡剑.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1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

[6]孙健,王捷.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S1:1-3+7.

张智群,1972年生,女,大学专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灶性结节性造影剂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无灶性癫痫静息态功能MRI的功能连接研究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良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手术治疗分析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