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脑动脉瘤血管夹闭手术80例临床分析

2014-03-27 06:39胡友珠邹国荣黄波胡志斌陈自平新余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新余338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瘤体蛛网膜下腔

胡友珠,邹国荣,黄波,胡志斌,陈自平 (新余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新余 338000)

为进一步探究显微镜下脑动脉瘤血管夹闭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显微镜下行脑动脉瘤血管夹闭手术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资料来源于我院从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进行显微镜下脑动脉瘤血管夹闭手术的患者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45~7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h~10d。所有患者经CT、MRA以及DSA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88个,其中位于后交通动脉28例,前交通动脉22例,大脑中动脉17例,大脑前动脉8例,脉络膜前动脉6例,颈内动脉分叉5例,小脑后下动脉2例,其中多发动脉瘤8例。小动脉瘤45个,一般动脉瘤35个,大型动脉瘤7个,巨型动脉瘤1个。

1.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三钉头架固定。并根据动脉位置行改良或扩大的翼点入路,小脑后下动脉瘤采取枕下正中入路,在显微镜下仔细解剖患者蛛网膜下池、动脉、神经,逐步释放脑脊液,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使颅内压降低,并在动脉瘤完全显露后进行夹闭。

2 结果

8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术侧动眼神经麻痹,瞳孔变大,上眼睑下垂,在治疗1月后6例恢复;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出现精神症状,2例经过治疗后恢复;6例出现脑积水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5例出现术后偏瘫;2例植物生存;死亡2例。对所有患者行DSA复查,出现3例夹闭不全患者;有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动脉瘤再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后遗症,恢复良好。

3 讨论

脑动脉瘤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脑血管异常膨出,通常在发生出血之前不会被发现,但是一旦发生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1]。而脑动脉瘤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据相关统计研究称,动脉瘤在1次破裂后,患者成活率最终只有50%,超过50%的患者在发病48h内可能会出现死亡[2]。而存活的病例中有超过1/3的患者会发生第二次出血,第二次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上升为80%,且即使患者最后能存活,但会对其认知功能造成损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所以,在进行脑动脉瘤治疗时,应坚持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的原则。

3.1 脑动脉瘤的确诊

CT扫描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检查的首选方法,MRA、CTA可以作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筛查方法,DSA是脑动脉瘤确诊的金标准,能很好的反映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状、数量,载瘤动脉与周围神经组织的关系,能提供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及脑供血代偿情况,为脑动脉瘤的早期确诊和显微镜手术提供重要的医学影像资料。

3.2 动脉瘤血管夹闭病例的选择及手术时机

临床上根据动脉瘤部位、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年龄、分级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开颅手术、神经介入治疗或保守治疗。其中在显微镜下进行血管夹闭手术是治疗脑动脉瘤最经典、也是临床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更有显著效果。

在进行动脉瘤治疗时,应积极采取外科治疗的方法,对于已经破裂了的动脉瘤给予手术治疗防止再次出血,术后要积极抗脑血管痉挛,防止脑梗塞影响患者脑供血,导致患者脑神经的损害[4]。

在这个过程中,显微镜下脑动脉瘤血管夹闭手术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和脑内血肿,减少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直视下完全夹闭动脉瘤颈,减少动脉瘤复发再出血的几率;术中根据颅压高低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以挽救病人生命。一般认为,进行显微镜下脑动脉瘤血管夹闭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发病3d内或3周后,相关研究证明,在脑动脉瘤破裂3d内进行早期手术可以有效减少脑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减轻脑血管痉挛,临床疗效显著。

3.3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3.3.1 显微镜配合使用 根据手术的视野高度和角度,合理调整显微镜的高度和角度,确保医生可以通过显微镜清晰观察到术野。舒适的体位可减少术者的疲劳,防止抖动,从而准确进行手术。术中在使用显微镜时不可随意移动显微镜,要求术中配合人员准确传递手术器械,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连续进行,缩短手术时间。

3.3.2 常规开颅 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全麻之前避免刺激患者,麻醉过程平稳,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在钻孔时静滴甘露醇以降低颅压。取下颅骨后要立即使用湿纱布进行包裹,将颅骨放入无菌容器保管。剪开硬脑膜后,可以采用无菌棉片保护脑组织及进行止血处理。并且要不断用生理盐水进行手术部位的冲洗,用吸引器进行抽吸,防止影响手术视野。

3.3.3 显微镜下的手术配合 在显微镜下逐渐分离蛛网膜下腔,打开相关脑池,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必要时可穿刺侧脑室放出脑脊液,降低脑组织张力,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及时进行止血,动作轻柔,防止动脉瘤夹闭之前破裂大出血造成脑组织肿胀致手术无法进行。止血同时要充分暴露载瘤动脉,看清瘤体的大小以及所在部位,并且保证瘤体完整暴露。在这个过程中,医生要保持高度注意力,操作准确,防止伤害到患者重要神经、血管。

3.3.4 动脉瘤夹闭及术后处理 动脉瘤夹闭是整个手术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医生根据患者动脉瘤的位置、瘤体指向、瘤颈宽度、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神经的关系,采取不同型号的动脉瘤夹来夹闭动脉瘤,有时需多个动脉瘤夹来完全夹闭动脉瘤颈。在夹闭后,要使用小型注射器穿刺瘤体进行血液抽吸,并根据有无活动性出血来判断是否完全夹闭[5]。对于大型动脉瘤或巨型动脉瘤要进行分离切除,并在切除后利用电凝进行切口封闭,防止出血。同时利用DSA检查动脉瘤夹闭是否完全,残余瘤体是否对患者脑组织和周围神经造成明显压迫等,确保对神经、血管无影响后进行止血、缝合。

本研究中,对所有患者利用DSA进行复查,出现3例夹闭不全患者,1例再次手术夹闭而治愈,2例在术后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复发特征,恢复良好,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表明显微镜下脑动脉瘤血管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脑动脉瘤出血几率,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高禄斌,于浩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手术时机选择的体会 [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528.

[2]魏文锋,王穗暖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53例疗效分析 [J].交通医学,2011,7(3):288-289,298.

[3]李艳,薛秋玲 .显微镜下脑动脉瘤夹闭术31例手术配合 [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23-124.

[4]高明,丁炳谦,段国庆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及效果分析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5(4):75-77.

[5]Dorhout SM,Rinkel GJ,Hop JW,et al.Antiplatelet therapy in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ystematic review[J].Stroke,2013,34 (9):2285-2289.

猜你喜欢
瘤体蛛网膜下腔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