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士新说陶渊明

2014-03-24 07:08北京范子烨
名作欣赏 2014年19期
关键词:陶诗普希金陶渊明

北京 范子烨

一时间,六篇赏陶品陶论陶之文汇聚于此,令人感到热闹,令人情思飞跃。

建新之文,阐发陶渊明与儒道玄之关系,是从思想史的角度解读陶渊明的文学创作,深厚而有力,这篇文章令我们回想起陈寅恪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他指出,陶渊明早年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儒家的积极用世、投身人生社会、实现个人的理想价值等思想,曾激发青年陶渊明施展才能、实现政治理想的热情;而陶渊明的随顺自然、执守个性、超然生死、忘怀得失、厌弃功名、鄙视官场、追求独立自由、乐与大自然为伍等思想及行为,都与道家思想有关。凡此种种,均系卓见。彬彬之文也见及陶公的儒学精神,其论陶公的亲情与友情,掘发陶诗的情感世界,细致入微,读来饶有情致。陶公其人外道而内儒,故既潇洒而又端庄,有魏晋人的自然,却没有魏晋人的放诞,真是理想的知识分子典范。Pauline Lin之文从钟嵘《诗品》“其源出于应璩”的论陶之旨出发,对陶渊明与应璩的诗学关系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揭示了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与中古隐逸文学传统之关系。作者指出,陶诗大部分特有的意象、姿态以及语言皆来自前代文学对贫困隐士的概括,陶潜进一步扩大了隐士修辞的运用,他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符合逻辑的,也是合适的。导微之文,比较陶渊明与普希金,开创了比较文学的新局,令人耳目一新。从前学术界有以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比较陶渊明的,有以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比较陶渊明的,当然,我们或许还可以把美国作家梭罗和陶渊明加以比较。俄罗斯汉学家瓦·米·阿列克谢耶夫称陶渊明“在中国诗歌中所起的作用,大抵相当于我们的普希金在俄国文学中所起的作用”,本文是对这一观点的论证,抢点很准。但我认为,即使普希金不能被称为“俄国诗歌的太阳”,我们却可以把陶渊明称为“中国诗歌的太阳”。然而,子彦之文,却让我们看到了太阳背后的阴影,她评介日本学者冈村繁《陶渊明李白新论》的陶渊明新说,足以引起我们对真实的陶渊明的历史反思。确实,陶渊明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思想也并不能代替思想者本人,在人类历史上,思想、思想者以及相关思想的个人与社会实践,从来都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具有浓郁的自传性是陶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对自我形象的强力塑造是陶渊明一贯的文学追求。因此,陶诗中的自我形象与历史生活中的陶渊明本人肯定是有差别的。陶渊明不仅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军人,还是一个官员,陶诗中不仅有芬芳的菊花和挺拔的青松,还有寒光闪闪的兵器,不仅有归隐田园的情志,还有运筹帷幄的机心。诗人、军人、官员、隐者、思想家、知识分子以及两个女人的丈夫和五个男孩的父亲,这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有爱,也有恨,有超越,也有世俗,有欢乐,也有悲伤,有真话,也有谎言。拙文则以《九日闲居并序》为核心,突显陶渊明与前人文学创作以及古代文化资源的关系,彰显其互文性建构的现代意义,可与Pauline之文互相印证。互文性的学术视境,使我们窥见了一个极为复杂的陶渊明的文学世界。文学的记忆诚然是厚重的,而且注定要浸润每个创作主体的记忆,但它的层层累积永远为新的作品作着铺垫。在人类文学史上,任何一位作家的心中都不可避免地晃动着另外一些经典作家的身影。在文学的汤汤河流中,前波与后波总是相续不断的。没有人能够隔断或割断与既有的文学传统的联系。因此,每位作家在影响的焦虑中,都要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追步前人的踪迹。对创作主体而言,影响的焦虑也是一种动力,它压扁了文学领域的小才,却激发出了创造文学正典的大才。陶渊明正是如此。受到诸君妙文的感动,出于对陶渊明的欣赏,故作此文,并略作点评如上。

猜你喜欢
陶诗普希金陶渊明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陶诗之桑意象管窥
我曾经爱过你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