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参与 “一村一”远程教学机制的探究——山西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实践思考

2014-04-04 03:27王爱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一村村官山西

□王爱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农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一、大学生村官及其制度

我国大学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每年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不仅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而且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政府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开展“大学生村官计划”,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在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并形成一项制度。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功能与意义

我国实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从试点到成为一项正式的制度,已经有10余年时间了,这是立足我国当下国情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制度,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1.缓解了就业压力,将乡村作为人才蓄水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建设一个让农民出得去、回得来,可容纳9亿农民在其中完成劳动力再生产,在其中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生活的社区共同体。[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急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至2013年,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数达到20万人以上,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问题,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2]使大学生在村官任职的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成长为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后备干部人才,从而使我国乡村成为储备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蓄水池。

2.优化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2009年大学生村官覆盖了山西全部行政村,率先在全国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村官。截止2011年,山西省5959名大学生村官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其中有225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在同年的乡镇换届中,153名大学生村官被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3]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任职,改变了农村干部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为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较好地解决了老区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等问题,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增强了农村干部科学管理和依法执政的能力。[4]

3.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懂得基本国情的后备人才。按照中组部实现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部署和要求,各地在考试录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注重考录在职的优秀村干部比例。截止2011年,山西省有2580名和2972名大学生村官分别被录聘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全省的发展和腾飞储备了大批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后备人才。[5]

4.推广农村新技术、新知识,传播新观念。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了解和掌握的新东西、新知识多,善于学习和掌握新生事物。[6]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为农村基层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的思维方式,开拓了当地农民和村干部的思想视野,有利于推广新知识、新技术,传播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一些地方尤其是老区发挥了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承活动,引导群众破除旧观念和生活陋习,营造健康文明的社区生活氛围,促进了老区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制度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促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学生村官制度本身依然有许多内容处在探索的阶段,在其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1.大学生村官不熟悉农村社会关系,阻碍其作用的发挥。由于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不是本村人,不了解农村中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往往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才能在陌生的农村环境中摸透村民情况、树立起威望、掌握好处理事情的技巧。[7]通过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简称“一村一”)教学点进行调研情况看,一些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只是一个“跳板”,对其布置安排的事情,采取不理解、不信任和不支持的态度。有些大学生村官没有具体工作任务,在家备考公务员;少数大学生村官占岗不履职,不愿深入村居一线,一年在村子里呆不了几天。诸如此类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2.大学生村官自身缺乏适应农村工作的相应知识和能力。选聘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要求比较宽泛,多数大学生村官为非涉农专业学历背景,自身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知识能力,与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实际不相适应。比如,左权县和灵丘县的大学生村官,大多数是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教育管理、文秘、汉语言、广告、法律、会计等文科类专业。文科生欠缺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其工作方法难以取得村民的信任,加之缺乏良好的韧性和心理素质,遇到困难和挫折,一些大学生村官自我激励和疏解的能力较弱。大学生村官本身知识结构的欠缺和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优势作用的发挥。

3.大学生村官身份尴尬,角色转换不到位。大学生村官普遍缺失角色转换的思想过渡,不能及时找准社会位置,不是错把自己当成“官”就是浑身学生气,表现为主动融入农村、融入农民的意识不强,难以进入角色。因此,大学生村官一些可行的实施性建议,在农村遇到了很多有形或无形的阻力;一些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经验不足,主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日常琐事工作,哪里需要就到哪里顶岗;某些乡镇政府,为了弥补工作人员短缺现状,从“村官”中选拔文秘人员,有些村官沦为镇政府“秘书”。大学生村官身份尴尬,又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出路不明等,使一些大学生村官难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村官大学生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4年,教育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一村一”项目旨在集全国电大系统优势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站(点),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输送到县、乡(镇),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农村管理和实用科技人才。[8]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万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了这类高等教育。村官大学生主要是指通过“一村一”项目和其他远程教育学习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在职大学生队伍。

(一)山西省村官大学生培养的基本状况

山西电大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晋办发〔2006〕19号)、《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晋办发〔2009〕17号)文件精神,在培养村官大学生、提升山西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方面做出大量的贡献。截止目前,山西电大先后招收远程开放教育农科园艺、动物生产、乡镇管理等涉农专科专业学员13189人;山西电大作为“一村一”项目首批试点单位,累计注册乡镇企业管理、农村行政管理、农村经济管理、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农业设施技术、畜牧兽医、畜牧等专业学员7260人,覆盖全省14个县级教学点。为山西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学历、高层次的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大大提高了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发展困境

“一村一”实施以来,在山西引起强烈反响,已经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助推器。地方政府从政策和扶助措施上给予各级电大有力的支持。但在推进“一村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也遇到了发展中的困境。

1.招生人数有限,难以形成规模发展。作为农业大省,山西一些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从山西“一村一”项目实施的县域状况来看,农民受教育程度有限,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不高,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各类人才,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有较为强烈的愿望,但无力资助和培养农民上学成才。大部分农民因经济贫困和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很少或不情愿掏钱用于自己学历提升上。[9]因此,虽然各级电大对“一村一”的学生实行了学费优惠和让利政策,但除2004年第一届招生据全国之首外,每季招生基本维持在300—400人左右,难以形成规模发展。

2.教学点覆盖地域有限,专业设置开设不全。教育部“一村一”项目开设农业技术类、管理类、畜牧兽医类、食品类等18个专业,开出100多门课程,切合农村实际需求。但从我省“一村一”招生专业和教学点分布情况来看,截止2013年秋季,“一村一”开设乡镇企业管理、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行政管理、设施农业技术、园林技术、林业技术、畜牧兽医7个专业,开设专业不足一半;全省11个教学点和1所分校、1个学习中心开设“一村一”相关专业,阳泉、长治、晋城、临汾、忻州5所分校“一村一”教学点为空白。学生多为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干部和学校刚毕业的年轻人,多为三个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一村一”专业开设和教学点发展有相当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3.学员文化层次偏低,自学能力较差。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制约,我国农民长期以来很少占有社会资源,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低,保守和趋利致富的思想浓厚。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一些地方政府将新农村建设政策上的倾斜和经费投入的绝大部分用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甚至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上,忽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加之,乡镇企业大多急功近利,缺乏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比例严重失衡。[10]从相关调研情况分析,大多数农村社会成员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不多,学习力普遍低下,自学能力较差。

4.师资力量薄弱,学习支持服务力量不足。从相关调研分析看,受市场利益驱动的影响,部分市、县级电大开展“三农”远程教育的动力不足,为“三农”服务的政策和功能弱化,直接表现为不开展“一村一”项目或专业开设不足。一些“一村一”教学点缺少开设专业的师资,教学的基础设施不配套,尤其是边远县区乡镇还缺乏网络学习的基本条件,难以为学员提供详尽周到的教学支持服务,不能很好地落实教学过程。受此限制,“一村一”教学网上支持服务机制不健全,不能为学员上网学习提供必要的服务,使远程教育为“一村一”服务的优势和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村一”项目的效果和推进。[11]

三、大学生村官参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学机制思考

分析我省大学生村官和“一村一”村官大学生的现状,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一村一”教学过程,探究大学生村官与村官大学生“肩并肩、双学促发展”的机制,既为村官大学生提供课程辅导和学习服务支持的师资,又为大学生村官了解和熟悉农村社会关系和农村工作提供机会,发挥两类村官的互补优势,促进彼此共同成长、协调发展。

(一)搭建两类村官双学互助的平台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省“一村一”向下延伸,山西电大先后在晋中左权县、大同灵丘县启动大学生“村官”与“村官”大学生双学对接试点活动,即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实际,鼓励和选拔农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一村一”项目专业的学习,提升学历层次;选聘大学生村官在县级电大教学点和乡镇学习中心担任“一村一”专业导学员和课程辅导员,为“一村一”学生即村官大学生提供学习服务支持。晋中电大分校对左权县羊角乡进行教育扶贫,2011年秋季,首季招收羊角乡15个行政村的23名两委干部为“一村一”学员,并选聘该乡8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到“一村一”的教学及管理过程中,其中1人担任班主任,7人担任专业和课程辅导员。每名大学生村官还直接对接联系3名“一村一”学员进行教学支持服务。左权县“一村一”教学工作以羊角乡8名大学生村官为核心展开,新生集中培训、期末考试在县级电大进行,左权电大设专人负责“一村一”的工作。大学生村官参与“一村一”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纳入乡政府的考核。大同灵丘县于2012年春季,招收“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专业86名学员,选聘全县5名大学生村官参与“一村一”的教学和管理,受班主任即灵丘电大工作站的正副站长的直接领导。灵丘县“一村一”教学过程在县级电大进行,县级电大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大学生村官指导“一村一”学员上网学习,对学员进行课程教学辅导,解答疑难问题和作业等。大学生村官在“一村一”的工作纳入县乡政府的考核。山西电大在中央电大优惠政策基础上对试点活动的学员实施最优惠政策,除向中央电大代缴的费用外全免各项费用。

大学生村官参与“一村一”教学过程的机制,搭建了两类村官双学互助的平台,使两类村官的文化水平和农村基层经验优势互补、相互助力,两类村官肩并肩、双学促发展。通过调研发现,这种机制有利于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有利于发挥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村官们的合作互助精神,促进了两类村官在乡镇与村级之间的人员与知识的“内流”,受到试点所在地农村干部和农民欢迎。在学员座谈会上,一些在职村干部学员说:“通过学习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网络化办公了”,“我们和大学生村官增进了沟通和理解,相互学习使我们成为朋友,”“‘一村一’项目为乡村培养了技术骨干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满意,政府认可。”“希望这个项目能生根发芽,蓬勃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社会各界对这一活动也给予高度的评价。多家主流媒体,如《山西日报》、人民网、中央电大时讯、新华网、搜狐网、中国网、21世纪新闻网、科技网、大众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数字农村网、山西新闻网等,对山西电大开展的“大学生村官”与“村官大学生”肩并肩、双学促发展试点活动相继给予了报道和转载。

(二)加强和创新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

从我省农村人才队伍结构调研情况分析,农村行政村初级人才多,拔尖人才少;行政管理人才多,专业技术人才少;凭经验吃饭的人才多,创业立身的人才少。我省新农村建设急需中高技能实用人才和管理人才[12]。截止2013年山西省共选聘大学生村干部30320名充实农村基层组织[13]。大学生村官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创造热情,但他们在现行教育体制中接受较多的是理论知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一村一”教学辅导与管理者的身份,决定了必须加强和创新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首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递进培养大学生村官履岗实践能力,优化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使他们尽快由“大学生”向“合格型”村官转变;二要建立帮带大学生村官制度,实行乡镇干部帮教和村“两委”负责人帮带,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一对一辅导,有条件的行政村可实行由村支书或村主任为第一负责人的导师帮带制,选配阅历广、作风实、口碑好的村委、老党员、村民代表,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村官实现角色转换;三要注重引领大学生村官开阔思路、增长见识,组织他们参观先进的种养加技术,学习和借鉴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培育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环保循环产业链条的经验,把其可行的实用技术植入当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14];四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相关知识和实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和拓展其创业的技能,使“合格型”村官向“创业型”村官转变。左权县开展对大学生村官“双定位”、“封闭式”、“双汇报”式培训,选择有创业热情的综合素质高、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村官,通过实地观摩、市场调研、项目论证、技术指导等形式系统地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创业技巧,增强创业能力和创业动力[15]。五要定期不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会议和座谈会,研究、探讨农村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彼此在相互学习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16]。总之,加强和创新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工作,引导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成长为具有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是做好大学生村官为“一村一”提供优质学习支持服务作用的重要方面。

(三)以创业基地和“大学生社倌计划”为实训切入点

通过调研发现,广大村民和基层干部普遍期待大学生村官能够给他们带来农技、信息、市场、创业和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但多数大学生村官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很多大学生下乡之前连韭菜和麦子都难以区分,为了弥补大学生村官的不足,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一些地方实行大学生村官创业激励制度、农村企业执行官制度和“大学生社倌计划”。农村企业执行官制度是指鼓励大学生村官带着项目和资金走进农村,带动村民合作、共同摸索、共同致富的一种模式。从2010年起,我国南方一些沿海省份开展“大学生社倌计划”,鼓励和支持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大学毕业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创业。[17]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我省“一村一”县级教学点调研情况来看,大批农村青年要么通过高考跳出农门,要么外出务工离开家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从业人员年龄偏长、文化素质偏低,迫切需要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社倌”和高学历、高素质的现代农业带头人。截止2013年10月山西省共有2926名大学生村官开展创业,其中2524名领办、合办、参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0万户农户致富。[18]“大学生社倌计划”为大学生“落地”创业提供最好平台,为大学生积极寻求农业发展项目,从城市走向农村,成为未来的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家提供成长空间和平台。[19]大学生村官参与“一村一”的教学机制如果能以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基地和“大学生社倌计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教学实训基地,不仅能够克服“一村一”教学实践基地不足、实用技能欠缺的问题,也能够比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照本宣科、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真正实现大学生村官与村官大学生的双学促发展,提升“一村一”教学质量和大学生施展才华、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注入活力。

四、结论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加强我国农村基层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社倌计划”是加强我国农村基层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层次和文化素养的重要举措。根据我省大学生村官和“一村一”进展情况与发展趋势,通过大学生村官参与“一村一”教学过程,加强和创新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以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和大学生社倌的农业合作社为“一村一”教学实训基地,探寻两类村官相互助力、相互学习的平台和机制,使大学生村官与村官大学生“肩并肩、双学促发展”,既发挥大学生村官互联网知识和文化水平的优势,补充电大基层教学点的师资力量;也发挥村官大学生农村工作经验的优势和传帮带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向“合格型”村官和“创业型”村官转变。

因此,进行大学生村官与“一村一”项目相结合的学习机制探究和推进,对构建适合山西农村远程教育模式,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两类村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作用,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9]王爱莲.电大开放教育是实现农民获取资源平等的重要途径[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李庆波.对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担任村官的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5]李飞飞.“山西2580大学生村官成公务员2972进事业单位”[EB/OL].“大学生村官网”http://www.54cunguan.cn/sx/dongtai/2011/0817/30093.html.

[4][6]李纯成等.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困境及对策[J].人民论坛,2011,(24).

[7]时赟等.“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3).

[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情况介绍[EB/OL].http://dianda.china.

[10][11][12]王爱莲等.农村实用人才状况与发展趋势探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13]冀业.2011年山西选聘大学生村官选拔门槛提高[EB/OL].大学生村官网 http://www.54cunguan.cn/sx/xuanpin/2010/12/26133.html.

山西省委组织部2012年选聘大学生村官公告[EB/OL].山西毕业生网,http://www.sxbys.com.cn/News/62012328152019.html.

山西省委组织部2013年选聘大学生村官公告[EB/OL].山西毕业生网,http://www.sxbys.com.cn/News/12013325173751.html.

[14][16]张慧.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探析[EB/OL].http://www.studa.net/shehuiqita/110408/11150195.html.

[15]温海亮.山西左权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办出三个特色[EB/OL].大学生村官网,http://www.54cunguan.cn/sx/dongtai/2012/0503/34136.html.

[17][19]朱振国.“大学生社倌计划”大有可为[EB/OL].http://news.hexun.com/2012 -05 -05/141094729.html.

[18]于鹏飞.山西开展大学生村官“六个一”活动纪实报道[EB/OL].山西大学生村官网,http://www.54cunguan.cn/sx/guanli/2013/1011/41319.html.

猜你喜欢
一村村官山西
唱村官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