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蓝色经济的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探讨

2014-03-21 06:23李晓光郑秀芝于政收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经济区专业学位硕士

李晓光, 郑秀芝, 于政收

(烟台大学,山东烟台 264005)

1 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服务蓝色经济的重要意义

山东省高等院校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担负着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服务的重要任务。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山东沿海地区经济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这一发展过程需要大量实践型和实用型高级人才,也对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既包括海域相关涉农涉海经济部门,如海洋捕鱼、水产品养殖、水产品加工、水产品销售贸易、海洋捕捞业相关服务业、水产品养殖相关服务业、海洋牧场建设发展等;又包括沿海地区各个陆域的农业经济部门,如农业、农业生产服务业、农村生活服务业、农村与区域发展等。按照蓝色经济区海陆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高素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山东省高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必须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蓝色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服务于蓝色经济建设是山东省高校把握市场规律、塑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内涵素质、寻求特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式发展也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大规模扩张。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学位点已经遍地开花,大批高校学科雷同、专业雷同、方向雷同、形式雷同、内容雷同,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山东省高校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如果具有相关专业和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单位能够针对蓝色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切实制订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可能塑造出自己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色,推出受社会欢迎的差异化人才产品,在教育领域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在其设置之初就规定了独特性质,即应用性和实践性。1999年5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规定“农业推广(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推广,下同)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这说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同于相应学科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强调应用性、基层实际工作的职业性。因此,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应该强调实践教学和教学工作的实践性。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是当前及未来山东省经济工作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山东高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密切结合并为之服务重要实践领域,这对于各相关高校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实践教学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全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的文件精神,目前各高校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教学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校外实践及研究(或者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三大环节。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校外实践及研究环节,一般规定6学分左右,时间为12个月左右。所谓实践教学,从明文规定的角度看,主要体现在校外实践及研究环节。然而,各高校实践教学开展水平参差不齐,同一高校不同专业校外实践也存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实力较强的高校和农业科研水平较高或实用技术开发较突出的专业领域开展研究课题较多,与农村和农业机构及涉农单位业务联系密切,导师也需要研究生参与科研或调研工作,他们的校外实践开展得比较扎实,学生通过参加生产科研社会等实践活动,提高了自身素质。但是,也有许多院校受到自身实力、水平和条件所限或者受自己开办的农推硕士专业领域所限,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此外,研究生受到未来就业的压力,在校最后一段时间,参加各种应聘活动和考试,未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外实践中。

除了校外实践以外,应在课程学习这段时间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活动。对此,许多高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单位领导都存在一定误区,即认为课程学习必须在教室上课,否则教学管理部门通不过,教学督导检查人员也通不过,而且大多数教师也持这种观点。于是,课程学习基本上固化为教室的书本学习,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安排实践性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课设置,很少有实践性、操作性课程。课程内容理论知识较多,很少涉及实践内容。如,烟台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课程设置包括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专题、农业经济与海洋农业发展专题、农村合作经济与案例专题、农村与区域发展专题和农村社会保障专题。但是,受各种规章规定及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条件所限,以讲授概念和抽象理论为主,实践教学较少。

3 服务蓝色经济,加强实践教学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海陆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必将对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提出人才素质更高、应用性知识更广、实践性本领更强等要求。山东省相关高校必须加强农推专业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还要以服务蓝色经济为主旨来建立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学习环节要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改革课程讲授方式,书本讲授要与认知性实践、实验和调研相结合。课堂上,教师传授理论知识时,重点讲授纲要、理论框架、理论的起源、建立、发展、主要论点、论证、结论、实际的验证反馈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讲所讲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笔记。还可以将课堂安排在生产一线、实际工作现场、实验室场所,指导学生到一线进行现场实践,形成有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实验实践报告或案例调查报告。如高校可以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村的基层干部群众密切联系,师生直接接触一线。这种讲课方式的变革需要得到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尽量多地设置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这些课程应该与生产经营一线、管理一线相结合。针对这些课程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指定一些课外参考书,并进行适当的纲要性讲解,形成学习小组讨论的命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设置考查课,根据课程的主体内容结合蓝色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调研小课题,作为学生期末考核的实践实验调研报告的题目。

校外实践环节要扎实落地。各高校及相关院系要结合自己培养研究生的专业领域,切实联系农业农村农民及涉农单位和个人,建立几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和调研实习点。研究生导师要密切结合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与本专业领域有关的现实问题,设计研究题目,指导研究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并且安排他们到基层调查研究实习实践,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校外实践掌握实际本领,服务蓝色经济发展,对他们今后就业也打下了良好基础。

充分发挥校外富有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传授作用。高校师生通过密切联系蓝色经济区农业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经过探讨就可以形成新的服务于蓝色经济的研究题目,既可以为地方经济服务,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锻炼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各高校普遍规定聘请校外研究生导师,要求被聘任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这就限制了大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工作人员,因此各高校放宽聘任条件,根据实践教学需要,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顾问。

此外,教师也必须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蓝色经济区建设实际的了解程度,提高服务蓝色经济的实践能力。以服务蓝色经济为目的,各高校要创造条件支持并促使教师深入一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素质。

4 结语

山东省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各有关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的实践教学问题,解放想想,调整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研究生教学管理、师资业绩考核等方面,鼓励相关院系和教师创造条件,构建服务蓝色经济的农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取得贡献地方经济、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素质双丰收。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EB/OL].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szfa/nytgss/263540.shtml.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