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播种技术对机插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的影响

2014-03-15 03:28邵文奇徐文静张凯迪章安康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播量播种量出苗率

钟 平,邵文奇,徐文静,张凯迪,庄 春 ,纪 力,章安康

(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1;2.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248)

机插秧育秧是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培育适宜于机插的水稻大壮苗,是机插秧成功与高产的关键。其中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降低播种量来培育壮秧,但是播量过低时,秧苗个体指标虽然得到优化,群体指标却不能满足机插要求[1],特别是低播种量受播种不均匀等因素影响,易出现栽插时缺穴率高的问题,生产上不得不靠加大播种量来减少育秧苗床上漏播和大田漏插。而研究认为播量增加易造成苗间通风透光性差,秧苗素质得不到保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穴率高的问题[2]。因此,探索适当稀播同时保证播种均匀,对于提高机插秧秧苗素质,降低机插缺穴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印刷播种技术[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实现育秧环节中精确定量均匀播种,为生产上降低播种量,并提高机插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设在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水稻试验品种为连粳9号 ,露天软盘育秧(规格58 cm×28 cm)。使用机插秧大壮苗育秧技术育苗[4]。6月5日播种,6月17日揭无纺布,6月27日移栽。印刷播种试验所用播种纸为宽28 cm的筒状毛边纸,与常规标准秧盘宽度相同,将附种纸种子面向上铺放于机插秧育秧秧盘中进行育秧。

1.2 试验处理

设置4种不同的印刷规格,印刷胶点株行距分别为:0.8 cm×0.8 cm、0.7 cm×0.7 cm、0.7 cm×0.6 cm、0.6 cm×0.6 cm,分别用A1、A2、A3、A4来表示。根据附种纸实际种子分布,4种不同印刷规格的A1、A2、A3、A4,设置对应播种量的手工播种处理作为对照,分别以CK1、CK2、CK3、CK4表示。进行田间育苗试验并大田移栽,大田栽插密度为2.7万穴·hm-2。

1.3 取样与测定

考察不同规格附种纸上种子分布情况,包括实际播种密度、空缺率、双种率等。育苗期间,考察出苗率;在移栽前(22 d)取苗,考察秧苗素质,包括株高、叶龄、茎基宽、地上部鲜重等指标;秧苗移栽后,调查机械栽插情况,包括缺穴率、每穴苗数、成活率等;水稻收获后,考察其产量性状。各处理重复3次。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印刷规格附种纸上的种子分布情况

理论种子数指每张附种纸上一个胶点粘附一粒种子,得出的种子数。空缺率指未粘附种子的胶点数占总胶点数的比率。双种率指粘附双粒种子的胶点数占总胶点数的比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4个处理在空缺率和双种率上均无显著差异,这两项指标与印刷的规格是不相关的。附种纸上种子的空缺率和双种率只与印刷胶点相关,受到印刷胶点的大小与粘性影响,在实际的印刷作业中,胶点是均匀一致的。由于双种率的影响,4个处理的实际播种量较之理论播种量平均高出15.7%,对应的实际播种量分别为79.9、102.5、120.7、140.5 g。

表1 不同印刷规格附种纸上的种子分布情况

注:表中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数值间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

2.2 不同密度和播种方式对出苗率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印刷播种处理与对照在出苗率上无显著差异,表明印刷纸张和印刷用胶对出苗无显著影响。从播种量处理上来看,无论是印刷播种处理,还是手工播种处理,随着播种量的提高,出苗率都有下降趋势。印刷播种处理出苗率稍高,可能与播种均匀有关。

表2 不同密度及播种方式对出苗率的影响

2.3 不同密度和播种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A1、A2、A3、A4较之各自对照处理,株高小、叶龄大、茎基宽和鲜重较大、秧苗矮壮、素质较高,表明在播种量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播种均匀度能够提高秧苗素质。从不同播种量水平的处理来看,随着播种量的加大,株高变大、叶龄变小,茎基宽和地上鲜重指标也显示秧苗瘦弱,素质下降,这与前人研究[1,5-7]观点一致,由于播量过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苗高秆细,秧苗素质变劣。

表3 不同密度和播种方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2.4 不同密度和播种方式对机插缺穴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在手工播种方式下, 增加播种量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缺穴率,但每穴苗数多;秧苗素质差、成活率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穴率高的问题。印刷播种处理机插缺穴率显著低于对照,秧苗成活率高于对照,表明印刷播种可以实现稀播匀播,提高栽插质量。由图1可以看出,印刷播种每穴苗数集中在3~6棵,每穴苗数之间较为均匀,而对照手工播种则较为分散,每穴基本苗之间差异较大,而且田间缺穴率较高,表明印刷播种使秧苗在秧盘中的分布和生长较为均匀一致,在降低机插缺穴率的同时,保证栽插均匀度,提高栽插质量。

2.5 不同密度和播种方式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印刷播种处理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从播种量之间来看,虽然提高播种量,有利于降低田间缺穴率,增加总穗数从而提高产量,但是当播种量增加到一定水平后,秧苗素质下降,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导致产量降低。印刷播种处理产量之间比较,A2最高,A1、A4相对较低,这是由于A4的群体较大,不利于大穗的形成,而A1由于播种量较低,田间的基本苗不够,导致总穗数不足,产量偏低。表明对于中等穗型粳稻品种,在田间最终总穗数每公顷达到300万~330万穗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播种密度、提高播种均匀度,做到稀播匀播,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群体生长和群体控制,从而提高产量。

表4 不同密度和播种方式对机插缺穴率的影响

注:表中字母为处理与对照之间进行比较,A1、A2、A3、A4之间,CK1、CK2、CK3、CK4之间未进行显著性分析。

图1 不同处理下每穴苗数的分布情况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seedling number per pill in different tests

处理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g结实率/%产量/kg·hm-2A119.413723.593.48 749.5CK118.813523.492.48 232.0A221.413823.793.29 784.5CK220.813223.692.89 019.5A322.012823.592.49 172.5CK321.611723.391.98 299.5A421.712723.392.18 871.0CK421.511923.492.38 289.0

3 结 语

提高机插秧的产量,需协调好秧苗素质与大田机械栽插之间的关系。为解决栽插时漏插率高的问题,生产上往往采取增加播种量的方法。但研究[1-2,5-7]指出,播量过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苗高秆细,秧苗

素质变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穴率高的问题。这与本文观点一致。降低播种量有利于培育壮秧。但是在机插秧条件下,播量过低易造成根系盘结不好,影响栽插质量甚至根本无法上机[2,5-8]。因此,可通过匀播途径,减少缺穴率。

使用印刷播种技术,可以实现按需要的播种量进行稀播匀播。从试验结果看,附种纸胶点种子空缺率低于1%,双种率17%左右。育出的秧苗适栽期秧龄18~25 d,秧苗高度不超过20 cm,叶龄在4.0~4.5之间,茎秆粗壮。栽插时,田间栽插均匀一致,缺穴率在2.5%左右。印刷播种在有效控制漏插率的同时降低了播种量,使秧苗素质健壮,大田中基本苗适中,秧苗分布均匀,分蘖快,易形成大穗,实现高产。

[1] 景启坚,薛艳凤,钱照才,等.不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江苏农机化,2003,95(2):13-14

[2] 彭长青,李世峰,卞新民,等.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6,22(1):20-24

[3] 钟平,陈川,庄春,等.杂交稻机插秧印刷播种技术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2(4):453-455

[4] 庄春,陈川,孙春梅,等.水稻简化高效旱育秧技术的特点与操作方法[J].江苏农业科学,2005(5):30-31

[5] 瞿廷广,许鸿鸽,沈志坚,等.水稻盘育带土小苗机插秧田播种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93-94

[6] 崔承普,孟庆芝,刘民,等.水稻盘育苗播量与机插质量试验[J].现代化农业,1997,210(1):2-4

[7] 张卫星,朱德峰,林贤青,等.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1):45-48

[8] 沈建辉,邵文娟,张祖建,等.苗床落谷密度、施肥量和秧龄对机插稻苗质及大田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32(3):402-409

猜你喜欢
播量播种量出苗率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