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背景下节庆的传承、创新及社会功能研究

2014-03-06 17:44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旅游节旅游传统

马 创

(云南开放大学 文化旅游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3)

节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了人类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和认识。传统节庆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基本的条件:特定的风俗活动和对历法的认识。[1]远古时代的先民由于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产生了畏惧,出现了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以及对鬼神的迷信和禁忌,他们举办祭祀活动来与不可知的世界达到“通灵”,慢慢地就形成了某些以宗教祭祀、纪念祖先或历史人物的节庆;而农业产生以后,形成了在特定的时间从事某种农业生产活动或祈求和庆贺农业丰收的节庆;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庆的宗教性渐渐减弱,以娱乐、社交为目的的节庆也逐渐产生。这些节庆世代相传,并几经变迁和完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传统的以观光游览为主的旅游形式难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民俗文化特征突出且盛大欢乐的节庆受到了众多旅游者的欢迎。在此背景下,节庆活动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传统节庆得到了较好地传承,新的节庆活动也不断被创造出来。旅游发展背景下的节庆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传承传统节庆

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节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塑造一个地方形象、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汉族的春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僳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苗族的花山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不但得以延续,地方政府还在原有的基础上挖掘文化精髓,对传统节庆进行重新包装、设计,扩展节庆的活动内容或增加新的活动方式,来营造出喜悦欢腾的节庆氛围,以扩大参与者的规模。如泼水节是傣族传统的辞旧迎新的节日,过去一般在傣历6月举行,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泼水、浴佛、赕佛是其中的重要活动。20世纪80年代,西双版纳州政府将泼水节固定在每年的4月13至15日,并参与到泼水节的的组织和策划中,使泼水节逐渐成为西双版纳州一个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节日期间要举行取水仪式、泼水狂欢、傣历新年庆祝大会、民俗斗鸡表演、传统龙舟表演赛、傣语歌曲比赛、燃放高空礼花、土火花、燃放孔明灯等活动。

(二)改造和恢复传统节庆

一些地方通过改造和恢复该地原有的、但知名度不高或已经消失的传统节庆,使之成为可以与游客共同欢度的节日。如泰国水灯节,本是一个宗教色彩极其浓厚的节日。在节日里,人们用芭蕉叶或万穗兰荚编织成盛物器,并用鲜花装饰,在中央插上蜡烛,放到河里漂流,表示对水神的感恩之情,并祈祷漂流的水灯带走一切罪恶,迎来美好的未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灯节已经转变成一个内容丰富、场面隆重的民间联欢节,最精彩的场面已变为评选水灯小姐的游行。[2]云南丘北彝族传统的“花脸节”期间,彝族村寨的男女青年都会手涂锅烟灰,互相追逐,把对方脸抹黑,以表达“抹黑全身,吉祥一生”的良好祝愿。1998年为了将旅游业与民族文化结合,丘北县在知名的普者黑景区推出了该项节庆活动,并做了一系列改进,如将原来在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蛇日或属猪日过的节日改为当地的旅游旺季7至8月份,并将抹花脸用的原料由锅烟灰改为香谷草做成的黑灰。2009年“千人跳弦子,万人抹花脸”活动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花脸节”受到了游客的欢迎。

(三)创造新节庆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以展示当地的特产、特色文化和民俗而举办的节庆活动陆续被创造出来,如青岛啤酒节、大连国际服装节、北京大兴西瓜节、罗平油菜花节等,这些节庆活动都是以提高本地区知名度、塑造本地区旅游形象为直接目的,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腾飞。其中许多节庆已经比较成功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该地每年举办的固定活动。如每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青岛国际啤酒节,是以啤酒为媒介,融经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已经成为青岛的城市名片和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云南罗平县把握“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的优势,于1999年开始举办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该旅游节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2010年获得“中国最具魅力的七大节庆活动”称号。

(四)举办大型主题旅游节庆活动

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人为的创造出一些大型的主题节庆活动。这类大型节庆活动一般指能引起世界或全国关注、需要举办地全力投入的大规模活动,通常能给举办国或地区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游客,迅速地扩大知名度,如中国国际旅游节、北京国际旅游节、苏州国际旅游节、昆明国际旅游节等。这类旅游节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一种宣传促销盛会。其中,北京国际旅游节不但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品牌,还是宣传和营销北京的重要手段。而云南通过承办1999年的昆明世博会,发现举办大型国际活动在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非常有效,于2000年开始举办昆明国际旅游节。旅游节期间,昆明及云南其他十多个地区和自治州(市)政府通过举办少数民族风情游、民歌演唱会等特色浓郁的系列旅游活动,充分展示云南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旅游特色,打造了良好的云南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组委会还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促销工作,使之成为云南省最重要的国际性旅游招商活动。

二、传统节庆的形式和内涵在现代旅游节庆中的延伸和创造

通过对现代旅游节庆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统节庆活动所具有的民族性、传承性、稳定性等特征已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大多数节庆已不再是本国、本民族、本地区的特有活动,参与对象已经变得更加广泛;节庆的形式也不断在变化、内容也不断在增加;同时,新的节庆不断被创造出来。但是,传统节庆的形式和内涵仍然存在,并在现代旅游活动中得到了延伸和创造。

(一)明确的主题

传统节日多是古代人民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的固定日子,其中的一些信仰和禁忌习俗成为节日的主题,如中秋节赏月这个主题活动就源自于古代的祭月、拜月活动。现代的旅游节庆都有一个刻意营造的明确主题,这些主题通常要通过对地方“文脉”进行分析,进行受众调查和市场定位,从突出地方、民族特色等方面来最终确定,达到通过旅游庆节的主题来体现和强化地方旅游形象的目的。如2012年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主题是“感知敦煌、畅游甘肃”。节会共有46项活动,活动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如百家旅游媒体敦煌行、万名台胞敦煌行、敦煌飞天文化旅游节、首届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节、中国丝绸之路自驾旅游节等。

(二) 开幕式

旅游业发展背景下的节庆活动,大多数都以一场隆重盛大的开幕式作为前奏,并常以歌舞、晚会、花车游行和请名人、明星作为嘉宾等形式来进行。开幕式可以说是古代祭祀天、地、祖先、神灵等活动方式的现代表现形式,它除了有预祝节日圆满成功、宣示旅游节庆系列活动开始的意图外,还能通过名人效应给节庆活动增色;同时,把本地方的民俗特色等进行展示。如2013年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的开幕式,请来了电影《五朵金花》及电视剧《五朵金花的儿女们》两部影视作品的导演及主要演员,并展示了大理极其代表性的白族霸王鞭、弥渡花灯、南涧彝族跳菜等民族歌舞。

(三)群众参与的活动

传统节庆一般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和竞技比赛,如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那达慕”即为蒙古语的“娱乐”、“游艺”之意。节日的主要内容为射箭、赛马和摔跤,反映了蒙古族各部落最初的尚武精神和大聚会时的竞争习俗。元宵节燃放灯火敬神拜佛的习俗,到隋唐时已经演变成夜游观灯火的群众性活动。在旅游业日益发展的今天,旅游者对旅游活动中文化体验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单纯的观光游览活动,“与当地人交往及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是许多外国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发展背景下的节庆活动传承和发展了此项功能,活动设计重视游客和当地群众的参与体验,如2012年楚雄州彝族火把节活动的定位是:“把舞台交给彝人、让群众纵情狂欢”,相关部门根据此定位,策划组织了民间彝绣、无级别彝族式摔跤擂台赛、云南少数民族情歌大赛、彝族广场舞大赛、火把节拳王争霸赛、原创音乐节等活动。

(四)丰富的饮食

多数传统节日与特定的饮食品种和饮食方式相融合,节日饮食往往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现象,如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正月十五吃元宵表示吉祥圆满,美国的感恩节吃火鸡,以示喜庆丰收、缅怀先人等。饮食作为节日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也在现代旅游节庆中得以体现。如武汉旅游节六大板块之一的“美味武汉”美食文化节就是旅游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以饮食为主题的节庆活动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广州国际美食节已经成为广州一年一度的盛事,吸引大批的游客和美食爱好者参加;美国的“品味芝加哥”餐饮节每次举办都有300万以上的游客慕名前往。

(五) 商品交换

传统节日不但为人们提供了聚会的场所和时间,也繁荣了商品交换市场。节庆期间商品供需量较大,成交额也比平时高出许多。因此,中国古代群众性的商品交换大多集中在节日、庙会、赶集等时间进行,且销售的商品多为节令食物、节日服装、节日庆祝用品等。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的一大特征就是以节令商品为中心的商业活动。如每年在大理举行的三月街民俗活动,原为举办宗教祭祀活动的街期,又称“观音节”、“观音街”,后来发展成为进行物资交流和群众性文娱活动的盛会。每逢三月街,街上人山人海,商贸云集,货物琳琅满目。在旅游业发展背景下,大型的节庆活动同时也成为大型的物资交流会、经贸洽谈会、订货会,各地通过举办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来主动创造市场,吸引国内外客商来洽谈生意和投资。

三、旅游发展背景下节庆的社会功能

通过大型节庆活动进行宣传促销,已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大连市政府提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节庆”,活动集“文化、娱乐、健身、商务”于一体。传统的节庆活动处在当今世界性的文化变迁的背景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着变异。传统节庆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焦点地位”,使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文化因子中最核心的部分,节日自身的起源、流变规律,使它天然具有不断更新变异的秉赋。[3]现代旅游节庆已不再局限于单一民族的自我狂欢活动,而成为集多种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具备了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一)促进传统文化复兴

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本来已经消失或不受到重视,但在旅游业发展背景下,许多民族节日得以恢复,并成为该民族或该地区的重要活动。同时,在尊重、保留和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旅游节庆的举办,使一些面临消亡的传统文化得到复兴。如1999年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上,大型文艺《东巴魂》和《纳西古乐》展示了纳西文化祭天、祭风、祭日三大仪式,重新再现了纳西人昔日木氏土司府的辉煌。原来神秘且已频临衰亡的东巴文化,日益发展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推动纳西族旅游发展的主要文化因素,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东巴文化传习院”,聘请老东巴在课余时间给小学生传授东巴文化,使东巴文化能一代代传下去。[4]

(二)全面展示地方特产、特色和成就

旅游发展背景下的节庆活动,除了当地民族特有节日的沿袭(如彝族的火把节),还有展现当地的特产和特色(如保加利亚的玫瑰节就源于其盛产玫瑰,是举世闻名的“玫瑰之邦”)或者表现风土人情和神话传说(如尼泊尔的洒红节)的节庆,这些节庆的成功举办对一个地方起到了宣传、介绍作用。中国著名的潍坊风筝节、大连国际服装节、洛阳牡丹花会、哈尔滨冰灯节等活动,就是把当地的特色、特产和文化,通过节庆的方式集中展示出来。以潍坊风筝节为例,山东潍坊是风筝的故乡,但城市知名度并不高。1984年首届潍坊风筝节的举办,使该项节庆成为中国最早、并有大量的海内外人士参与的大型国际节庆活动。潍坊国际风筝节的举办,让世界了解和认识了潍坊这个城市,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三)增进友谊、加强团结

加强亲友联系、调节人际关系是传统节庆的功能之一。节日期间欢腾喜悦的气氛,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西非富拉尼民族中盛行的“棒打节”,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棒打,仇人怒气消融,陌生人成为朋友,可以说是节日增进友谊的典范。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最重要的交际活动莫过于拜年,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正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互相庆祝……”拜年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现代旅游节庆中这一功能更得到了强化,不同族别、不同地域的人们以节庆活动为纽带,联结到一起。如中缅“四城一区”联合举办的“中缅胞波狂欢节”(“胞波”在缅甸语里意为兄弟之意),不但展示了中缅边境的独特风情,还让共同居住在瑞丽江畔的两国的不同民族,跨过国界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使该节日不但具有了民族性、文化性,更具有了国际性,成为中缅两国人民增进胞波情谊,促进文化交流的旅游盛会。

(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实践证明,以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发展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它能全面带动旅游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高地区知名度,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众多旅游者青睐的目的地。但近年来,以园林为代表的旅游资源由于自身容量有限,且以观光为主的游览模式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为此,苏州通过举办旅游节来重新振兴旅游业。在立足传统的园林、古镇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成功地将“轧神仙”庙会、山塘百花节等吴地传统的民俗节日和极具时代特色的水上运动节、盛装狂欢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得旅游产品更加富有活力和生活气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5]节庆期间庞大的人流,也促进了苏州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

(五)塑造旅游地形象

“短期事件如传统节庆,有助于一个地区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在淡季刺激旅游者需要”(Ryan 1998)。[6]主题与形象是一个地方旅游区或旅游景点的生命,也是形成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工具。节庆活动可以在短期内将旅游区的自然、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参与体验娱乐活动有机融合,向游客展示其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和核心文化,既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又符合了现代人在生活节奏快的情况下,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充分领略旅游目的地各种景观和风情的要求,这一过程无疑就是塑造目的地形象的过程。[7]如在傣族的泼水节期间,游客既能游览美丽的热带雨林风光,又能体验傣族民俗风情,更能在无拘无束的泼水活动中放松心情。因此在旅游节庆期间出游已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而旅游地更可借机展示和塑造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

[1]常天.节日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黄泽全.传统节庆[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6.

[3]黄泽.西南民族节日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

[4]杨慧.民族旅游与族群认同、传统文化复兴及重建[J].思想战线,2003,29(1).

[5]张远.城市节庆旅游效应研究——以苏州国际旅游节为例[J].绿色科技,2011,(8).

[6]DEEPAK CHHABRA.The Significance of Festivals to Rural Econom ies:Estimating the Econom ic Impacts of Scottish Highland Games in North Carolina[J].JOURNAL OF TRAVER RESEARCH,MAY,2003.

[7]邓明艳.培育节庆活动,营销西部旅游目的地[J].旅游学刊,2002,17(6).

猜你喜欢
旅游节旅游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新疆吉木乃:萨吾尔冬牧文化旅游节开幕
栀花飘香
——— “2019 栀子花文化旅游节” 主题歌
老传统当传承
菏泽牡丹,花开全新产业链——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旅游
旅游节目的功能革新探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