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30例

2014-04-01 01:57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腺性吡柔比星膀胱炎

(附属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274000)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30例

牛军

(附属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274000)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3.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腺性膀胱炎/治疗;经尿道电切术;吡柔比星/治疗应用

腺性膀胱炎(CG)是因膀胱发生结石、梗阻及感染等慢性刺激因素引起的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的病变,其具有特殊的临床发病特征及病理进展过程[1]。该病的确诊主要依靠B超、膀胱镜检查以及组织活检。由于近年来发病率增加,而常规抗炎效果不佳。因此,腺性膀胱炎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科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药物灌注综合治疗30例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前经膀胱镜取活检和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11例,女49例;年龄22~76岁,平均44岁;病程3个月到5年。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伴血尿18例,下腹及会阴坠胀7例,排尿困难19例,合并膀胱结石9例,合并前列腺增生7例。膀胱镜检查:炎症大多集中于膀胱颈及三角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常规术前准备,并实施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采取经尿道气化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治疗方法。电切、电灼所有病变黏膜及其周围1 cm~2 cm组织,切除深度控制在黏膜下层至浅肌层。对于合并膀胱颈口梗阻患者,同时应用膀胱颈电切术以解除梗阻;合并膀胱结石者,应用膀胱取石术或气压弹道碎石术;合并前列腺增生症者,同时施行前列腺电切。术后常规留置三腔导尿管5~7d,抗感染7 d。所有患者在术后2周,将20mg吡柔比星融入5%葡萄糖40mL中,经导尿管灌注入膀胱腔内,保留30min后排出,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灌注1次,共10次。开始灌注后1年内每3个月定期复查膀胱镜,后改为6个月复查1次,持续两年。

1.2.2 对照组行单纯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术后常规口服1周第3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并随访1年。

1.3 疗效评价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有效及无效。1)治愈:膀胱刺激症状(尿急、尿频、尿痛等)完全消失,辅助检查(膀胱镜及病理等)显示膀胱黏膜光滑完整。2)有效:膀胱刺激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血尿,膀胱镜检黏膜正常,未见明显复发。3)无效:治疗前后,膀胱刺激症状基本无改善或加重,或临床症状虽减轻,但膀胱镜检、病理检查显示无改善。复发:临床症状无改善,膀胱镜检见新病灶,病检为腺性膀胱炎[2-3]。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分析,所获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均未发生膀胱穿孔,无严重出血,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且均按医嘱完成膀胱灌注治疗,定期尿常规复查及膀胱镜检查。治疗后随访12~24个月,随访率100%。观察组:治愈25例(83.3%),有效5例(16.7%),临床控制率100%;对照组:治愈18例(60.0%),有效7例(23.3%),无效4例(13.4%),复发1例(3.3%),临床控制率83.6%。两组临床控制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ystitis glangularis,CG)是一种因反复的慢性刺激导致的膀胱黏膜增生性炎性病变,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有害化学物质刺激、膀胱内异物、反复感染、下尿路梗阻或过敏体质等相关,也可能与内分泌改变、毒性代谢产物、变态反应、化生等有关[4]。也有观点认为是由于胚胎组织残留或发生异位导致[5]。解剖学结构及生理功能决定了腺性膀胱炎好发于中年女性。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部没有黏膜下层,是尿液流体动力的着力点,为该病和尿道逆行性感染的好发部位。腺性膀胱炎属于良性病变,但也有恶变的趋势。目前,大多数观点更倾向于腺性膀胱炎为癌前病变。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早手术至关重要。腺性膀胱炎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一般以下尿路症状为临床表现,如尿频、尿急、尿痛、镜下血尿或无痛性肉眼血尿及排尿困难等。常规泌尿系统检查诊断该病的敏感性较差,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B超、膀胱镜检和病理学组织检查。

单纯的针对病因或病灶切除对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均不够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激光烧灼术及药物膀胱灌注等[6-7],已经成为最常用且能收到满意疗效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为腺性膀胱炎,及早行经尿道电切加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此手术操作简便,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可反复操作。

吡柔比星(THP)是半合成的新一代蒽环类抗癌药,通过抑制DNA聚合酶来抑制DNA的转录与复制,进而阻止核酸合成,因而,导致肿瘤细胞消亡以实现抗癌目的。吡柔比星可很快被膀胱黏膜上皮吸收,并且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可抑制病灶的复发,取得良好疗效。因而,吡柔比星成为新型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8-9]。

本试验组30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汽化术联合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法治疗,且均按医嘱完成膀胱灌注疗程,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经尿道电切术等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83.6%。通过比对,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经尿道电切加膀胱内吡柔比星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确切有效的方法,可以考虑作为治疗该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组样本数偏少,随访时间偏短,吡柔比星的灌注剂量、方法及疗程尚有待探讨,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梅骅,陈凌武,高新.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9-680.

[2]郭永.经尿道电切加吡柔比星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9):675,677.

[3]钱书武.经尿道电切镜电灼术加膀胱灌注治疗30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183-184.

[4]容伟超,陈国威,区文贵.经尿道等离子电切病灶加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腺性膀胱炎复发的临床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 (3):288-290.

[5]贺飞,邬绍文.经尿道电切联合不同灌注方法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比较[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2(11):12-13.

[6]陈杰翔,李利.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2,32(1):5-6.

[7]王晨,徐菲,章新展.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药业,2012,21(5):73-74.

[8]施华球,刘佛林.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腺性膀胱炎钬激光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1):52-53.

[9]郑杰,郝东方,贾东升,等.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30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27):80.

R694.3

A

1008-4118(2014)02-0044-02

2014-03-26

10.3969/j.issn.1008-4118.2014.02.18

猜你喜欢
腺性吡柔比星膀胱炎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吡柔比星脂质体制备与表征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不同手术方案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效果观察
吡柔比星通过抑制雷帕霉素信号通道的哺乳动物靶点引发人膀胱癌细胞自体吞噬反应
腺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附97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