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名号研究概述

2014-03-28 19:38田成浩
关键词:轩辕黄帝观点

田成浩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轩辕”名号研究概述

田成浩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轩辕”;黄帝;研究成果

“轩辕”是黄帝诸多名号中较重要的一个。《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又有“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1]。此后,《汉书》中又出现了“黄帝轩辕氏”的称号。

《说文解字》中讲:“轩,曲辀藩车”[2]720;“轩”,就是一种辀是弯曲的、有帷幕的车。“辕”,《说文解字》中有:“辕,辀也”[2]725。辕即是辀。《方言》中说:“辕,楚卫之间谓之辀。”[3]段注中“辕”的解释中提到:“辀辕所以引车。必施輗軏然后行”[2]725。由此可知,辕与辀是连接车体与衡之间的牵引木。若单以字义来理解的话,“轩辕”所指代的意思就是“有帷幕的马车上弯曲的辕(牵引木)”。《说文》段注“轩”字下即有:“曲辀,所谓轩辕也”。

关于黄帝得名“轩辕”的原因,学者多有讨论。目前学界观点,主要围绕黄帝发明、“天鼋”即“轩辕”、“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以及从音韵角度出发进行解释这几个方面。同时,围绕这几种观点,学界也都存在争论。现将目前学界围绕“轩辕”一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轩辕”的来源与黄帝发明有关

因“轩”“辕”二字的具体含义均与车有关系,且黄帝造车传说流传较广。认为“轩辕”来源于车的发明的观点很早便有。汉代即有学者持此观点。近现代也有学者从字义的角度出发,认为黄帝因其创作发明,而得“轩辕”之名。

(一)认为黄帝因发明而号“轩辕”的观点

这部分学者多以黄帝制作发明的传说来对“轩辕”的由来进行解释。因在古史传说中,黄帝是车的发明者,所以有学者认为“轩辕”的名号是为纪念黄帝的这项业绩而出现的。

《楚辞·远游》中有“轩辕不可攀援兮”一句,汉代王逸的解释为:“轩辕以往,难引攀也。轩辕,黄帝号也。始作车服,天下号之为轩辕氏也”[4]。20世纪30年代,吴国泰认为:“伏羲氏以养犠牲、炰胾羹,而号曰庖羲(庖羲即炰犠之借。《汉书·律历志》正作‘炮羲’),炎帝以教民稼穑而号曰神农,则黄帝亦当以制轩冕车舆而号曰轩辕矣”[5]。姜蕴刚认为:“我想黄帝当时循山依水的万里长征,雏形的舟车之制,必然发明有的,因此而号轩辕,大约可能。这轩辕氏的名称,与今日所谓‘木匠’‘泥水匠’的称谓大约差不多。所以志其特能也”[6]。刘起钅于认为:“所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文献如《易·系辞》《世本·作篇》等盛称黄帝时期有各种发明创造。其反映生产方面的,有穿井、作杆臼、作弓矢、服牛、乘马、作驾、作舟等,其名号轩辕即反映制作了车辆”[7]。王子今认为:“‘轩辕氏’以及所谓‘轩皇’‘轩帝’被用来作为后人以为中华民族始祖的著名帝王黄帝的名号,暗示交通方面的创制,很可能是这位传说时代的部族领袖诸多功业之中最突出的内容之一。”[8]

一些学者也从这一角度出发,对“轩辕”二字的具体涵义进行探究。持这一主张的主要有何光岳[9]、曲辰[10]、叶舒宪[11]1023等学者。

(二)学界对此观点的争论

虽然此观点支持者较多,但学界对此观点仍有讨论。比如汉代王逸对《楚辞·远游》中“轩辕”一词的解释[4],张开焱认为这种解释为“望字解义,以字求意。”他认为:“有轩辕名号的时代,不大可能有车……在黄帝的诸多发明中,造车不是最早和最重要的……如果轩辕黄帝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那他的存在远要早于车的创制,以为‘轩辕’与车有关系似乎很难说得通”[12]15-16。除此以外,很多对“轩辕”的涵义及由来持其他看法的学者,对这一观点也不赞同。

二、“轩辕”的由来与地名有关

先秦秦汉时期的典籍中,以“轩辕”为地名,在《山海经》中最为多见,如轩辕之丘《西山经》、轩辕之山《北山经》、轩辕之国《海外西经》、轩辕之台《大荒西经》。除《山海经》外,《大戴礼记》《淮南子》与《史记》中提到过“轩辕(之)丘”。但是,只有《大戴礼记·帝系》与《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黄帝与“轩辕之丘”联系起来,提到“黄帝居轩辕之丘”。围绕这一问题,大致有以下两个观点的争论。

(一)认为黄帝因居地而号“轩辕”的观点

《水经·渭水注》中引汉代姚瞻的观点认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故号为轩辕氏”[13]。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认为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14]。按照姚瞻与皇甫谧的说法,黄帝之所以有“轩辕”这一名号,是由于其曾居住在以“轩辕”为名的地方,人以地为名,故而有了这一名号。

后代学人也有认同此说者。清代崔述认为:“《大戴礼记》云:‘黄帝曰轩辕。’又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其意盖谓因所居以为号耳,非谓轩辕为黄帝名号也。有熊之称亦不见于传记,本纪乃以轩辕为名而号有熊,殊失大戴之意。《汉书·律历志》云:‘黄帝始有轩冕之服,故号曰轩辕。’谓轩辕为号,似矣,而谓因始有轩冕之故,则亦出于臆度而已”[15]。姜亮夫认为:“《史记》言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其名为轩辕者,《史记索隐》引皇甫谧以为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皇甫谧以为以地得名,与轩辕全部传说协调,颇有研究之价值。考古说西方有轩辕丘,《史记·五帝纪》亦言黄帝居轩辕之丘,而黄帝传说百家多言自西北来,此就极为一致”[16]。张大可对“轩辕”的解释也为:“黄帝本姓公孙,因生于轩辕之丘,故以地为姓号,称轩辕氏。轩辕,在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17]。日本学者若水俊将黄帝求长生的传说,与《山海经》中“轩辕之国”的人长寿相联系,认为是神仙思想促使了黄帝与轩辕地名的结合,提出:“考证比较轩冕的说法和地名由来的说法,恐怕后者时间要更久一点……将黄帝和轩辕结合,是由于兴盛的神仙思想。”[18]

(二)认为地以人名而得名“轩辕”的观点

相对于“人以地名”的观点,有学者认为应当是“地以人名”,即因号“轩辕”的人曾居于某地,某地才得“轩辕”之名。

清代梁玉绳认为:“公孙非姓也,黄帝乃少典国君之后,故称公孙。轩辕是其号……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言‘黄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殊妄。盖兹丘缘黄帝得名耳。”[19]吴国泰的观点与其类似,他认为:“盖轩辕之丘者,因黄帝居此,后人因以名之耳,地以人名,而非人以地名也。”[5]

关于“轩辕之丘”等地名与人名“轩辕”孰前孰后的问题,有待于对典籍中的相关地名与人名,尤其是《山海经》中的地名及其地理位置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但若将各个相关地名的地理位置都作准确界定,可能性不大。对相关的文献记载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探究其中的流变状况,还是有可能的。

三、“轩辕”为“天鼋”的观点及相关的讨论

“轩辕”为“天鼋”的观点于上世纪30年代由郭沫若提出。这一观点提出之后,影响较大,部分学者表示赞同,并且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地探究。但也有部分学者对这一观点的可靠性与论证方法表示质疑。

(一)“天鼋即轩辕”观点的提出

这一观点将出土的金文史料与文字史料结合来进行探究。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下》中周景王与伶州鸠之间的一段对话:

王曰:“七律者何?”对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则我皇妣大姜之姪、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20]

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提出了金文铭辞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郭沫若在分析献侯鼎铭文时认为:“轩辕二字原作。器铭多见,旧释为子孙。余谓当是天鼋,即轩辕也。《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犹言出自黄帝。十二岁之单阏,即十二次之天鼋,近年据余考知实当于十二宫之狮子座轩辕。由氏姓演为星名者,与商星同[21]”。在《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中,他又提到:“其‘’字当即‘天鼋’,盖古之轩辕氏也。余近证得古十二岁名本即黄道周天之十二宫,寅之摄提格为大角,其次为卯之单阏当于轩辕(西方之狮子座),单阏一称天鼋。是则轩辕、单阏,均天鼋之音变也。轩辕不必即是黄帝,盖古有此氏姓,迄周初犹存而后已消灭,故后人遂附益之以为黄帝耳”[22]。关于这一看法,杨向奎先生认为:“这的确是最好的解释,出自天鼋即出自轩辕,而轩辕即黄帝,也就是姬氏出自黄帝。”[23]18

(二)学界在此观点基础上的进一步探讨

“轩辕即天鼋”的观点出现之后,赞同此说的学者,多对“鼋”的涵义作进一步探讨。其观点基本上集中于龟鳖蛙蛇等水栖动物的崇拜上面。

杨向奎认为:“黄帝之称作‘轩辕’(天鼋)实在是图腾崇拜,即水族动物龟蛇的崇拜”[23]19。龚维英认为:“《国语·周语下》谓,周人自称‘我姬氏出自天鼋’。天鼋即轩辕,音同字假。轩辕即黄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的化身为天鼋。鼋属龟鳖之伦;天鼋,即神化(或图腾化)的大龟鳖……这样看来,周族先民所崇奉的图腾,便是具有神格的大龟鳖——天鼋了[24]。王大有也认为:“天鼋又作玄鼋,状如蜥蜴,实为鼋龙古鳄……天鼋既为鼍龙,主雷电云雨,又为后宫之象,则有娇氏附宝一支,必是天鼋族支……称天鼋氏,又异字记音作轩辕氏。天鼋、玄鼋、鼍龙、鳖、龟等,皆从尾。黾就是蛙。天鼋氏本于大蛙,蛙鸣雷雨。因而‘姬’‘黄’‘臣’‘熙’皆是黾、龟之象。”[25]

在承认“轩辕即天鼋”的基础上,学者也有其他的观点。比如庞朴曾认为:“天鼋二字,在金文为族徽……殷周非族人或即依形读作天鼋;族人乃更依音雅化之为轩辕。这个族徽,视其形,实为乘皮囊渡河状……作为族号,即天鼋即轩辕;作为神物,即革囊即浑敦即帝江;而帝江作为人名,即帝鸿即黄帝。”[26]

(三)学界对此观点的商榷

此学说提出至今,学界一直存在商榷与质疑。就目前来看,有以下几种观点值得注意:

其一,通过质疑对金文图形文字释读的可靠性,来对“天鼋即轩辕”的说法表示反对。杨宽认为:“是郭氏以黄帝号轩辕出后人附益。且郭氏释此图形文字为天鼋,本属臆断,谓‘天鼋’即‘轩辕’,尤无实证”[27]。这是对郭沫若将金文图形“”直接释为“天鼋”的可靠性提出质疑。

其二,对“天鼋”的涵义进行重新解释。刘桓重新解释了“天鼋”的星象涵义。他认为:“‘天鼋’即十二次的玄枵,属于齐的分野。周人皇妣、大王(古公亶父)的后妃、王季之母大姜,是殷逄(按:《左传》作‘逢’)伯陵的后代、齐地之女,由于周道起于大王,所以有‘我姬氏出自天鼋’的说法……信从‘天鼋’说者,不论是像郭沫若那样将天鼋(玄枵)说成轩辕星,又由轩辕星转指轩辕氏,还是离开韦注随意解释《国语·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这句话,甚至直接释‘天鼋’为轩辕氏,都是缺乏根据的猜测,因而是不可信的。”[28]

其三,赞同“轩辕即天鼋”,但对轩辕(天鼋)、黄帝的关系进行重新理解。陈筱芳认为:“周人从未祭祀天鼋……天之所以享受祭祀,正因为他是天族周人功劳卓著的远古始祖,故身为‘天子’的周王单独祭天或以近祖配祭天,于宗教之理或宗法之情皆无不妥……天是周人的远古始祖,天鼋是诸多天族之一的族号,‘轩辕’是‘天鼋’后起的规范化的同音字而非人名。黄帝本是周人建国之初为天所册录的尊号,后来讹传为轩辕之号。”[29]

郭沫若将《国语·周语下》中的“天鼋”与金文图形文字相结合进行考释,确实比以往学者单单依据文本进行探究要有一定的进步性。但确如杨宽所言,臆断的成分较大。刘桓对“天鼋”的详细解释,与郭沫若“轩辕、单阏,均天鼋之音变”的解释不同,值得学界注意。另外,陈筱芳关于天鼋、轩辕、黄帝与天之间关系的梳理,立足于对《国语》、《春秋繁露》等文献的重新解读,也值得学界重视。

四、从音韵角度出发的其他解释

除以上所综述的三个大方面外,学者从字音角度出发围绕“轩辕”进行探究,所得出的结论多与以上不同。关于此问题,目前学界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轩辕”与“昆仑”相通,代表黄帝居地

丁山通过考察梵语与日本吴音,认为:“‘轩辕’‘昆仑’,其音一也,不过汉字写法特异耳。kuru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个重要的音译,就是轩辕。按日本的吴音,‘轩辕’读为ken-en,“昆仑”读为konrin,显然都与kuru的语根相近。换言之,‘轩辕’‘昆仑’,其音一也,不过汉字写法特异耳……战国诸子,尚知昆仑之丘本是黄帝的神宫”[30]。丁山的看法是“轩辕”即是“昆仑”,而《山海经》中“昆仑”为黄帝的居地,黄帝因地名而得名“轩辕”。

(二)“轩辕”通“环圆”,代表“浑沌”

有学者将“轩辕”同与其字音相近的字词进行互换,来对其本义进行探究。认为轩辕为“环圆”等字词的通假,即是其中一例。吴泽顺认为《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之神就是黄帝的神话原型。他指出:“正由于浑沌为环球形,故混沌神曰‘环帝’,‘黄’为‘环’之通假字。黄帝又叫帝鸿,‘黄’‘环’‘鸿’并匣母一声之转。黄帝之号‘轩辕’,亦为‘环圆’之通假字……黄帝因混沌神而曰‘环帝’,故其号曰‘环圆’,殆无疑也……古音通假,‘环员’写作‘轘辕’‘轩辕’”[31]。这一观点,恰可与黄帝又名“帝鸿”的论述相呼应。

(三)“轩辕”通“旋圆”等词,代表龙蛇

叶舒宪认为:“‘轩辕:轘辕’等合音又近于‘卷’或‘蜷’。这又使人想及龙蛇的蜷曲以及它在图饰上的再现。”[11]1024

另有学者认为,“轩辕”与“旋圆”等词音通,代表龙蛇的形状。张开焱认为:“轩辕二字真义当以音求之。这是因为,轩辕作为远古氏族的称号,其出现必早于文字的创制,后世‘轩辕’二字,只表其音,不表其义。从音训上看,‘轩辕’当作‘旋圆’……旋圆与环圆、盘环、盘旋等义均可通,都是指盘环旋转状之物,这物就是龙蛇。故所谓轩辕丘,圆丘即是蛇丘、龙丘……轩辕族团对自己的图腾物为什么不直接以龙蛇呼之……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初民图腾禁忌与避讳的习俗”[12]20。何星亮也曾认为:轩辕可能是一种龙蛇的名称[32]。

(四)“轩辕”即“玄元”“天猿”,代表太阳神

这一部分观点与“黄帝本为太阳神”的观点相呼应。何新认为“黄帝名轩辕。《淮南子·本经训》:‘玄元至砀面运照。’‘玄元’即轩辕,亦即元神。《楚帛书》:‘王正乃明,元神是享。’‘砀’通‘阳’。元神,又作圆神、浑沦神——都是指太阳……黄帝是太阳神。”[33]

吴广平认为:“‘轩辕’不是郭沫若先生所说的‘天鼋’的音变,而是‘天猿’的音变。‘元、大、天,古实一字……’因此,‘轩辕’者,天猿也,大猿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猿猴是太阳神的化身。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降落,在神化思维中很容易被设想为猿猴。”[34]

(五)“轩辕”就是“合汗”,代表最高统治者称呼

唐善纯认为:“《山海经·西山经》将‘轩辕’,写作‘轩猿’,可见该词是个音译词。‘轩辕’者,合汗也,匣罕也,可汗也,汗也,皇帝也。本是一个极其普通、常见的阿尔泰语称号”[35]。“合汗”为最高统治者黄帝的称号。此观点可与“黄帝”即“皇帝”的观点呼应。

(六)“轩辕”为“单阏”之音转,与北辰神话有关

党晴梵通过分析春秋至秦汉时期“北辰”星的演变,指出天上的北辰神话与地上人王相对应,产生了轩辕传说。他认为:“轩辕黄帝实由北辰之神话传述而来……轩辕既由单阏之音音转,则阏伯之名,更显明由单阏的转化。阏伯与轩辕来源亦当为同一神话。”[36]

昆仑、浑沌、龙蛇、太阳神、可汗、北辰神话等,均从不同角度与神话传说相联系。通过上面的梳理可知,学者从字音角度出发对“轩辕”所作的解释,多数归结到了与黄帝神话相关的一些词汇上。

四、结语

关于“轩辕”名号的由来与其原初本意,近现代学者探索颇多。随着对古史认识的加深以及各学科与历史研究的结合,诸家学说多从文献学、古文字学、民俗学、神话学等诸多角度出发进行探索。就目前整体研究来看,学界围绕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繁荣状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不易调和。这与学者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辅助资料的丰富有关。针对目前学界研究的这种现状,有必要在当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回归史料,从时间演进的角度出发,对其具体的指代涵义,以及其与黄帝的关系进行一个详细探究。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6.

[2]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720,725,726.

[3]华学诚,王智群,谢荣蛾,等.扬雄方言校释汇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601.

[4]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2837.

[5]吴国泰.史记解诂(上)[J].文史,1997:38-42.

[6]姜蕴刚.黄帝及其时代[J].东方杂志,1946(3):40-41.

[7]刘起釪.古史词条四则,古史续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22.

[8]王子今.轩辕传说与早期交通[C]//曹明周,赵辉远.黄陵文典·黄帝研究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121.

[9]何光岳.炎黄源流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515.

[10]曲辰.熊耳、龙门、空桑及轩辕之丘考证[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4):29-36.

[11]叶舒宪.山海经的文化寻踪——“想象地理学”与东西文化碰触(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023.

[12]张开焱.轩辕之谜[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3):15-16.

[13]郦道元.水经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46.

[14]皇甫谧,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M].北京:中华书局, 1964:17.

[15]崔述,顾颉刚.崔东壁遗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33.

[16]姜亮夫.楚辞通故[C]//姜亮夫全集:第1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177-178.

[17]张大可.史记选注讲(上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2.

[18]若水俊.黄帝神话杂考[J].茨女短大紀,1973:2-34.

[19]梁玉绳.史记志疑[M].北京:中华书局,1981:3.

[20]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38.

[21]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3·献侯鼎[C]//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8卷.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31.

[22]郭沫若.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C]//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专刊(甲种)第7号.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17.

[23]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18.

[24]龚维英.周族先民图腾崇拜考辨——兼说黄帝族、夏族的图腾信仰[J].人文杂志,1983(1):78.

[25]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35-136.

[26]庞朴.黄帝考源[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2):27-38.

[27]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C]//吕思勉,童书业.古史辨:第7册(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4-195.

[28]刘桓.商周金文族徽“天黾”新释[J].历史研究,2010(1): 36-38.

[29]陈筱芳.天神信仰与黄帝[J].社会科学研究,2007(4): 166-173.

[30]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M].上海:龙门书店, 1961:417-418.

[31]吴泽顺.黄帝轩辕氏系混沌之神考[J].东岳论丛,1991 (6):63-64.

[32]何星亮.“华夏第一龙”探析[J].东南文化,1993(3):53(文末注94).

[33]何新.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太阳神崇拜[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65-66.

[34]吴广平.轩辕黄帝原型破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5(1):43-47.

[35]唐善纯.中国的神秘文化[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2:37.

[36]党晴梵.先秦思想史论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59:101.

责任编辑:罗清恋

Summary of the Study on the Name“Xuanyuan”

TIAN Chenghao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Gansu730020,China)

The research finding on the name“Xuanyuan(轩辕)”can be introduced from 4 aspects:Firstly,the origin of“Xuanyuan”is related to the legend of Emperor Huang’s(黄帝)invention.Secondly,“Xuanyuan”roots in place names while some scholars adhere to the opposing viewpoint,which reckons the place names root in the people whose name is“Xuanyuan”.Thirdly, some scholars hold that“Day turtle(天鼋)is Xuanyuan”,by contacting the unearthed documents with the written materials. Fourthly,some scholars hold the other points based on the finding of phonology.In view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Xuanyuan”,because of the wide visual angle and multi fields involved,but there are serious differences among them.

“Xuanyuan”;Emperor Huang;research finding

K874

A

1673-8004(2014)06-0044-05

2014-09-18

田成浩(1990-),男,山东临沂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研究。

猜你喜欢
轩辕黄帝观点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观点
望星空之
——狮子座
轩辕颂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王者之星——轩辕十四的神话传说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