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看开放大学的发展
——以云南开放大学试点建设为例

2014-03-06 17:44刘光云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入学机会公平

刘光云

(云南开放大学 学分银行与学习评价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3)

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看开放大学的发展
——以云南开放大学试点建设为例

刘光云

(云南开放大学 学分银行与学习评价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3)

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开放大学是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大学。促进教育公平是开放大学的价值取向,云南开放大学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过程和学习成果认证等四个方面,为促进教育公平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开放大学

教育公平是个古老而又弥久长新的话题。教育公平在我国已成为了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成为了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着人心向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并将其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放大学代表的是一种教育公平的思想,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思想契合了当今时代倡导的机会均等、和谐发展的潮流(徐彬,2011)。开放大学的建立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公平及其发展

在西方,关于教育公平,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如此认为:一是公平的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特有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了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必须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这种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二是个人的能力应该以有益于整个国家的方式去发展。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泰·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三个观点,即起点均等论、过程均等论和结果均等论。

在我国,大思想家孔子最早提出了教育公平的思想,他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当时历史上“学在官府”的藩篱,开办私塾进行实践,有效促进了“学术下移”。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开展了普及农村的大众教育,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无不体现了国人对教育公平的追求。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教育公平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教育公平的内涵也随之不断变化。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教育被特权阶层所垄断,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要求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领域不存在任何特权阶层,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剥夺公民公平的教育权利。这个时期教育公平的含义是“教育权利公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当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被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后,人们对教育公平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要求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人们之所以追求“教育机会

公平”,就是要将“教育机会”作为一种资源向社会成员进行分配,为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为那些因先天或后天因素而落后于起跑线的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弥补缺失的机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教育给个人发展带来的二次不公平对待,使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充分的发掘。

因此,教育公平是指公民对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机会提供的认知和价值判断。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内容,其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应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三个方面(祝乐,2012)。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在新时期更深层次的发展,是人们对教育发展的更高期待。实现教育公平的首要前提是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中要求: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可见,党和国家对教育公平问题更加关注,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了我国在教育领域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办法、多做实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审视体制机制,重新评估政策措施,通过规则调整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教育公平水平(袁贵仁,2014)。

二、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公平缺失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入学机会的不公平

入学机会的不公平主要表现为不同阶层入学机会的不公平和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造成入学机会不公平有多种原因,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情况较差,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或者选择收费少的非重点学校和专业。二是许多名牌高校在高考录取时有意对本地考生倾斜,其他地区的考生想考这些学校,却因分数高、分配名额少、竞争激烈而考不进去。因此,近年常常有人抱怨“北京大学变成了北京人的大学、复旦大学变成了上海人的大学”。三是钱权交易在高考招生录取中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入学机会不公平。

(二)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主要表现为:一是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东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无论是规模、水平均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二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人为地将高校划分为“重点”与“非重点”,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时采取了向重点大学、重点学科倾斜的政策。进而出现重点高校经费投入多,生源质量高,而一般高校和民办高校经费投入少,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最终出现的结果就是富校更富、贫校更贫。

(三)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按理来说,进入高校后,学生的教育过程应该公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公平现象。比如贫困生资助问题,因教育特权或教育腐败的存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反而领着贫困生补贴,贫困生却得不到应有的资助。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有资助评选条件不合理因素,许多贫困学生为了赚取学费或生活费,不得不四处打工、兼职,使得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大大缩短,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和各种评优的机会也因此减少。又比如研究生教育,有的领导干部读研,书没看几页,照样硕士、博士文凭到手,而普通身份学生付出许多努力也不一定能顺利毕业。再比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教授的课也就清华大学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能听到,其他高校学生就无缘大师的教诲。

(四)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受教育者在结束教育后,都可以获得与其自身水平相匹配的道德修养水平、学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水平。最终体现为受教育者在学业成就上的公平,即完成学业后被社会接纳的机会均等。因此,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就业上的不公平。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是高等教育结果的“晴雨表”,直接反映了学生被社会接受的程度。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学校表现一般甚至比较差的学生就业顺利,能够找到好的单位,而学习努力、成绩优良、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却就业难。分析其中原委,有入学机会不公造成的,有特权操纵造成的,也有就业形势造成的,还有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的。有的毕业生因“出生”名牌高校,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有的毕业生靠“拼爹”进了好单位,有的毕业生在应聘时遭“本地户口优先”的地方保护主义拒之门外。

三、开放大学与高等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是开放大学的价值取向。办好开放大学,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使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群。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开放大学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在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中发挥积极作用。

2012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对云南开放大学的重要批示,标志着云南开放大学试点建设取得了实质进展,形成了开放大学试点建设的“云南经验”(何金平,2012)。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结合云南开放大学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开放大学试点建设的不懈努力,各级政府对开放大学认识不断提高,在不久的将来,开放大学必将成为社会体系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以及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者。

(一)宽进严出,为学习者不断提供新的入学机会

开放大学积极探索“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在入口上,不断给学习者提供新的入学机会。云南开放大学已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其学历教育实施双模式办学,即同时举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全日制高职教育。

开放教育实行免试入学,凡是具有高中、职高、中专和技校及以上学历者或年满21周岁的初中毕业生均可验证注册入学,在遍布全省的云南开放大学的开放学院或学习中心就近报读专科,凡是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专科(含专科)以上学历者,均可报读云南开放大学的本科。下一步,云南开放大学还将试点“以课程注册”的入学形式,进一步扩大入学机会公平。

在举办全日制高职教育的同时,云南开放大学在2012年就在全国率先试点“中高衔接”项目,打通了现行职业教育体制下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断头的通道,搭建起了中职和高职教育的“立交桥”,为中职毕业生毕业后要继续升入高职院校深造开辟了一条新的入学机会。此举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拟在全国推广。中国的教育、传统的教育和现代教育现状,职业教育是一个断头桥,没有立交桥,……我们搭建的这个立交桥,将从中等职业教育到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到专业硕士,以至于专业博士(2014,鲁昕)。目前,云南开放大学还在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专科与高职本科的衔接试点项目,为更多同样毕业后要继续升入高职本科院校就读而没有机会的高职专科毕业生创造一条新的入学通道。云南开放大学在职业教育入学方式上的探索,再次扩大了职业教育学生的入学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

(二)资源共享,为学习者不断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开放大学,不仅有利于整合全国乃至世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解决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与降低教育成本三者之间存在的难以平衡的矛盾,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郝克明,2012)。云南开放大学在体制机制改革、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教育“立交桥”形成等多方面作了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秦光荣,2012)。

云南开放大学通过成立地方支持联盟、大学支持联盟、行业支持联盟和企业支持联盟四大支持联盟,积极整合并构建优质教育资源综合服务大平台。在其平台上设置了云南省终身教育学习网、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网、云南省工业人才在线学习网、云南省旅游在线学习网、云南省教师在线学习网五大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站。通过引进、整合和自建等方式,非学历教育资源容量2012年已超过1900GB,上线学习学员已达20余万人。学校数字图书馆收录了自建国以来的图书50余万册,计划在2020年前达到100万册。在省教育厅的统筹下,全省已验收的100门省级精品课程正陆续上载云南开放大学资源平台上供学习者使用。正在积极开展“彩云学府”建设,建成后又将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三)本质开放,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过程

高等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更体现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在学习者接受何种质量的高等教育以及如何接受高等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我国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已逐步从重视起点公平转向重视过程公平。政府不仅要确保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更要保障学生入学后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以及公平地分享高等教育资源等。

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的区别就在于“开放”,其开放性为学习者的教育过程提供了更加公平的教育过程。云南开放大学在“开放办学、服务终身”的理念的指导下,坚持教育对象、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入学条件、教学人员、教学平台、办学体系、教育资源、教学模式、学习媒体等十大开放。学校办学体系和形式覆盖面日益扩大,现已批准建立州市开放学院、行业开放学院23所,遍布全省的开放学院和学习中心把开放大学建成了“百姓身边的大学”。办学形式涵盖了我国8种教育形式中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4种教育形式。每个进入云南开放大学的学习者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均等的机会和平等的权利,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公平地分享平台上的教育资源。

(四)成果认证,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公平的评价体系

学习成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获得的某一水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统称。学习成果可分为正规教育学习成果和非正规教育学习成果。非正规学习成果可以表现为经验、能力、培训证书和资格证书等。对于校外的非正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可以使学习者获得相应资质进入到正规教育体系,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为学习者的成长和发展打通通道(杨娟等,2012)。对于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证,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则和制度。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和“学分银行”制度应该成为开放大学推进建设和制度创新的着力点(郝克明,2012)。开放大学试点建设学分银行这一学习制度,必将为非正规学习成果的认证提供一个重要途径。

学分银行是开放大学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分银行引入类似银行信贷管理的机制,将学习者学习成果以学分为单位进行量化,可以实现学分的积累、互认、兑换等等,从而促进学历与非学历等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激发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云南开放大学积极探索学分银行建设工作,2012年学校挂牌成立之日,云南省将云南省学分银行设立在云南开放大学,并成立云南省学习成果认证中心(与云南省学分银行合署办公),作为面向全省学习者学习成果进行认证的机构。赋予其构建各级各类教育互通的全省学习成果认证基本框架,制定全省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及认证规则,承担全省各类学习者原有学习成果的认定、出具证明等服务工作的职能。学分银行的建设必将助力于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促进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之间的贯通,更好地服务于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促进教育公平。

总之,办好开放大学,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和社会成员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开放大学必将发

展成为社会体系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推动者,以及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者,更好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徐彬.开放办学 服务终身——云南开放大学试点建设论文选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3]陈鲁雁,徐彬.开放办学 服务终身——云南开放大学试点建设论文选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李润洲.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

[5]祝乐.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6]刘贤玲.我国教育机会的公平性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12.

[7]黎军,朱峰.关于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

[8]邹丹,李超.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现状及改进建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1,(8).

[9]徐彬.改革创新 办好云南开放大学[J].开放教育研究,2011,(3).

[10]陈鲁雁.创建地方开放大学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建议——以云南开放大学的创建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1, (6).

[11]郝克明.对中国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12]杨娟,苑大勇.终身教育视野下的非正规学习成果认证:理念与形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2,(10).

[13]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EB/OL].2014-01-15.http://www.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402/ 163736.html.

[14]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演讲实录[EB/OL]. 2014-03-22.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40322/ 114318584231.shtml.

On the Development of Open Univers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quity A Case Study of Pilot Construction of Yunnan Open University

LIU Guang-yun
(Center of Academic Credit Bank and Open Learning Assessment,Yunnan Open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3,Yunnan)

Equity and justice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 progress.Educational equit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social development.The Open University in Chian is a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that is set u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based society and is a new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institution for all members of society.The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al equity i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Yunnan Open University has made its fruitful exploration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equity in terms of entrance opportun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allocation,educational processes and learning outcomes certification.

educational equity,higher education,Open University

G724.82

A

2095-6266(2014)01-010-05

2014-3-6

刘光云(1977-),男,云南禄丰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入学机会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给进步一个机会
笨柴兄弟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没机会下手
入学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