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与中国管理者的管理难题

2014-03-16 09:46段俊平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票号资治通鉴难题

段俊平

《资治通鉴》与中国管理者的管理难题

段俊平

谈到管理,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国外诸如泰勒及德鲁克等一些西方管理的大师和先驱,有谁能对中国的古代管理学娓娓道来呢?其实,作为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从五千年前有了部落群体时,人类的管理学就诞生了,上至人文始祖伏羲,下到孔子推崇的尧舜禹,无不是管理大师。这些优秀的管理故事被北宋史学家和政治家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几乎全部记录了下来,成为了一部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管理文集。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通过总结中国历史上1362年的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治理国家必须要有政治管理的共同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的政治行为规范是维护一个国家和组织的基础。而这个全民都要遵守的政治行为规范必须要以“礼”作为基础,“礼”,就是国家的纲纪。以此确定社会的秩序,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国家与一个企业如出一辙,法律是一个国家的制度,那么“礼”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法律是刚性管理,而“礼”是柔性的管理。我们现在面临的管理难题是,没有一套“礼”的文化柔性管理规范,“礼”的规范已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丢失而几乎被人们集体遗忘。这也是中国社会和企业治理的难题所在,这也是中国社会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最大的管理困境和难题。

一部《周礼》使周王朝统治了华夏八百多年,可见它的功效非同一般。用残酷的社会等级次序为目的的“礼”是有它的封建性,但是除了它的封建性以外,也还有科学的属性,周礼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反映人性光辉的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文化正能量。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治理国家和企业不光光是官员和企业家的事情,而是社会和企业由下至上的社会伦理体系在维护和管理。以往在中国农村,族长和宗祠管理功效非常强大,对一个人做错了事最大的处罚不是对其进行法律的制裁,而是不让他的牌位进祖宗祠堂,这样有共同“礼”的社会伦理制度,对管理至关重要,达成价值观统一的管理心理契约是管理的最终目的。

建立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共同“礼仪”规范是中国和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去除中国封建社会中“仁义礼智信”中的封建糟粕,建立新时代的“礼”的价值体系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管理的问题所在。只有中国人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共同认知的“礼仪”规范,国家和企业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文化自觉。

中国金融业的鼻祖山西平遥的“日升昌”票号之所以能汇通天下,靠的就是“诚信”二字。“日升昌”票号的经营者尊崇诚信为先,利润为后的商业道德。诚信不仅是商业经营的手段,也是目的。当时以“日升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并没有政府信用作为依托,也没有完善的法律进行保障。山西票号的经营者清楚地知道,如果要从事异地存取兑换这样的金融事业,离不开诚信二字。以诚动人,以信服人,商业行为只有依靠诚信的道德支撑才能持久,才能真正立于常青之地。基于这种理念,在山西票号的历史上,极少出现欺诈等事件。经过几十年的岁月,一个尘封久远的票据不因票号物是人非和濒临倒闭而放弃兑现的承诺而被传为诚信典范的佳话。

诚信就是我们共同须遵守的社会伦理层面“礼仪”规范的共同价值取向。所以一个社会化的“礼仪”公司对管理是多么重要。

一部《资治通鉴》就是治国安邦的管理大全,《资治通鉴》通过历史尘封的管理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组织必须建立共同价值观的“礼”的规范,这样才是这个组织长治久安的基础。

(作者单位:爱维龙媒咨询集团)

栏目主持:邵庆义

猜你喜欢
票号资治通鉴难题
山西票号的固执
山西票号的固执
胡三省苦心作注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狗之难题
难题大作战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巧解难题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