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以西南政法大学“社团党支部”建设为例

2014-03-28 00:30周鹏
重庆行政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社团

□周鹏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以西南政法大学“社团党支部”建设为例

□周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任务。高校是培育未来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创造、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阵地,理应有责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在校大学生党员培育成为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思想与政治上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冲突与现实困境

近年来,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但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一些高校学生党员在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上立场不坚定、功利主义倾向突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各种冲突与现实困境。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三种冲突

1.复杂社会环境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确定之间的冲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的攻坚阶段和转型时期,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日趋明显。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状态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呈现出一些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确定,政治信仰不坚定、学生党员先进性不突出、学生党员角色意识不明晰等现象,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实施“分化”、“遏制”战略的企图,以及各种途径的思想和文化渗透,势必与大学生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冲突。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高校学生党员,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2.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冲突

新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就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素质的“应然”角度看,他们应当是一群政治立场坚定、具备良好的政治敏锐性,政治理论修养较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骨干队伍。从现实来看,高校学生党员具有个性独立、思维标新立异、团队合作意识突出、接受新观念新事物能力较强等特点,但也还存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热情的持久力欠佳、理论学习自觉性不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突出等方面不足。因此,要真正打造一批靠得住、顶得上、素质高的学生党员队伍,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而言,是一件十分紧迫的任务。

3.高校体制变革和信息网络化与党员教育管理之间的冲突

伴随高校教学体制改革,比如学分制的施行,同专业学生上课也不在同一个教室,导致传统班级观念弱化。学生宿舍也不仅仅是休息的场所,也是学生课外学习、人际交往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党员所在宿舍分布分散,为在宿舍开展党员教育与组织生活带来了不便。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微媒体”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的信息化进程步入了“微时代”。因此,在“微时代”的大环境下,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应当针对这一特点,积极运用“微媒体”,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趋利避害。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实困境

1.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滞后

一般而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在各地党员发展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员整体综合素质较强,党性修养较高,入党动机纯正;另一方面为党的基层组织培养后备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实践中,高校比较注重党员的发展工作,比如团员推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党校学习等规范程序,而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的内容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基本流于形式,教育管理内容滞后,缺乏新意,很难调动党员同学以及其他入党积极分子的积极性。

2. 学生党员主体性意识欠缺

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着高校学生。部分学生加入共产党并不是出于对党的崇高信仰,而是为自己未来的发展“镀金”,入党动机功利性的特点比较明显。比如,一些同学把入党当作荣誉和身份去追求,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另一些则把入党作为提高就业竞争力、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外在条件和“敲门砖”,视为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于是,入党前能被迫严格约束自己,入党后放松学习党的理论,对党的基本路线、党员的权利义务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不文明行为也不敢大胆抵制和做说服教育工作,党员的角色意识淡漠,更不要说奉献精神和模范带头作用。

3.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干预,部分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学生党支部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学生党员组织发展上,而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学生党员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不完善,党性锻炼缺乏群众的监督约束,基层党组织没有建立起一套引导和监督学生党员实践党性的工作机制。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实践

当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教育内容、方法已然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致使有些学生党员觉得入了党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种状况需要基层党组织在注重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

(一)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实现共同的意愿自发组成的,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具有特定目标、组织章程和活动方式的非盈利性学生群体组织。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学生完善自我的主要途径,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增长点和重要途径。[1]以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学生社团党支部为例,该院将学生支部建在学生社团组织,其设立宗旨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基层党组织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充分发挥党员同学在引领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校风方面的带动作用,在学生社团的发展中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对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现实中,学生社团的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现实的问题。

1.社团参与人数众多,但入党比例偏低。据不完全统计,超过80%的学生都会选择加入社团组织,比如学生会。从政治面貌看,社团学生党员比例不高;从年级看,低年级的社团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这充分说明社团参与的人员众多,但党员数量不是很多,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而社团成员大多担任学生干部,且多处于低年级,具有发展潜力。

2.社团注重课外学生活动,但政治理论学习偏少。高校学生社团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都有重要推动作用。相比较而言,学生社团工作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明显不足。

(二)高校社团党支部建设创新的基本路径

高校社团党支部建设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建社团党支部,需从组织、内容、运行管理三个基本路径具体展开。

1.完善组织架构,明晰工作职责。建立社团党支部,一方面要明确学生社团的组织架构。在党员数量较多,发展稳定,相对比较成熟的社团中成立党支部,由社团指导教师或社团中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应根据社团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社团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行为,教育和培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严格社团党支部活动,加强社团的党建工作。另一方面,在完善组织架构的前提下,必须完善社团党支部的工作职责。

2.创新教育内涵,理论融合实践。社团党支部作为高校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层党组织,应当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组织支部成员加强政治理论和国际国内时事政策的学习和专题研讨等方式合理安排社团成员的理论学习。鼓励支部成员开展自主学习,引导支部成员根据自身特点和担任干部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同时,社团党支部要定期对成员理论学习进行具体指导,通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政治形势热点交流会等方式,让学员自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互相交流,评选先进,提高支部成员的学习热情,形成支部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

3.规范运行过程,促进有效管理。规范社团党支部运行的过程和环节,对于促进社团管理,实现建立党支部的目的具有实效。在社团党支部的工作运行中,培养社团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教育管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其工作的重点。社团党支部应结合本社团的特点以及社团成员的兴趣爱好,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注重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社团成员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入党热情,使他们自觉端正入党动机。要从新生刚加入社团开始就有步骤、有计划地及时将综合素质较好、政治觉悟较高的优秀团员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把好入口关。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督促党员认真履行义务、保障党员正确行使权利,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党员。

[1]阮俊华.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调与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42-44.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责任编辑:张波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社团
缤纷社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K-BOT拼插社团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